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遼、金二史不相合處

類別︰子部 作者︰清•趙翼 書名︰陔余叢考

    遼天祚帝與金人交兵及議和等事,遼、金二史所載尚多相合。如遼之天慶五年,為金收國元年,黃龍府及護步答岡之戰,六年蒺藜山之戰,八年、九年與金議和,往還封冊之事,保大元年余睹叛降金,二年遼主出奔,邪律淳僭位于燕,病死,其妻赴天德軍,金主入燕,以及保大五年遼主被擒,核之《金史》,大概具相合。惟《遼史》天慶四年本紀雲︰初,女直起兵,以紇石烈部人阿疏不服,遣撒改討之。阿疏弟狄故保來告,詔使勿討,不听,阿疏來奔。至是女直遣使來索阿疏。遼遣阿息保問境上多建城堡之故,女直以慢語答曰︰“若還阿疏,朝貢如舊,不然,城未已也。”乃起兵攻寧江州。遼使高仙壽、蕭奉先討之,為所敗。又以蕭嗣先、撻不也發契丹奚軍及禁兵討之,女直潛渡混同江,掩擊遼眾,大潰。《金史》太祖(即阿骨打)遣習古乃、銀術可等往遼索阿疏,習古乃等還,具言遼王驕肆廢弛之狀。太祖遂起意伐遼,備沖要,建城堡。遼遣阿息保來詰,太祖曰︰“若以阿疏與我,請事朝貢,苟不獲已,豈能束手受制也!”阿息保還,遼人始為備,命蕭撻不野調諸軍于寧江州。太祖乃號令諸部,行二千五百人,進次寧江州,大敗遼師。十一月,遼蕭糾里及撻不野將步騎十萬至鴨子河,太祖又大破之。此即《遼史》天慶四年事也。然《遼史》謂天祚帝乾統元年阿骨打襲節度使,則至是時已閱十有四年,而《金史》以此事系于阿骨打襲位之二年,竟抹卻中間一十二年。蓋《金史》世紀尚未編年,但總敘起事之由,遂不暇查核年歲,致有此誤也。又《遼史》天祚帝天慶二年幸混同江,外界生女直在千里內者,以故事皆來朝。遇頭魚宴,酒酣,命諸酋次第起舞,獨阿骨打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他日上密謂樞密使蕭奉先曰︰“阿骨打意氣雄豪,可托以邊事誅之,否則將為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禮,且容之。”阿骨打疑懼,遂稱兵,先並旁近部族,擄趙三等家屬。趙三訴之,奉先仍作常事以聞。後數召,阿骨打稱疾不至。明年,阿骨打忽率五百騎至咸州,與趙三等面折,阿骨打不屈,一夕遁去。遣人訴于上,謂咸州詳穩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而《金史》世紀內不載此事,蓋金源修國史時已自為諱耳。又《金史》︰寧江州戰勝後,群臣皆勸進。明年正月,太祖遂即皇帝位,國號大金,建元收國,則遼天慶五年事也。而《遼史》是年不書,直至天慶七年本紀內始稱︰是歲,阿骨打用楊樸策,即皇帝位,建元天輔,國號金。則竟將金主建國之事移下二年矣。金主天輔七年,為遼主保大三年,秋八月,金主崩于部堵濼。而《遼史》是年不書,乃于保大四年八月書金主阿骨打死,是又移下一年矣。豈編訂者誤算年分耶,至如《遼史》張 據平州。《金史》作張覺,蓋 與覺音相近之故。《遼史》保大二年遷州刺史高永昌降金,《金史》作高永福。按高永昌于天慶六年據東京,已為金將撻不也所戮,安得至此時又降?《遼史》誤也,當以《金史》為正。


如果你對陔余叢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陔余叢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