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卷第三(起元年尽七年) 桓公五年(公元前七百零七年)

类别:经部 作者:(战国)谷梁赤 书名:春秋谷梁传

    经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 译文】

    桓公五年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

    传  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僖以传僖,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 译文】

    为什么用两个日子记陈侯的死?春秋经记事的原则,事件确实就记下确实的,有疑问就记下疑问。陈侯在甲戌日出走,己丑日得到尸体,不知死的日期,所以记载两个日子,以便包容不漏。

    经  夏,齐侯、郑伯如纪。

    【 译文】

    夏天,齐侯和郑伯到纪国去。

    经  天王使任叔之子来聘。

    【 译文】

    天子派任叔的儿子来鲁国访问。

    传  任叔之子者,录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菁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 译文】

    记“任叔之子”,这是记载父亲而使派儿子,轻视君臣关系而强调父子关系,不对。(任叔之子)这是父亲还在,儿子代他干事的意思。

    经  葬陈桓公。

    【 译文】

    安葬陈桓公。

    经  城祝丘。

    【 译文】

    在祝丘筑城墙。

    经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 译文】

    秋季,蔡国、卫国、陈国随从天子攻打郑国。

    传  举从者之辞也。其举从者之辞何也?为天王讳伐郑也。 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 译文】

    经文把随从的国家举在前,为什么把随从者举在前呢?是为了避讳提天子伐郑。郑是周的同姓诸侯,在冀州一带,此时不服管,成为天子一害了。

    经  大雩。

    【 译文】

    举行大规模求雨的祭祀。

    经  螽。

    【 译文】

    闹蝗虫灾。

    传  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 译文】

    这是虫灾。严重就记载月份,不严重就记载季节。

    经  冬,州公如曹。

    【 译文】

    冬天,州国国君到曹国。

    传  外相如不书,此其书何也。过我也

    【 译文】

    外国相互往来不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路过鲁国。


如果你对春秋谷梁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春秋谷梁传》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