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文錄四 ○親民堂記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守仁 書名︰王明陽集

    (乙酉)

    南子元善之治越也,過陽明子而問政焉。陽明子曰︰“政在親民。”曰︰“親民何以乎?”曰︰“在明明德。”曰︰“明明德何以乎?”曰︰“在親民。”曰︰“明德、親民,一乎?”曰︰“一也。明德者,天命之性,靈昭不昧,而萬理之所從出也。人之于其父也,而莫不知孝焉;于其兄也,而莫不知弟焉;于凡事物之感,莫不有自然之明焉;是其靈昭之在人心,亙萬古而無不同,無或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其或蔽焉,物欲也。明之者,去其物欲之蔽,以全其本體之明焉耳,非能有以增益之也。”曰︰“何以在親民乎?”曰︰“德不可以徒明也。人之欲明其孝之德也,則必親于其父,而後孝之德明矣;欲明其弟之德也,則必親于其兄,而後弟之德明矣。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皆然也。故明明德必在于親民,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曰一也。”曰︰“親民以明其明德,修身焉可矣,而何家、國、天下之有乎?”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民者,對己之稱也;曰民焉,則三才之道舉矣。是故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天下之父子莫不親矣;親吾之兄以及人之兄,而天下之兄弟莫不親矣。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推而至于鳥獸草木也,而皆有以親之,無非求盡吾心焉以自明其明德也。是之謂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謂家齊國治天下平。”曰︰“然則鳥在其為止至善者乎?”“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矣,然或失之虛罔空寂,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者,是不知明明德之在于親民,而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親其民者矣,然或失之知謀權術,而無有乎仁愛惻怛之誠者,是不知親民之所以明其明德,而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過也。是故至善也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靈昭不昧者,皆其至善之發見,是皆明德之本體,而所謂良知者也。至善之發見,是而是焉,非而非焉,固吾心天然自有之則,而不容有所擬議加損于其間也。有所擬議加損于其間,則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謂矣。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求之于外,是以昧其是非之則,至于橫鶩決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德親民之學大亂于天下。故止至善之于明德親民也,猶之規矩之于方圓也,尺度之于長短也,權衡之于輕重也。方圓而不止于規矩,爽其度矣;長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制矣;輕重而不止于權衡,失其準矣;明德親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則矣。夫是之謂大人之學。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夫然,後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元善喟然而嘆曰︰“甚哉!大人之學若是其簡易也。吾乃今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吾乃今知天下之為一家、中國之為一人矣!‘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諸溝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于是名其蒞政之堂曰“親民”,而曰︰“吾以親民為職者也,吾務親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爰書其言于壁而為之記。


如果你對王明陽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王明陽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