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 小學類 ◎復古編

類別︰子部 作者︰清•李慈銘 書名︰越縵堂讀書記

    (宋張有)

    哺後,步至廠閱市,以錢十四千購得張鐮中《復古編》,末附張子野《安陸集》一卷,以濂中為子野之孫也。(此據東坡與趙清獻言表忠觀碑撰額帖,以為子野之孫,而樓攻愧言據謙中篆書金剛經跋,稱其父為張三先生,則又似為子野之子。)乾隆庚子安邑葛鳴陽刻本,丁小雅諸公所校,極稱精密。此本又從葛本翻刻,頗有誤字。然予南北求之二十余年,今日得之,亦可快也。

    同治甲戌(一八七四)正月十二日

    閱《復古編》,共二卷。先以平上去入為次,取字之有正俗別體者俱明辨之,次以聯綿字如劈歷不作霹靂之類,次以形聲相類字,次以形相類字,次以聲相類字,次以筆跡小異字,次以上正下訛字。張有字謙中,吳興人,作此以抹正同時王介甫之《字說》者。後為黃冠,蓋有托而逃也。其書辨正極嚴,筆畫小異,概以俗繆斥之,雖或失之太拘,然有功于小學甚大,郭忠恕之《佩鯖》、載侗之《六書故》,遠非其匹也。葛鳴陽據桂末谷寫本,復取翁覃溪錢可盧程魚門各寫藏本,而丁小雅宋芝山助之校勘,影撫極精。葛氏又校以元明間刻本,作校正一卷,更取各家最錄序跋之文,以及張氏平生之著述,復古之宗派,作附錄一卷。其于是書,可謂盡心焉矣。

    正月十三日

    偶閱張濂中《復古編》。此書辨析精嚴,為治小學者之津轄,然亦有太拘者。如聯字中謂伏犧必作處虧作羲,通作伏犧非;琵琶必作枇杷,作琵琶非;袈裟必作加沙,作袈裟非。案伏犧本無定字,《管子》作處戲,亦作處羲,《莊子》作伏戲,鄭君《周禮》、《太卜注》作慮戲,《禮》、《月令注》作宓戲,《易》、《釋文》引孟京《易》俱作伏戲,此皆古字也。作慮作戲為最古,宓即慮之省,羲即戲之通,作伏作犧為最後。若作虧,則惟《太卜》及《月令釋文》兩引又作虧,張氏謂必作慮虧,不知何據矣。琵琶胡樂,起于漢世,其字本篆文所無,要不得以木之枇杷當之,作隸書者自當從俗作琵琶,若作篆,則用攙帚巴可也。袈裟僧衣,起于東晉以後,梵言本無定字,亦當從俗書之,作篆則或用加沙耳。

    光緒丁丑(一八七七)七月二十一日


如果你對越縵堂讀書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越縵堂讀書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