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睦親篇 人宜將心比心

類別︰其他 作者︰袁采 書名︰袁氏世範

    「原文」人之父子,或不思各盡其道,而互相責備者,尤啟不和之漸也。若各能反思,則無事矣。為父者曰︰“吾今日為人之父,蓋前日嘗為人之子矣。凡吾前日事親之道,每事盡善,則為子者得于見聞,不待教詔而知效。倘吾前日事親之道有所未善,將以責其子,得不有愧于心!”為子者曰︰“吾今日為人之子,則他日亦當為人之父。今父之撫育我者如此,畀付我者如此,亦雲厚矣。他日吾之待其子,不異于吾之父,則可以俯仰無愧。若或不及,非惟有負于其子,亦何顏以見其父?”然世之善為人子者,常善為人父,不能孝其親者,常欲虐其子。此無他,賢者能自反,則無往而不善;不賢者不能自反,為人子則多怨,為人父則多暴。然則自反之說,惟賢者可以語此。

    「譯述」在社會生活中,父與子之間,有的彼此不思慮自己的職責,卻責備對方,這是導致父子不和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父與子各各都能反思一下自己,那麼就會相安無事。做父親的應該這樣說︰“我現在做人的父親,從前曾經是別人的子女。大凡我原來奉事父母的原則是每事求盡善盡美,那麼做子女的就會有所聞見,不等做父親的去教導他們,他們就會明白怎樣去對待父母了。倘若我過去侍奉父母未能盡善盡美,卻去責備孩子不能做到這些,難道不是有愧于自己的良心嗎?”做兒子的應該這樣說︰“我今天做為別人的兒子,日後肯定會成為他人的父親。今日我的父親這樣盡心盡力地撫養培育我,並且為我付出許多心血,可以稱得上是厚愛了。日後我對待自己的子女,只有做到與我父親待我的程度一樣,才可以無愧于自己的良心。如果做不到這些,不僅僅有負于子女,更無顏面去見父親。”世上的人善于做兒子的,常常也很善于當別人的父親,不能夠孝事其父母雙親的,也常常想虐待其子女。這其中沒有別的道理,賢達的人能夠自己反省自己,那麼就會做事穩當少出差錯。不賢達的人不能夠反省自己,做兒子多怨恨,做父親多暴戾。那麼自己反省自己的道理,只有賢達的人才可以談論。

    「評析」“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年人對于生活勞累的感慨。大凡有頭腦,有德行的人總是盡自己最大的所能,讓父母在有生之年生活得幸福,總是想方設法撫育培養自己的子女,希冀他們有所成就。這種人生來就懂得反思,作為人子,能切身體會到父母撫養孩子的嘔心瀝血,因此他待父母盡心,待子女盡力。他的這種盡心盡力的做法,上得之于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對下又成為子女的楷模與榜樣。

    《世說新語。德行篇》︰“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自教兒。’”這個故事是說謝公的夫人在教導兒子時,追問太傅謝安為什麼從來不見他教導兒子,謝安回答說他是以自身言行來教導兒子的。

    謝安的作法就是促使兒子反思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的。兒子從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揣摩出為人之子應怎樣做,為人之父應怎樣做。日常生活中,父子不和甚而至于分崩離析,仇敵相對。這其實是一種極為不明智的舉動。父親不明白自身當以身示範,兒子也不能夠從父親身上得到一絲一毫的啟示。


如果你對袁氏世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袁氏世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