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條

類別︰子部 作者︰明•範立本 書名︰明心寶鑒

    《景行錄》雲︰“知足可樂,多貪則憂。”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將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比向下,生無有不足者。

    《擊壤詩》雲︰“安分身無辱,知機心自閑。雖居人世上,卻是出人間。”

    《神童詩》雲︰“壽夭莫非命,窮通各有時。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亦迂哉!”

    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于人,是榮辱之大分也。

    命合吃粗食,莫思重羅面。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省吃省用省求人。

    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

    《中庸》雲︰“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先儒曰︰“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休夸我能勝人,勝如我者更多。”

    人勝我無害,彼無蓄怨之心。我勝人非福,恐有不測之禍。

    過分求福適以速禍,安分遠禍將自得福。

    人只把不如我者較量,則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天下富貴貧賤俱有個真實受用。閉戶心無所營,何事掃除開門?活水青山,見在繁華,凡得天地之正氣者,俱能悅吾之目,盈吾之耳,適吾之口,克吾之腹。動容周旋,莫不為我開設;隨緣取用,何曾有意收放。異乎人者,視听言動;同乎人者,眼耳口鼻。其心可富,天下貧者終不患貧;此心可壽,天下夭者終不患夭。只管不出戶庭,功德遍及大千。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後听其自然。”

    △△△△△△△△△△

    濫想徒傷神,妄動反致禍。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印觀賣綿于市。有署調者以谷買之而還。有鳶攫其綿墮印觀家。印觀取歸市署調曰︰“鳶墮汝綿于吾家,故還汝。”署調曰︰“鳶攫綿與汝,天也。吾何為受?”印觀曰︰“然則還汝谷。”署調曰︰“吾與汝者市二日,谷已屬汝矣。”二人相讓,並棄于市而歸。掌市官以聞王。並賜爵。

    洪耆燮少貧甚,無料一日早,婢兒踴躍獻七兩錢,曰︰“此在鼎中,米可數石,柴可數馱。天賜!天賜!”公驚曰︰“是何金?”即書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門楣而待。俄而姓劉者來問書意,公悉言之。劉曰︰“理無失金于人之鼎內,果天賜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劉俯伏曰︰“小的昨夜為竊鼎來,還憐家勢蕭條而施之。今感公之廉價,良心自發,誓不更盜,願欲常侍,勿慮取之。”公即還金曰︰“汝之為良則善矣。金不可取。”終不受。後公為判書,其子在龍為憲宗國舅。劉亦見信,身家大昌。


如果你對明心寶鑒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明心寶鑒》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