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處己篇 世事更變本無常

類別︰其他 作者︰袁采 書名︰袁氏世範

    「原文」世事多更變,乃天理如此。今世人往往見目前稍稍榮盛,以為此生無足慮,不旋踵而破壞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換甲,則世事一變。今不須廣論久遠,只以鄉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論目前,其成敗興衰何嘗有定勢!世人無遠識,凡見他人興進及有如意事則懷妒,見他人衰退及有不如意事則譏笑。同居及同鄉人最多此患。若知事無定勢,則自慮之不暇,何暇妒人笑人哉!

    「譯述」世上的事,變化多端,這是客觀規律。現在世人往往看到眼前的家業稍有些興旺,就以為這一輩子的生活都不用發愁了,不知道轉眼間,就家破人亡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大抵天干十年遇一甲,世上的事就隨著一變。現在不要論說多久以前的事,就說鄉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情況與現在比一比,就會發現,成敗興衰是沒有定式的。世上的人沒有遠見,只要見到別人興旺發達或者有一些順心遂意的事就心里嫉妒,見到別人家業衰敗或有些不順心就譏諷嘲笑人家。同家族或同鄉的人,最容易浸染這種毛病。如果知道凡事沒有固定不變的道理,那麼,為自己的未來考慮恐怕還來不及,又哪里有時間去嫉妒別人,譏笑別人呢?

    「評析」封建社會人們之間的關系最是勢利。俗話說“窮文富武”。大凡讀書人,多系貧寒人家的子弟,困為懷著一朝高中,博個封妻蔭子的希望,往往苦耐饑寒,死讀詩書。雖也有少數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聞”。但也是在飽受世人冷眼之後了,所以從讀書人身上最能看出世人的無知與世俗。《儒林外史》中描寫周進、範進中舉前後,反映此種情況最是精絕,範進一事,中學課本選入,大都熟悉。特說周進事。

    周進年過六十,卻不曾中過學,靠替給人家坐館,掙幾兩銀子過活。

    那日眾家請先生吃飯,讓中過學的梅玖相公作陪。按理該周進做主位,眾人便說︰“論年紀也是周先生長,先生請老實些吧,”梅玖卻回過頭來向眾人道︰“你眾位是不知道,我們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童生進了學,年齡再小,也稱“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梅玖就這樣公然嘲笑周進。開了席,眾人風卷殘雲,周進卻因吃齋而沒動筷。梅玖便又想起一個笑話辱他。說有個學生給做先生的作了一字至七字詩,眾人停了箸,听他念詩,他道︰“呆,秀才,吃長齋,胡須滿腮,經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  念罷又說道︰“像我這周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著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長齋、胡須滿腮竟被他說一個著!”說罷哈哈大笑。眾人一齊笑起來。後面又用秋祭,眾人膾送胙肉,笑話周進年老而不進學,弄得周進臉上紅一塊白一塊。又開館後一王舉人胡說做夢夢見周進的學生荀玫與他同中舉人,來奚落周進。不想眾鄉鄰反誣他巴結荀老爹,捏造出這話來奉承他,圖他逢時遇節,多送兩個盒子。眾家都惡了周進,便把他辭了。等到周進中了舉人,縣上的人,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相與的也來認相與,忙了個把月。典史等都拿晚生帖子來拜,眾鄉鄰也忙集斂了分子,買了雞蛋和米來賀,再不想當年誣陷、嘲笑周進那一碼事了。  古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人說︰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則事無定勢的話更是可信了。


如果你對袁氏世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袁氏世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