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二十六段) 十五段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吉 書名︰樂育堂語錄

    吾師屢言生身受氣之初,諸子還未了悟,吾今再詳言之。人未生以前,此氣渾于于穆,同夫太虛,一自念頭起處,不知不覺,此氣即落于父精母血之間。然而此時只有精血一團,無有形骸肢體,我又在何處哉?此時一點元陽真氣充滿于精血之中,由是日培月養,漸充漸長,遂如雞卵之形,于是有個腔子,我之元氣即附于腔子之內,由是下生兩腎,上生一心,心腎相去八寸四分許,而元氣滾滾漉漉處于其中。又久之生督脈于後、任脈于前,而五官百節始漸次而成矣。要皆元氣伏于腔子里,而後才成一身之形,內有知覺之靈、神明之變也。後之人欲修金丹以成金仙,又豈可離此腔子而外有所圖哉?故曰︰“心要在腔子里,念不出總持門”是。吾道教人,必以心光目光了照丹田,是千真萬聖返本還原、復命歸根、滴滴歸原之正宗也。諸子已知道本來人,我今特示本來人所居之地。調養久久,丹田中覺有一團氤氳沖和活潑之機在內,即本來人現形也。太上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即氣,氣即陽也。“杳杳冥冥,其中有精,”精即精明不昧,惺惺不亂也。不是凡精,不是清精,殆所謂“心精獨運”者是。“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非旁門雲陽生活子與外腎舉動之時有個信音至,蓋謂此精是純粹以精之精,我心必有一段至誠無妄之心,確信得生死事小,性命事大,任他萬事紛來,我皆有個安厝,而本來人毫不為之動色,此即返還無極之真也。諸子從今以後,務要于一念之萌,果是天良發現,自有一番真趣,我必收養于中,藏之深深,即《易》雲︰“洗心退藏于密”是。若瞥地回光,忽覺丹田中上下往來,周流不息,有活潑不滯、流行自為之機,我亦保之養之,務令此氣日充月盛。故曰“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此即積精累氣之細密工也。至于保身體、養心性,要不過由此而致之。生恐事物之累有礙修持,要知今生事物皆是前生孽緣,不必掛心,听之自然可也。生只管行工為常,時以精氣流行為主,虛無不著為用,則在在處處都是我本來人現象矣。生亦知之乎?尚其爭著祖鞭焉可。


如果你對樂育堂語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樂育堂語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