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省心雜言

類別︰子部 作者︰宋•李邦獻 書名︰省心雜言

    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家瑞。

    為政之要,曰公與勤。成家之道,曰儉與清。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非聖賢不能。

    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和以處眾,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坐s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讒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好勝者必爭,貪榮者必辱。

    知足則樂,務貪則憂。

    好名則立異,立異則身危,故聖人以名為戒。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不匿人短,不周人急,非仁義人也。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結怨於人,謂之種禍。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諾輕者,信必寡。譽者,背必非。

    孝於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

    為善不如舍惡,救過不如省非。

    欲不匱,則博施。欲長樂,則守分。

    廣積不如教子,避禍不如省非。

    勉強為善,勝於因循為惡。

    責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

    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忍

    多言獲利,不如而無害。

    寡言省謗,寡欲保身。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則行險途者,畏而謹,故徐i則不跌,然後知安樂。有致死之道,憂患為養生之本,可不省諸。

    太廟之犧,被文繡,而悔不及鷦鷯深林一枝之樂也。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以眾資已者,心逸而事濟。以已御眾者,心勞而怨聚。

    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猶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敵國。

    漁獵不同風,舟車不並容。飲食嗜好,禮義貪殘,四夷與中國殊若冰炭。至於推誠則不欺,守信則不疑,非但六合之內可行,動天地感鬼神,非誠信不可。

    為善如負重登山,志雖確,而力猶恐不及。為惡如\駿走阪,雖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務名者,殺其身。多財者,禍其後。

    善惡報緩者,非天網,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

    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也。

    薄於所親,而責人重者,不可與言交好。名欲速者,不可與共謀。貪而喜詐者,不可與同利害。忍而好勝者,不可與同逸樂。

    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於此,鄉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為已重者,不仁。好廣積者,不義。足恭者,無禮。貪名者,無智。

    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或聞之曰︰欲可去乎?曰︰不可。饑者欲食,寒者欲衣,無後者欲子孫,是甘於自殺也。然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簦 薰撩 模 磺蠊Γ 跫負跤芍弦病br />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容,不可以馭下。

    天下有甚於饑食渴飲之道?而世或以名稱,已或以為能事,哀哉!臣之忠子之孝弟之悌是也。孔子以文學為孝悌之余事,孟子謂良知良能不出於學,是非聖人,強人以甚難耳。豈愛欲汩其心,而妻子爵祿為賊忠孝之具。間有得臣子之道者,宜乎表出於世,苟以孔孟之道反求諸已,則知舍孝悌不足以。為人移孝悌,為忠順則立身,行已之道當然,世或可稱,已何能之有?

    其出而用藥療疾,知古今無方可用。此無他,聞見力極則止。至於應變,則無有窮盡噫。豈但論醫也,士之學問,其失正在是。苟以是心反之,孳孳旦夜,自不知為有余,縱未能盡愈天下之疾,亦跫負跏 I病br />
    知不足者,好學。恥問者,自滿。一為君子,一為小人,自取如何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吉凶悔吝自天然,無有不由己者。

    撟蒼諤歟 參T諶恕V 炖碚擼 病;蚩蘚鋈聳掄擼 滸脖匚!br />
    千斤之石置之立阪之上,一力可以落九 M蝓 鬯 都繃髦 校   梢勻ЫS鎩J剖谷灰病H舫哿t馬於平陸,集多士於大庭,非駿足才,不可得先。

    人之有過失,猶身之有疾病,攻之以藥石,誨之以廉恥,雖過失,不害為賢者。雖疾病,不失為全人。

    為善者不雲利,逐利者不見善,舜跖之徒自此分。舍生取義,固不可得。見利思義,聖人亦取之。殆哉!不可言。況可為乎?孟子答梁惠王之言,至矣。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驕富貴者,戚戚。安貧賤者,休休。所以景公千駟,不及顏子之一瓢也。

