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欲學聖人須是立志第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又曰志于道 志于仁矣孟子曰志氣之帥也二程十四五時便慨然有學聖人之志陸象山亦教學者先辨其志志是入道先鋒先鋒勇後軍方有進步志氣 學問方有成功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是說立志能知止然後可用三綱領八條目之功
儀十六歲時先君以書訓之曰汝今年十六當思先聖志學何年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又曰讀書中進士今人之學讀書成聖賢古人之學儀于是始知志之當立然浮沉進退未能自樹至二十七而始知奉此語迄今不自暴棄亦先君之教有以啟之也
人多以 志功名為有志非也此只是貪慕富貴人若從此處認差便終身不得長進須有個千\敝屣三公不易的意思方可與之言志
人有志無志只三五歲時便見得大抵氣稟清剛之人便有志濁者弱者便志氣少是已為氣質拘蔽了也
人志氣少只要能知恥亦好有志近乎狂知恥近乎狷狂便是好仁者狷便是惡不仁者
人少時好仙好佛好俠好勇俱不妨只要得真正明師訓正便可入道此亦志之一端也若只好富貴貨財其人便不可救藥
有極頑劣人而其人卻有志者有極忠厚人而其人卻無志者畢竟是有志者可與入道
人不學聖賢即富貴功名受用至老死終不成一個人物念及此豈可不奮然立志
人不可無志無志即無恥無恥則放僻邪侈無所不為古今來大奸大惡極卑極賤之輩皆無志人為之
古今來極奸惡卑賤之人 目為奸惡卑賤則未有不怒者此一點羞惡之心即志也 能充之轉眼即是聖賢乃世竟有目為奸惡而喜目為卑賤而甘者亦可哀也
今人謂仕途進取輒曰功名習而不察凡夤 且之事皆不以為恥曰吾為功名耳不知功名二字固有辨矣夫能建功故謂之功能立名故謂之名功名之所以有間于道德者以其志在功名于聖賢大學之道或有所未明進退出處之故或有所未盡也其視今之所謂功名蓋不啻天匆有聿 彌 栽恢居詮γ 吒還蟛蛔鬩岳燮湫鬧居詬還蠖 顏 蛞轡匏 恢烈雍 弦暈 居詬還笳嘸純鬃又 獎煞蚪裰 送窘 Σ涔γ 躋指還蠛躒繚還γ 蛭崳醇 漵興 踩繚桓還笤蛞啾煞蚨 岩郵堪部剎蛔災 br />
志乎富貴者得富貴則其心欣然而樂失富貴則其心戚然而憂志乎功名者亦然得之則手舞足蹈一失則嗒然若喪矣惟志乎道德者不然富貴貧賤夷狄患難蓋無入不自得其所處非與人異也然而所以處之者則有間矣此無他內重則外輕也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只是一個志故曰有志者事竟成今人不能立志非自暴即自棄也如何成得個人物
人不學道都是怕道理拘束甚有反咻學道之人以為徒自苦者此未知學道之樂也然非從斯道中實下一番苦功亦不知此道之樂
只一晏安便終身不得成個人品此優柔之失也以剛字克之
有友人共論考德課業曰某雖無善然亦無惡似不必屑屑記 予曰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人若無善便是惡未有于善惡之間中立者友人猶未首肯予曰凡人行事能合天心方謂之善試思天生A民時不知于幾十百人之中方始得一小賢又不知于幾千萬人之中方始得一大賢此大賢小賢者大之有君師之責小之有贊導之任故才過百人者鼓舞百人便能使百人為善才過千萬人者鼓舞千萬人便能使千萬人為善若此大賢小賢只平平常常度日不肯勉勵自己又不肯勉勵他人小小因循便不知擔誤了幾千萬人工夫埋沒了幾千萬人心性豈不是大惡友人乃大有省
學不論天資敏鈍氣質粗細只有真氣剛氣者便可入道惟客氣世俗氣重者斷不可入道
人無志于為聖賢則已 有志于為聖賢則必求當世之能為聖賢者而師之蓋讀書考古雖師資中一事然初學之人胸中尚無把握恐未知所決擇朱子訓學字謂效先覺之所為前 能為聖賢之人即先覺也其學問中功夫次第既身s過一番必有一番親切處從而問之師之則彼之親切處即我之親切處矣學記雲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勞而功半我亦曰善師者學逸而功倍不善師者學勞而功半
