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父母/ 父/ 母 母親心存大義,以己子救人子

類別︰其他 作者︰司馬光(宋) 書名︰家範

    【原文】齊宣王時,有人斗死于道,吏訊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問之。

    兄曰︰“我殺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殺之。”期年,吏不能決,言之于相。相不能決,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縱有罪也;皆殺之,是誅無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惡。試問其母,听其所欲殺活。”相受命,召其母問曰︰“母之子殺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決,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問母何所欲殺活。”其母泣而對曰︰“殺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問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愛,今欲殺之,何也?”

    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長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時屬于妾曰︰‘善養視之。’妾曰︰‘諾!”今既受人之托,許人以諾,豈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諾耶?且殺兄活弟,是以私愛廢公義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約,已諾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雖痛子,獨謂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義,高其行,皆赦。不殺其子,而尊其母,號曰“義母”。

    【譯述】齊宣王的時候,有人打架斗毆,死在路上,官吏前來調查。有兄弟二人站在旁邊,官吏詢問他們。哥哥說︰“人是我殺死的。”弟弟說︰“不是哥哥,是我殺的。”整整一年,官吏不能決斷,就把這事告知宰相,宰相也無法決斷,就稟報了齊宣王。宣王說︰“如果放過他們,就是放縱犯罪的人;如果都殺掉,就會妄殺無辜之人。我估計他們的母親能知道誰好誰壞。問問他們的母親,听听她對誰死誰活的意見。”宰相受命,召見他們的母親,說︰“你的兒子殺了人,兄弟兩人都想相互代替赴死,官吏不能決斷,告知宣王,宣王很仁義,讓我來問問你想殺誰活誰?”母親哭著說︰“殺掉年紀小的。”宰相听後,反問說︰“小兒子是父母最疼愛的,而你卻想殺掉他,這是為什麼呢?”母親回答說︰“年少的,是我親生的兒子,年長的是丈夫前妻的兒子,丈夫得病臨死之時將他托付給我說︰‘好好地撫養他。’我答應說‘是’。既然受人之托,答應了人,又怎能忘人之托而失信于自己的諾言呢?再說殺兄活弟,是以個人私愛敗壞公義道德;背言失信,是欺騙死去的丈夫。既然失言忘約,不守信用,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呢?我雖然疼愛自己的兒子,卻怎麼能不顧道義德行呢?”說罷痛哭流涕。宰相入朝後把情形稟報了齊宣王。宣王贊嘆這位母親的德行高義,于是赦免了她的兩個兒子。不但不殺她的兒子,還尊崇這位母親,稱這位母親為“父母”。 


如果你對家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家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