    外事無大小,中欲無淺深,有斷則生,無斷則死,大丈夫以斷為先。

    人皆有好生惡死之心,人皆有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教子弟無他術,使耳所聞者善,言目所見者善,行善根於心,則動容周旋,無非善。譬如胡越交居,再世則語音變,幼則視父兄,長則視朋友,雖然善惡有種,視先世如何耳。

    有過能悔者,不失為君子。知過遂非者,其小人歟。

    官爵富貴在人,謂之儻來。道德行義在我,謂之自得。儻來者足以驕妻妾,自得者可以輕公卿。君子所以修天爵而人爵,從之。

    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有犯,而無隱事。師無犯,無隱。聖人不易之論也。古之所謂犯者,以己所見而陳之於君,不以犯上為犯也。後世所謂犯者,處卑位而言非,其職徒以沽名之心務行其說,直前詆訐,無益於世。愚以謂若能以事師之道事君,無隱則不敢逄君之惡,無犯則不忍暴君之失,諫可行,言可听,膏澤可下於民,不亦美歟!

    欲去病,則正本。本固,則病可攻,藥石可以效。欲齊家,則正身,身端,則家可理,號令可以行。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

    事親孝者,事君必忠,何以知之?良知固存,雖妻子不能移。其愛推此以盡為臣之道。則爵祿安能易其守。子惟知有親焉。得不孝臣,惟知有君,安得不忠?所以良知者,其可忘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須之理也。然子不可待父慈而後孝,弟不可待兄友而後恭。譬猶責人以信,然後報之以誠。盡己之當,為君子所以立身之道。非求遂度艘病R岳褚邐﹦患手 潰 恥為律己之法,游息於是,朋友見欽,而不敢欺妻子。取法而不敢侮。盡思患預防之理,所以譬之四維,其可廢而不張乎。

    畋獵聲色之兀 錐遜礎3搗諤逯 睿 嗌卸捫帷=苑且菰ヲ怖種 饋>布  祝 灤菸弊荊 Ь私涓嬪跚校 練瓷磯螅 幟 笱傘V 宋﹥櫻 鏈宋 ∪恕br />
    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後而恐懼,則悔。悔可以改過。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智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形不勞則怠惰,易弊。身不憂則荒淫,不立。故逸生於勞,而嘗休。樂生於憂,而無厭。是逸樂也,憂勞其可忘乎?

    毀譽雜至,觀其事,則毀譽明,善惡混淆。公其心,則善惡判,此在上之職也。若智懇還  懇恢埃 釁淥蔽  晃駛儆  跗渲械潰 蟶貧袢綈綴諞病br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君子人則不然,無古、無今、無治、無亂、出則忠、入則孝、用則智、舍則愚。

    事親孝,則專其愛,而妻子不能移。事君忠,則盡其職,而爵祿不能動。竭力於親者,不必士類。致身於君者,不必問品秩。

    黼藻太平,戡定禍亂,可以謂之忠乎?苟有隱於君,不若愚下不欺之忠也。列侯而封,擊鮮而食,可以謂之孝乎?苟有違於親,不若貧賤養志之孝也。

    有聖賢之君,無忠直之臣,則聰明不能,雖聖賢,或可欺大哉!所謂為君難。

    財用足以富國家,一夫可為。風俗所以系治亂,非有位,君子不能變。必欲弭禍亂,致太平,非風俗淳儉不可。

    愛君切者,不知有富貴。為己重者,不能立功名。

    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棟梁之材生。水有所養,則泉源壯,而流派長,灌溉之利博。人有所養,則志氣大,而識見明忠義之士出。可不養哉!故孟子所謂苟得其養,無物不長也。

