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之中 忠愛

類別︰子部 作者︰清•胡承諾 書名︰讀書說

    臣子之心,不使君命壅塞于下,是以有直諫之節,又有諱惡之義。蓋直言極諫者,事猶未遂,過尚可改,故犯顏逆耳,盡力匡救,以成就盛德,非為得志于所諫,以必行其言也。至于行事既成,追悔靡及,則順其已然而不忍顯言,所以有諱義,義在沒其事不存其跡,使吾君所行皆義而足以使人足以制命。雖曰諱之,然先王之法益明,故此二義者,仁非一途,事有兩通,所以廣敷懿訓,博觀大道。諱過者,禮也;弼違者,直也。二者俱通以為世教也。諱過之外又有一道,王嘉諫董賢之封,乞下廷議,以為考合古今,必有言當封者。天下雖不悅,咎有所分。又引淳于長事,眾人歸咎谷永,先帝不獨蒙其議。分咎之說,公羊亦有之,如歸衛寶而稱齊人,諱魯取而言齊歸,乃分咎于齊也。嘉知言之不听,而為曲說誘之,使天下歸曲于己而幸君之一悟,事之終止,所謂過則歸己,善則歸君,即諱惡之義而並掩其跡者也。羈紲之臣,相從人主于艱難,主正其位,臣享其榮,此正理也。然人事之變,多出意外。事已成而求去,亦保身亢宗之良策,常情自不能舍,非義所不可也。可辭則辭之而去,不可辭則亦留,舅犯是也。以誠懇辭去而得之,李泌是也。不可留又不可辭,則變姓名以逃,範蠡是也。若盡心于艱難而責報于安泰,人主或有不堪,舉朝不免忌疾,則去留兩不安,惟寧武忠敬,固不得有意外之財,然而宛濮之盟,無顯賞焉,若介子推則寧隱而死也。

    君子欲行其道,若遇不道之人、不道之事,不能不勸人主以誅殺。此中見理不明,輕動人主斧鉞固不可也,言之不從,與小人為仇,無益于國事亦不可也。懲此二端,塞默不言,亦未可也。此昔之君子所以置身事外、不受爵祿之縻,固亦免攖人世之禍,然豈致身正理哉?如劉基于張昶、齊翼言、李彬諸事,不得不爭,若非太祖英明果斷為基計者,未必于眾耳目之前指斥趙高如爾時所雲,即斥其惡為昶等者,即欲不謂基殺之不可得也。又因卜相之事而言楊憲、汪廣洋、胡惟庸皆不可相,此三人者即欲不恨基不可得也。噫,如此情事不知幾許,塞默之人觀望其外,奸黠之人陰陽其中,賢者處此,亦潔其情志以自完爾。欲慷慨以天下為己任,則必樹敵于天下而身在禍福死生間矣。元世祖謂盧世榮曰,汝勿防朕,食起居之間宜自防也。又曰,疾足之犬狐不愛焉,主人豈不愛之?汝之所行,朕自愛爾,彼奸偽者則不愛也。又曰,汝無以一二人從行,亦當謹衛門戶。如此用心,乃保愛臣子至情,但用諸言利之官則失人爾。然端士立朝,又未必邀主眷如此也。


如果你對讀書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書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