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仲尼閑居第一 凡十四章

類別︰子部 作者︰宋•汪 書名︰曾子

    仲尼閑居。曾子侍坐。子曰。參。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女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女。身體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爵祿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地之義。而民之行。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如此。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其無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助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此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子曰。君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詩曰。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跣小?秩柘紉病W諉碇戮礎9砩褡乓印P 苤 痢Mㄓ諫衩鰲9庥謁暮!N匏煌 J 啤W暈髯遠 W閱獻員薄N匏疾環br />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後世矣。

    子曰。閨門之內具禮矣乎。嚴父嚴兄。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參聞命矣。敢問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弗爭于父。臣不可以弗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子曰。孝子之喪親。哭不謾@裎奕蕁Q圓晃摹7啦話病N爬植煥幀J持疾桓省4稅   橐病H斬場=堂裎摶運郎松;儼幻鸚浴4聳Ь酥 Iヴ還輟J久裼兄鍘N  組チ賣藍僦 3縷 簋而哀戚之。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如果你對曾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曾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