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二十六段) 七段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吉 書名︰樂育堂語錄

    夫人之心,原是虛虛活活,洞照靡遺,只因生身而後,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精不足則氣不足,神亦因之不靈也。古人所以喻人身之精如油,氣如火,神之靈者,即其燈光之四射不可捉摸也。吾故教爾等煉心之學,先以寶精裕氣為始。況此心一虛,此神即靈,此精一足,此氣自旺,不待他日功圓丹熟,而有過照之慧光即在目前;亦覺私欲之縈擾、恩愛之牽纏,亦能照破一切。所患人心營營逐逐,才見一念光明,不片刻間,卻又滾入人欲甲里。今為生計,總要平日猛撐須眉,高立志氣,將身中寶鏡高懸,慧劍時掛,自然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斯時也,天理人欲自然分辨清楚。且天理自天理,振作得起,不許人欲之相干;人欲自人欲,洗刷得淨,不令天理之偶違。要之,其效見于一時半刻,其功必待三年九載,而其得力,全在養我慧光,鑄我慧劍。雖然,慧光無可見,古人說“在天為日月,在人即兩目”,可以昭然共揭矣。諸子須于平時收攝眼中神光,返照于丹田氣海之中,久之虛無窟子內自然慧光發現,不啻明鏡高懸,物來畢照矣。慧劍亦無由知,古人說“在天為風雷,在人為神氣”,只因神不凝、氣不聚,是以鋒芒不利,明知此非善行,有傷精氣,然不能一刀兩斷,立地劈除,明知故犯。環顧吾門,大抵如斯,可嘆也夫!可悲也夫!今再疾聲大呼曰︰戒色欲以固精,寡言語以養氣,節飲食,薄滋味;閑思雜慮,不關吾人身心性命之微者,皆當卻之勿前,防之惟恐不力。如此後天精氣易生,而先天精氣自有依傍焉。到得先天精氣圓足,自然身形日固,而慧劍成矣。近觀諸子日間打坐,不見精明強固者,皆由平日凝神斂息用工之時少,間斷之時多也。如能行住坐臥,神無昏倦,息無出入,將從前氣質之性、物欲之私,一掃而空,久之自見一靈炯炯,洞照當空,一任他聲聲貨利與夫窮通得失、禍福死生,皆不能盤踞心地,亂吾天君,而令我心之明者不明,健者不健。此非必多年然後可成功也,只要一心內照,不許外緣塵累一絲擾我靈府,即頃刻間亦見心靈手敏之效。爾等須知心之不靈,由于神之不清,淘汰性情,必具剛果之氣為之。氣之不壯,由于息之不斂,保固真精,必具十分火候。如此刻刻返觀,在在內照,日月因之而轉旋,乾坤是以能顛倒。至若外緣外侮,到眼便知,閑思閑慮,入耳即明,不怕他火炎薰蒸,勢不可遏,自能一滅永滅,有不可思議之效焉。


如果你對樂育堂語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樂育堂語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