    財不難聚也,取予當,則富足。國不難治也,邪正辨,則丕平。風不難化也,自上及下,而風行。俗不難革也,自邇及,而俗變。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曲盡其孝。以保富貴之策奉君,則無覆恢搖R栽鶉酥 腦鵂海 蜆壓R運【褐 乃∪耍 蛉 弧br />
    士大夫若止以一官之廩祿計,則不知其為素餐。請以驅役之卒,奉承之吏,供帳居處,詳陳悉算,則廩然如履輳  蝗緦僭  欣 斗醬繒叨嘁印H綮斗罟 蚊裰 br />
    道不加思,則竊人之財,不足為盜矣。

    堂下於千里,況於九重之深,雖堯舜不能知。比屋有人,能以所聞所見上體人君,愛民求治之意,委曲詳陳之,則都俞之間,可以弭禍亂,不兵而致太平也。

    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術遺子孫者,亡。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爾謀不臧,悔之何及,爾見不長,教之何益。

    利心專,則背道。私意確,則確公。

    能自愛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能自儉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此無他,為善難,為惡易也。

    子之事親,不能承顏養志,則必不能忠於君弟之事,兄不能致恭盡禮,則必不能遜於長上。

    家不和,無以見孝子,國不亂,無以見忠臣。如是則孝子忠臣不容見於世也。僕竊疑之,有人能克諧六親,欽順父母家,不使不和,莫大之孝也。有人能引君當道,將順正救國,不使之亂,莫大之忠也。

    嘗謂風俗不淳儉,則財用無豐足。貴富者,奢侈相尚。奉養之外,棄廢。貨窮極,土木惟務相勝,貧賤者專於工巧伎藝,古所未見。一日之直可以獲農夫終樂  勢局鵡  U呱俁率痴叨啵 篤漵 啻  灰嗄言眨【纂兄 靠梢栽鷚雜輳 菹} 舨還 圓臼椋 戮潯 祝 譴笥辛φ 豢傘br />
    婦人悍者,必淫。丑者,必。如士大夫繆者,忌險者,疑必然之理也。

    費萬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餒者幾千百人。處眇軀以廣廈,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夙興夜寐,無非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飽食暖衣,恬然自衛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草木者,以其有為耳!皮毛齒角,禽獸以用。而名香味補,瀉草木以功,而著人之生也,無德以表俗,無功以及物,曾禽獸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r滿則溢,人滿則喪。

    用心專者,雷霆不聞其響。寒暑不知其勞。為己重者,不知富貴可以殺身,功名可以及後。行四通八達之衢者,不迷。思大公至正之道者,不惑。

    蠻夷不可以力勝,而可以信服鬼神,不可以情通,而可以誠達,況h世與人,為徒誠信,其可舍諸。

    澇錄剛擼 豢篩礎N蠢湊擼 豢善br />
    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忍奸詐者,禍之始。

    舜之所以為孝者,有頑父 赴戀埽 瞬恍遙 寫恕5笨誦橙縊矗 晃 蹌選C獻釉凰春穩艘玻坑韜穩艘燦校  咭噯羰恰br />
    韓非作《說難》,而卒斃於說,豈非所謂多言數窮之戒耶。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欲常服者,不爭。欲常樂者,自足。

    有限之r,投之滿盈,則溢。太虛之空,物物自容,靜。躁猛視,量之如何耳。

    張飽帆於大江,驟駿馬於平陸,天下之至快,反思則憂,處不爭之地,乘獨後之馬,人或我嗤,樂莫大焉。

    勝於己者,可師。拙於己者,可役。愛於己者,知善而不知惡。憎於己者,見惡而不見善。

    強辨者,飾非,不知過之可改。謙恭者,無諍,知善之可遷。善惡在自為,父子不相授,堯為父,而有丹朱。舜為子,而有瞽瞍。堯與賢易,舜克諧,以孝難。

    與善人交,有終身了無所得者。與不善人交,動靜語之間,亦從而似之。何耶?人性如水,為不善,如就下。交友之間,安可不擇?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制水,朝培暮植,猶恐蟻漏之易玻 舴豪牟還蹋 磺愣豢篩慘病br />
    近世士大夫多為子弟所累,是溺於愛而甘受其謗,殊不知父當不義,聖人猶許子諍。子弟不肖,而不能令是,納於邪而不知義,方之訓也。父兄之罪大矣。

    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舉正措邪,賞善罰惡,未有不治者邪。正相雜賞,罰不當求,治亦難矣哉!

