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之上 治化

類別︰子部 作者︰清•胡承諾 書名︰讀書說

    君子治天下且無言致人感化,當先盡其區畫之心。區畫不善,使群下同具之心反為上人設施乖方,俾喜怒哀樂一切抑郁不遂,下情所以憤嘆,上指所以格阻也。區畫之方,當以我與人相較量,隨吾身所值,上下四方各處乎當然之位,遂其當得之願。又以人與人相較量,雖千萬人之紛雜,而親疏厚薄,隆殺先後,皆予以不爽,不使滲漉倒置,而在此有余、在彼不足也。後世治績,所以不如古者,其所雲利民者,未必即古人所以致治之事;所雲不以害民者,未必即古人所以防亂之事。此由學之不講,不能知治亂之本也。且所雲利民而欲施者,未必真出利民之心;所雲害民而欲去者,未必真出不忍害民之心。此由私之未盡,不能得性情之正也。故其道必先積學以明理,不貽害于興利中,又在修身以去私,不以利民為自利之門,俾所行之事有名無實、有始無終,而與于不仁之甚也。故措諸政事,惟當順天之命,成人之性。好生惡殺,所以順命也;正紀綱、重倫常、本教化,所以成性也。心存乎天,故無偏頗;政法乎古,故無謬戾。以此施行,然後風俗齊、學術端,上可以持一統,下可以守一法。紀之以文物,宣之以聲教,發之以光明。不取小惠,教化久則無貪人;不取小恩,施澤久則無邪人。其為號令也,勸誘多而督責少,是以九經之事,曰勸者六。所謂事業,皆在制禮作樂之中。禮不以玉帛,治臻皇極則禮作矣;樂不以聲器,仁及飛走則樂作矣。又在仁義禮智中,仁無為而治,智與禮防于未亂之前,義制于已然之後。易曰,利物足以和義。思其所行必合于義,則自然之利必及于物。為高必因邱陵,為下必因川澤,非計利而為之也,不反天地之性與自然之位也。治天下而行善政,亦自然之位與天地之性也。是以入人甚深而共為君子,此順命成性之效也。其或措置無法,使綱紀文章蕩然泯然,群臣百姓無所遵守,人自為政,各行其私,則無以救一世于湯火。或內極嗜欲,外假嬖幸,下恣掊克,緩急不得宜,始終不一致,群臣百姓皆以文法相應、智巧相欺、貨賂相,則無以垂法制于永久。夫治君子者治其情,治小人者治其形。治其情者,引以禮義也;治其形者,威以鞭撲也。以君子治之,人皆自飭為君子;以小人治之,人皆自棄于小人。先德後刑,百姓悅其尚德,又諒其不得已而用刑之心;任刑棄德,百姓不惟惡其好殺,雖有仁義之言、仁義之事,亦疑其不誠而無感恩之意。夫郡守縣令,牧民之官也;州牧刺史,執法之吏也。以州牧刺史統轄守令,執法者居上,撫字教化者居下,輕重倒持,孰過于是?所以後世人主治天下之心非不切也,然所懸者違法之令,所任者執法之臣,不數年間執法者因而弄法,守法者從而侮法,恆天下誅名而不誅實,名實既亂,彰癉易位,君子小人不相攝,願治之心盡為怙亂之心,此反道逆性之害也。至于天下已平而思患預防亦有道焉,周公坐以待旦,即陰雨綢繆之旨,非慮人之為患而我防之,正慮己之分量既盈,道德未充,縱情極欲,為人所患而不自知也。易曰,損益盛衰之始,蓋謂損中有益,則盛之始;益中有損,則衰之始。盛衰互藏于損益也。為人君者,宜先自治,雖其時可以無所不為,而不克自遂之懷常若輪之見曳、尾之見濡,此自治之道也。天下以防患而致亂者多矣,不防己之致亂而防人之思亂,嚴其刑闢,眾其兵衛,下苦于參夷,上困于資給,皆防人之為患而適以生患者也,非周公陰雨綢繆之旨也。


如果你對讀書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書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