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字公緒,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自稱“東海釣客”。北都留守薛兼訓奏為倉曹參軍,不就。客泉州,南安九日山中有大松百余章,俗傳東晉時所植,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研,注《老子》,彌年不出。時姜公輔以直言罷為泉州別駕,見系輒窮日不能去,築室與相近,遂忘流落之苦。公輔卒,妻子在遠,系為營葬山下,每好義如此。張建封聞系不可致,請就加校書郎。與劉長卿、韋應物善,多以詩相贈答。權德輿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矣。”雖老益壯,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號其山為“高士峰”,今有“麗句亭“在焉。集一卷,今傳。
【譯文】
秦系,字公緒,會稽人。天寶末年,他到刻溪躲避戰亂,自稱為“東海釣客”。北都留守薛兼訓推薦他任倉曹參軍,被他推辭了。秦系客居于泉州。在南安縣九日山中有一、百多棵巨松,民間傳說是東晉時期栽種的,秦系就在松林中修建房屋,將石頭打出圓槽作為硯台,注釋《老子》,終年不出山中。當時姜公輔因以直言勸諫德宗而被罷相,貶為泉州別駕,他見到秦系後總是整天不願離去,就修建房屋與秦系相鄰,這樣就忘掉了被貶官流放的苦惱。姜公輔去世時,妻子兒女都在遠方,秦系就為他籌辦喪葬之事,把他安葬在山下。秦系每每就是這樣講義氣。張建封听說秦系不可以招致,就派人前來授秦系為校書郎。秦系與劉長卿、韋應物友善,彼此經常用詩贈答。權德輿說︰“劉長卿自許為‘五言長城’,而秦系作詩攻之,未用全為,秦系雖老,卻老當益壯。”秦系八十多歲時去世。南安人民想念他,就把他隱居過的山稱為“高士峰”,如今還有紀念他的“麗句亭”在這座山里。秦系有詩集一卷,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