    不臨難,不見忠臣之心。不趨利,不知義士之節。

    予奪者,上之柄,臣不得。賞罰者,上之權,其可私以循人乎?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國不治。天下有公議,私不可奪,以私奪公者,人弗服。

    富貴在天,取舍在人,在天者听,在人者斷,善良者听之,道謙損者斷之本。

    富貴以道得,伊尹是也。貧賤以道守,顏淵是也。俱為聖為賢,負鼎干湯,與簞瓢陋巷,勞逸憂樂不可同日而語也。

    聖賢師心,不師跡。雖百世,而道同。後世師跡,不師心,雖時同,而術異。

    目主明五色,可以盲其明。耳主聰五音,可以聾其聰。非耳目之罪,心不正,則視听狂。聰不聰,明不明也。

    大則治亂邪正,小則晝夜死生,皆反手耳。反邪則正,反亂則治,反夜則晝,反死則生,豈可猶豫苟且而為哉!

    耳雖聞,目不親見者,不可從而言之。流言可以惑眾,若文其言,而貽後世,恐是非邪正失實。

    憂國者不顧身,愛民者不罔上。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者,強辯,足以惑眾。以無為有,以有為無者,便僻,足以媚人。心可欺,天可欺乎?

    君子獨立而持正,故助之者鮮。小人挾黨以濟私,故從之者多。

    君子周身以道,小人周身以術。

    憂天下國家者,其慮深,其志大,其利博,其言似,其合亦寡,其遇亦難,吾孔孟是也。

    趨捷徑者,不問大路。喜佞言者,不親正人。

    得天地之至和者,為君子。故溫良慈儉。秉陽之繆者,為小人。故凶詐奸邪。

    重名節者,識有余而巧不足。保富貴者,智不足而才有余。智識明者,君子。才巧勝者,小人。

    善惡之性,不可易。如水不能燥,火不能濕,形色語之間,善惡自見。

    古之人孝弟力田行著於鄉州,黨族名聞於朝,故命之以官。其臨民也。安得不豈弟?其從事也,安得不服勞?其事君也,安得不忠?

    愛身者,所以孝於親。愛民者,所以忠於君。

    高不可欺者,天也。尊不可欺者,君也。內不可欺者,親也。外不可欺者,人也。四者既不可欺,心其可欺乎?我心不欺人,其欺我乎?

    溺愛者受制於妻子,患失者屈己於富貴。

    大丈夫見善明,故重名節於泰山,用心剛,故輕生死如鴻毛。

    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君善責臣者,責於冗賤。嗜欲可以奪孝,富貴可以奪忠。

    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不患人易,(案此句疑有脫文)犯而不校,難。

    h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由行草莽中,荊棘之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以言傷人者,利如刀斧。以術害人者,毒如虎狼。言不可不擇,術不可不擇也。

    古人畏四知者,謂天地彼我必有一知者,不得不畏。況處八達之衢,為萬目所視,畏乎所當畏,行乎所無畏可也。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後受惠。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跫肝﹥印br />
    為善不求人知者,謂之德。故其施廣,其惠博,天報必豐。是故聖人惡要譽,君子恥姑息。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幾於姑息。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知過之為過者,恐懼不敢為。不知過之為過者,殺身而後已。

    攫金於市者,欲心勝而不知有羞惡。求珠於淵者,利心專而不顧其沉溺。

    晝之所為夜,必思之,有善則樂,有過則懼,君子人也。晝之所為夜,不敢思行險蹈禍,以苟僥幸,其小人之徒歟。

    沽虛譽於小人,不若受之於天。遺貨財於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為己重者,不知利物。

