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曰︰朕自幼所見醫書頗多,洞徹其原故,後世托古人之名而作者,必能辨也。今之醫生所學既淺而專圖利,立心不善,何以醫人?如諸藥之性,人何由知之?皆古聖人之所指示者也。是故朕凡所試之藥與治人病愈之方,必曉諭廣眾;或各處所得之方,必告爾等共記者,惟冀有益于多人也。
【譯文】
∫從小就看過很多醫書,可以說精通醫理,後人假冒古人寫的醫書我都能一眼看出來。現在的醫生才疏學淺,醫道不精,卻惟利是圖,居心不良,缺乏起碼的醫德,他們拿什麼給病人治病呢 比如說各種藥物的藥性,人們是怎麼知道的呢?全靠古代的聖人指示說明。所以凡是我試用過的良藥和治好了別人的疾病的藥方,我一定要告訴很多人;從各地得到的藥方,我也一定告訴你們,讓你們記錄下來,希望它能有益于更多的人。
【評語】
康熙自幼對醫學頗感興趣,包括中醫藥理和診病方法,研究得很有見解,而且積極引進和推廣西醫療法,並不時為臣下和兒孫看病開方。據說,“牛痘法”防治天花病就是他首先在親貴子女和滿族中以皇帝的權威下令推廣的。在康熙的御批奏折中,有許多臣子如曹寅、李光地等得了瘡疥、瘧疾、類風濕、濕毒等癥,向康熙討方要法的,康熙也是來者不拒,總是給以詳細的答復,希望救死扶傷,對他人有一點益處。作為君主,十分可貴的是,康熙自親政後,受西方文明的燻陶,曾師從比利時人南懷仁學習天文、數學、哲學、音樂,還師從法國人白晉學習醫學、藥學和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因此《清史稿》在科學家傳中給他寫了重重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