正文 學變第八

類別︰子部 作者︰清•章太炎 書名︰

    漢晉間,學術則五變。

    董仲舒以陰陽定法令,垂則博士,教皇也。使學者人人碎義逃難,苟得利祿,而不識遠略,故楊雄變之以《法言》。

    《法言》持論至剴易,在諸生間,峻矣。王逸因之為《正部論》,以《法言》雜錯元主,然己亦無高論(《正部論》元書已亡,諸書援引猶見大略,下論亡書準此)。顧猥曰︰顏淵之簞瓢,則勝慶封之玉杯(《藝文類聚》七十三,《御覽》七百五十九引)。欲以何明,而比擬違其倫類?蓋忿狷之亢辭也。

    華言積而不足以昭事理,故王充始變其術,曰︰“夫筆著者,欲其易曉而難為,不貴難知而易造;口論,務解分而可听,不務深迂而難睹也。”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端;有所發`,不避孔氏。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于今,亦未有能逮者也。然善為蜂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斯所謂煩瑣哲學者。惟內心之不充,故言辯而無繼。充稱桓君山素死相之跡,存于《新論》(《定賢篇》)。《新論》今亡,則桓、王之學亦絕。或曰︰今之漢學,論在名物,不充其文辯,其正虛妄,審鄉背,近之矣。

    東京之衰,刑賞無章也。儒不可任,而發憤者變之以法家。王符之為《潛夫論》也,仲長統之造《昌言》也,崔之述《政論》也,皆辨章功實,而深嫉浮淫靡靡,比于“五蠹”;又惡夫以寬緩之政,治衰敝之俗。《昌言》最恢廣 上視楊雄諸家,牽制儒術,奢闊無施,而三子閎達矣。法家之教,任賢考功,期于九列皆得其人,人有其第,官有其伍,故姚信《士緯》作焉。亂國學者,盛容服而飾辯說,以貳人主之心,“修譽不誅,害在詞主”(二語即《阮子正論》之言,見《意林》四引),故阮武《正論》作焉。自漢季以至吳、魏,法家大行,而鐘繇、陳群、諸葛亮之倫,皆以其道見諸行事,治法為章。然闊疏者苟務修古,亦欲以是快其佚蕩。故魏衰而說變。

    當魏武任法時,孔融已不平于酒幾,又著論駁肉刑。及魏杜恕倜儻任意,蓋孟軻之徒也。凡法家,以為人性忮悍,難與為善,非制之以禮,威之以刑,不肅。故魏世議者言︰“凡人天性多不善,不當待以善意,更墮其調中。”惟杜恕 胖  疲骸凹旱麼吮玻 背髓醯覆趾# 荒蘢孕吃諂浼湟病!保 段褐徑潘〈 紛 抖潘︵率欏罰┤  緞誦月邸罰 涫椴淮 M菩V  蛭 饜隕普摺F渥鰲短迓邸罰 暈健笆瓚璞Ю常 贛切猩ュ 誒穸囗  か晃擰保ㄒ兌飭幀肺澹 \髑淥健八城樾遠皇呂褚寤薄閉咭病8親暈何瀋笳  印 賂ㄖ  儐輪裂稀N摹 饕越擔 兄菔看蠓蜓峒炖 了榫靡印J萍ゥ  找匝 煨浴 蛐】諳嗌希 唐淶酪病;嵩諞狀朔現 洌 呃識喚抵菊擼 匝艨裨度恕@穹   虺致塾直淦涫肌br />
    嵇康、阮籍之倫,極于非堯、舜,薄湯、武,載其厭世,至導引求神仙,而皆崇法老莊,玄言自此作矣(魏晉間言神仙者,皆出于厭世觀念,故多藉老莊抒其憤激。獨葛洪篤信丹藥,而深疾老莊,惡放棄禮法者如仇讎。觀《抱樸》外篇《疾謬》、《詰鮑》,其大旨在是矣。蓋吳士未遭禪讓,無所忿恚,故論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諸天性,亦視憤世長往者為甚也)。

    凡此五變,各從其世。雲起海水,一東一西,一南一北,觸高岡,象林木而化。初世雄逸,化成于草昧,而最下矣。

    然著書莫易以雜說援比諸家。故季漢而降,其流不絕。漢時周生烈已為《要論》。其後蔣濟作《萬機論》,譙周作《法訓》,顧譚作《新語》,陸景作《典語》,杜夷作《幽求新書》,楊泉作《物理論》。秦菁、唐滂之徒,皆有論著,或稱雜家,或緣儒老。上者稍見行事興壞,其次乃以華言相耀。惟荀悅、徐干為愈。《申鑒》溫溫,懷寶自珍。《中論》樸質理達矣。殷基曰︰“質勝文,石建;文勝質,蔡邕;文質彬彬,徐干庶幾也。”


如果你對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