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制第二

類別︰子部 作者︰甦洵(宋) 書名︰權書

    將戰必審知其將之賢愚︰與賢將戰,則持之;與愚將戰,則乘之。持之,則容有所伺而為之謀;乘之,則一舉而奪其氣。雖然,非愚將勿乘。乘之不動,其禍在我。分兵而迭進,所以持之也;並力而一戰,所以乘之也。

    古之善軍者,以刑使人,以賞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義附者焉。不以戰,不以掠,而以備急難,故越有君子六千人。韓之戰,秦之斗士倍於晉,而出穆公於淖者,赦食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眾而易叛,莫難於用眾,莫危於用寡。治眾者法欲繁,繁則士難以動;治寡者法欲簡,簡則士易以察。不然,則士不任戰矣。惟眾而繁,雖勞不害為強。

    以眾入險阻,必分軍而疏行。夫險阻必有伏,伏必有約。軍分則伏不知所擊,而其約攜矣。險阻懼蹙,疏行以紓士氣。

    兵莫危於攻,莫難於守,客主之勢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實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賢將能以寡為眾,以小為大。當敵之沖,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進;雖告之曰此無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襲,潛兵以備,彼不我測,謂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僕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時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擊,其眾可走矣,何患城小?

    背城而戰,陣欲方,欲踞,欲密,欲緩。夫方而踞,密而緩,則士心固,固而不懾。背城而戰,欲其不懾。面城而戰,陣欲直,欲銳,欲疏,欲速。夫直而銳,疏而速,則士心危,危則致死。面城而戰,欲其致死。

    夫能靜而自觀者,可以用人矣。吾何為而怒,何為則喜;吾何為則勇,吾何為則怯?夫人豈異於我?天下之人,孰不能自觀其一身?是以知此理者,涂之人皆可以將。

    平居與人言,一語不循故,猶在愕而忌。敵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視敵有無故之形,必謹察之,勿動。疑形二︰可疑於心,則疑而為之謀,心固得其實也;可疑於目,勿疑,彼敵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謀應,目疑以靜應。彼誠欲有所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譯文】

    將要進行戰爭之前,一定要確實了解敵人的將師是才能出眾,還是平庸蠢笨。同才能出眾的敵將作戰,要善于和他相持;同平庸蠢笨的敵將作戰,要善于乘勢壓服他。

    善于同敵人相持,就可以有機會窺測到敵人將師的疏漏,然後運用智謀而戰勝他。善于乘勢壓眼敵人,就可以一舉而使敵人喪失膽氣。雖然如此,敵人的將領如果不是平庸蠢笨的人,就不可對他用壓服的辦法,因為對他實行壓服而他卻拒不出戰,就會造成我軍的災難。

    把軍隊分為幾個部分輪流進攻,這就是同敵人相持的辦法;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殲滅性戰爭,這就是壓服的辦法。

    古時候善于治軍的人,雖然用處罰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賞賜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激發起對敵人憤怒的方法使士兵效命,但其中一定都灌注著正義的原則,不是要用他們去發動戰爭,也不是要用他們去進行掠奪,而是要用他們應付國家的危難。

    所以越國依靠六千名志士,戰敗了強大的吳國。在韓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萬泉兩縣交界處)大戰中,秦國的勇士比晉國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從泥沼中解救出來的,卻是當年被他赦免、吃他的馬肉的普通百姓(秦穆公丟失良馬,百姓得而食之者三百人。官吏捕得食馬者,將要誅罰,穆公說︰“不可因為畜生而加害人民。”于是赦免他們。等到韓原之戰時,這三百人請求參戰;當穆公因馬陷于泥淖之中而被晉軍圍困的危急時刻,他們奮力作戰,把穆公從重圍中解救出來,並俘獲了晉君)。

