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二十九段) 十二段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吉 書名︰樂育堂語錄

    諸子近日靜養,無非從色身上尋出真身出來。第一要做一次見一次之功效、長一番之精神。法身涵養久久,始足昭高明廣大之天。若真機初到,遽行下榻,則真氣未充,真神未壯,安能蕩開雲霧,獨見青天?從今後不坐則已,一坐必要將真神元氣收得十分完足,自然真機在抱,不須守而自存,不費力而自在。俗雲︰“久坐必有禪”,洵不誣也。又三豐雲︰“大凡打坐,去欲存理,務令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戰。”此等語非過來人不能知也。吾師教諸子靜坐,始雖有思有為,終歸大靜大定。如此打坐,可以三五日不散。否則,忽焉而得,忽焉又失,如此行持,一任千百次坐,有何益哉?望諸子耐心久坐,不起一煩惱心,庶幾深造以道。此為近日切要,不似初入門時但教之尋真機焉。顧人不肯耐煩就榻者,其故有二。一由于未坐之時,未曾將日間所當應酬之事如何區處、如何分付後人一一想透,故上榻時,此心即為塵情牽掛,坐不終局也。非惟不能終局,且一段真機反為思慮識神牽引而去者多矣。諸子打坐之初,務于當行之事一一想過,安頓妥貼,然後就坐,庶一心一德,不致于中攪擾焉。一則由于知升而不知降,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是以攝提坎宮真氣上沖泥丸,神因之而外越,不知低頭下盼、收斂神光于丹鼎,是以忙了又忙,慌了又慌,未到如如自如、了了自了,而即欲下榻也。且道本無物,修原無為。忽見真氣沖沖,元神躍躍,不知此氣機自然運動,于本來物事無相關涉,卻死死執著這個消息,常存不放,因之惹動後天凡息不能平靜,擾亂先天元神無以主持,是以坐未十分如意,而遽行下榻也。究之未上榻時,覺得吾身事忙猶如救火追亡,一刻難緩,及至下榻,卻又無一急切之事,皆由識神為主,而元神不能坐鎮故耳。吾勸諸子,須于不關緊要之事一概丟開,先行自勸自勉,看這些塵情都是虛假文章,不堪留戀,惟此先天大道乃是我終身所依靠者,生與之來,死與之俱,真有不容一刻稍寬者。況桑榆已晚,日月無多,若再因循,後悔其何及乎?趁茲法會宏開,心傳有自,敢不爭著祖鞭,寸陰是惜?如此看破,無掛無慮,于是安心就坐,向水府求玄,升提陽氣,將眼耳口鼻一切神光會萃中宮,不令一絲內入外出,蘊蓄久久,自煥發焉。尤要知道本無物,至此躍躍欲出,皆是氣機發泄于外,吾道貴收斂,不貴發泄,此處尤須防閑,毋許後天識神擾動,庶可安坐榻上。切記,切記。


如果你對樂育堂語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樂育堂語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