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性命

類別︰子部 作者︰清•胡承諾 書名︰讀書說

    在太虛之上謂之天,形體所具謂之人。天與人以氣化相接而秉其陰陽剛柔之德,是之謂性。性之所居有物焉,如第宅然,是之謂心。凡九州島之內,生物眾 多,各得夫土壤之氣。燥濕肥磽,必因其產,人為天地所生,豈有不得天地之氣者?得其氣即得其理,故凡為善人者莫不好仁而惡不仁,好義而惡不義,以此知仁義之為性也。戰國之時與孟子論性者,其人未必皆象瞽叟、紂也,而引象與瞽叟、紂以概夫天下之為堯舜、為微比者,不引古之善人以明性,偏引古之不善人以誣性,可謂喪其所受于天而酷嗜夫凶人之德矣。夫與人相期末至而思之,是之謂思。有所亡失,建鼓而求之,是之謂求。兩國相比,據圖籍以正疆界,設兵衛以嚴封守,雖有強敵亦不能奪。今人盡性之功亦當有思、有求、有不可奪。諸家之說樂放縱而惡拘檢,亡失而不求,久曠而不思,棄置不守,為物所奪,宜乎河漢其說,無所程于心也。

    命雖在天,必與人事相稱。人事有遠近高深而命無不應,人事有洪縴曲直而命之所報無不當。然則命也者,隨人事得之,不可謂在天也。然天道聲臭莫測,常默與人周旋,人能惠迪則吉,能不驕不傲則萬福來求,惠迪從逆在前,吉凶影響在後。不驕不傲在前,萬福來求在後。所以動乎志、氣見乎兆者,又若天實為之,而驅人以從事焉。以其由人事得之,故曰君相可以造命。以其動乎志氣、見諸朕兆,則天實為之而君子不可不知命、不可不畏天命也。春秋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陰陽之中制其法,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減,故名其書曰春秋,所以舉中道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以仁義之中制其法,人之喜怒哀樂、動作威儀未必盡合于禮,故必矯情從道,必合仁義之中,而人道始和,人性始盡。推而廣之,五行之理則金火相革,人事之變則湯武革命,亦所以致中道也。夫人事之中即劉康公所謂命也。若夫親者相殘,仇者相好,變化詭故,不可前知。以怨蒙賞,以恩被戮,憂喜回穴,不知所伏。張單俱災,顏冉速訖,死生壽夭,不可常測。此人所謂命而不可謂知命。阮逸曰,德合于天而心復于性,是謂知命。命非見牲無能知,知性者少,故知命者亦少也。劉峻辨命非不善也,王通猶以為凡事歸諸命則人道廢矣,蓋人能知命而後可言畏命,能立命而後可順命也。


如果你對讀書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書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