    人數太少的軍隊容易遇到危險,人數太多的軍隊容易發生叛亂;指揮人數多的軍隊最困難,指揮人數少的軍隊最危險。所以治理人數眾多的軍隊,規範約束要詳細;規範約束詳細,士兵就難以隨便行動。治理人數較少的軍隊,規範約束要簡明︰規範約束簡明,士兵就容易明了。不如此,士兵就不能妥善地擔當起作戰的任務。人數眾多而規範約束詳盡的軍隊,即使平日任務繁重,也仍然不失為一支強大的軍隊。

    率領人數眾多的軍隊進入艱險阻塞的環境,一定要分兵而緩慢行進。因為艱險阻塞之地必會有敵人的伏兵,伏兵一定事先有約定。我軍分兵前進,那麼敵人的伏兵就不知道應當攻擊我軍的哪一部分,這樣敵人事先約定好的行動計劃也就被瓦解了。在艱險阻塞的環境中行軍,士兵容易產生恐懼急促心理;這時讓軍隊緩慢行進,可以使士兵的精神安定,消除恐懼。

    用兵打仗沒有比進攻更危險的,沒有比防守更困難的,因為在別人土地上的進攻者與在自己土地上的防守者的態勢本來就是這樣。城堡有兩種情況是不便防守的,一種是士兵太少,滿足不了守城的需要,一種是城堡太小,不能夠隱蔽防守的士兵。

    只有賢能的將領才能運用少數兵力來取得多數兵力的效果,運用小城來取得大城的效果。面對著敵人的先鋒,沒有人會不知道固守的,但我們若運角疑兵,敵人就會驚愕不敢前進,即使明白地告訴他們說︰“這里沒有人防守。”他們也不會相信。準確地估計敵人襲擊我軍的地點,暗中在那里部署兵力進行防備,敵人不了解我軍的虛實,就會以為我們有用不完的兵力,那麼即使我軍的人數比敵人少,又有什麼值得憂慮呢?

    收卷軍旗,停止擊鼓,使軍隊沒有一點聲音;嚴令約束士兵,有敢大聲說話的斬首,不時讓老人和兒童登上城牆,故意表示膽怯;然後乘敵人斗志松懈之時,突然發起攻擊,敵人就會被打得大敗而逃,那麼即使城小,又有什麼可憂慮呢?背靠城牆打防御戰時,軍隊適合用方的陣形、橫列展開的陣形、密集的陣形和利于緩慢前進的陣形。這樣的陣形可以使士兵覺得牢不可破;覺得軍陣牢不可破,就不會產生恐懼心理。背城而戰的時候,就是要讓土兵不感到恐懼才行。

    面向城牆打進攻戰時,軍隊要用直的陣形、前尖後寬的陣形、稀疏的陣形和利于迅速前進的陣形。這樣的陣形可以使士兵覺得面臨危境;覺得面臨危境,就會拚死作戰。面城而戰的時候,就足要讓士兵拚死作戰才行。

    人如果能夠冷靜地觀察自己,就可以帶兵打仗了,我為什麼會憤怒?我為什麼會歡樂?我為什麼會勇敢?我為什麼會怯懦?別人和我難道有什麼不同嗎?天下的人有準不會觀察自己呢?所以懂得人為什麼會憤怒、會歡樂、會勇敢、會怯懦的道理,即使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做將軍。

    平時同別人談話,有一句話不符合常理,就會引起驚愕,進而產生猜忌;倘若敵人用可疑的表現來迷惑我們,反而安然處之不覺得奇怪,這就太鄙陋了。所以,聰明的人看到敵人有不合常理的表現,一定謹慎觀察,切勿盲動。可疑的表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不見具體行動,而使我們在心里產生疑問,心里既然有了疑問,就應針對敵人的表現而進行謀劃分析,這樣就可以得知敵人的真實情況;一種是故意用虛假的行動使我們看到,從而產生疑問,這時切不可被敵人的假像所迷惑,要知道那正是敵人迷惑我們的詭計。因此,心里有疑問,要用分析謀劃的方法來對付,看到敵人的可疑行動,要用冷靜觀察的態度來對付。敵人果真要有所行動,就不會讓我們看到。


如果你對權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權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