不由師傳 契道妙者生知安行之人也外此則無不由學學無不由師三代以前無論矣有宋諸儒惟鏘 揮墑Υ 噯緋討 畬筧褰雜墑Υ 穸 髦 婧跗淙碩 獻游醬 耐醵 笮甦叻裁褚燦尬接鑫耐醵 芐艘 瀾芤雍笫蘭詞姑髏饔幸晃耐踉誶岸 鷸 恍遜鮒 黃鶘跚矣脅 衿湔鷸 鮒 嘰似穸澇諳掠摶壞熱嗽沾廈韃胖俏 壬醵 br />
人欲學道必先虛心能虛心然後能求師韓文公曰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先乎吾吾亦從而師之師之所在以道不以齒孔門七十子之中顏路少孔子六歲伊川 太學呂希哲與伊川鄰齋首以師禮事焉從吾道人董蘿石長于陽明不惜北面必如是而後謂之學道學道求師而猶論及年齒貴賤則是一片世俗心矣何由得道
今世師浮屠氏更不論年齒貴賤獨于吾儒則介介然終不肯渾化有一二渾化者則詫以為盛事亦見理未明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者果能虛心豈特三人即一言一事之接亦必有我師知此則學道之事思過半矣
今世俗之所謂師大抵皆舉業之師也然不惜降心相從而師之尊之曰我功名在是也且不特舉業即一技一能亦不惜降心相從而師之尊之曰我衣食在是也至于道德之師則身心性命之所系而置之若罔聞知夫衣食功名與身心性命孰緩孰急而世且急其所緩緩其所急蓋直以身心性命為迂而不切故耳不知學問不講則雖有衣食功名而不能享即能享之而塊然無異于木石試一切屏去物欲清夜自思果孰緩孰急哉
師道之賤自不講學始蓋不講學則人品不立人品不立則自知不足以為人師凡事 且人亦從而 且之師道自此大壞矣師道壞則無賢子弟無賢子弟則後來師道愈壞敝敝相承吾不知其何所流極也
今之所謂鄉先生即古卿大夫也卿大夫進則治事王朝退則主教一 故 先生即一 之師表也吾輩事 先生即當以事師長之禮事之然事之者亦事其道德耳非樂其勢分也乃世俗狷介之士 甘酉縵壬 穸 鐘誶捉 蠐佷嘹潑鬧 魑 絞Z 鬃釉 繚蚴鹿 漵衷皇縷浯蠓蛑 駝叱餃岬乘 狽釵 ㄔ蛘吆 br />
或曰取友甚難近時士風日薄博奕飲酒所在皆然安所得良友而取之予曰不然一 之善士斯友一 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能為端人則取友必端是友以類合者也今天下博奕飲酒之友比比皆是而不至于子之門者是子未嘗好博奕飲酒也天下道德仁義仁義之友亦甚不乏而不至于子之門是子未嘗好道德仁義也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人未有無朋者然小人之朋必無可樂即或一時膠漆意氣如雲然見利必爭見害必避凶終隙末比比有之矣必同學聖賢之人其相契在性情不在意氣故可樂
吾友江虞九曰人在母腹中是一層胞胎至十五六讀書遇師友時又是一層胞胎若此處少差便另換卻一個人物不可不慎此言誠然愚以為師之力雖大然嚴而不親今人家從師多不過二三年師善固不能大為轉移即師不善亦不至終身為累惟友則親昵狎近氣習易為漸染 一相得遂至終身膠漆初出門時最不可不慎
天下惟朋友一途最不得于此則得于彼不得于一鄉則得于一國不得于一國則得于天下不得于天下則得于古人惟吾所取之耳
立志與取友相表里能立志然後能取友能取友益見其能立志故其人而無畏友者吾悲其志矣
少無共學共 之朋則老必無同心同德之友平居無講道論德之契則臨難必無托妻寄子之人
古人稱求友求字最好非有一 欣慕愛樂之意雖有良朋恐未必至即至亦未必可得而交也
人患不求友不求友則真友不至而吾之學問不日益矣又患過求友過求友則偽友至而吾之學問且日損矣毋過毋不及識其真辨其偽是則存乎學問哉
友不必才德全備者然後與之友即其人有一長可取者亦當與之友所謂節取是也益者三友一章便是榜
識得三人皆我師之意亦何人不可友但初學非所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