    不欺,不吝,不隘,不強者,可與人為徒。

    禮義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合,寡合則非h世之道,是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愚勝智,拙勝巧,訥勝辯,知此者,全身。b此者,蹈禍。

    合天地者,或不能周人情。圖近利者,必知其無慮。塊土不能障狂瀾,匹夫不能振頹俗。

    甦張通六國,而皆合。孔孟走天下,而不遇。易進難,入王霸之道,豈止如霄壤。

    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古忠臣義士等。何耶?豈顏氏子以退為進,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h世必。於世,不可悖於道。

    華藻見於外者,謂之文。今古積於中者,謂之學。苟見道不明,用心不正,徒只以文過飾非,所以在德行言語政事之下。

    求師問友,急於教子弟者,始於章句中。於文彩終於科第。所謂入孝出悌,泛愛親仁,則瞢然如冥行,豈不違吾宣聖之言乎人。

    性如水,曲直方圓隨所寓,善惡邪正隨所習,富貴聲色皆就下,不勞習者也。若非見善明,用心剛強,忍力行,則決堤壞防,不流蕩者,幾希。

    責越人以鞍馬,強胡人以舟楫,其猶詢民瘼於貴游,索玩於寒士,艱哉!

    用不節財,何以豐民,不國,何以足?

    君容而斷,臣恪而忠,父嚴而慈,子孝而敬,兄愛而訓,弟恭而勞,夫和而莊,婦貞而順,人倫之道,盡矣!處內以睦,處外以義,檢身以正,交際以誠,行己之道至矣。

    飽藜莧者鄙膏粱,樂貧賤者薄富貴,安義命者輕死生,是非者惡臧否。

    不欺暗室者,肯自欺於心乎?不愧屋漏者,肯有愧於人乎?不欺於心,無愧於人,跫縛梢#65533;>印<BR>

    外重者內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內重者外輕,故守道義而樂貧賤。

    愛親者,保其身。愛君者,輕其位。

    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富貴,不知止者殺身。

    窮不易操,達不患失,非見善明,用心剛者不能。

    身之中有小疾痛,則 吩詠 笠選J獠恢 胊孜錚 鑰煒詬梗 癲簧蹯都褐 餐春 拷渲 眨】渲 眨br />
    人有過失,己必知之,己有過失,豈不自知,喜是非者檢人,畏憂患者檢身。出必告,反必面,昏定晨省,問寢視膳,是人子之於親,無頃刻忘也。今士大夫之家,子弟幼則視,乳哺長則命,師友非不愛也。及其一命在身,則挈妻攜子從事於外,以親為客寄。父欲子之進,而忘其愛子,欲自致顯宦,而忘其親。是父不父,子不子,豈不為名教罪人。求忠臣於孝子之門,固不足誅。賢父兄之過亦多矣。

    用過其才則敗事,享過其分則喪身。

    量有余,則不隘。力有余,則不乏。德有余,則不爭。色有余,則不。

    用舍在人,不在我。行藏在我,不在人。在我者道,在人者時。

    言,心聲也。心正者言直,心者言誕,心不公者,言不中理,心夸大者,言不究實。

    事君如事父,以實不以文,以誠不以巧,尊而畏之,愛而敬之,尊則不敢欺,畏則不敢侮,愛則不忍隱,敬則不忍犯。

    伊呂起耕釣傅說,舉版築湯文高宗,致治之本也。漢高祖得先聖之心,故用蕭何追亡臣,為將削平禍亂,與黼藻太平舉措不同。

    欲飽暖者,事農桑。興王者,圖秦晉。農桑者,衣食之本。秦晉者,兵馬之區。

    臥重冰而厚褥,耽大欲而儲藥石,知所患,而不知所畏,宴安之惑也。

    不深耕易耨,難以責天時,不正心誠意,難以服眾議。

    有違於親者,不足以言孝。有欺於君者,不足以言忠。有欲者無剛,有私者無斷。

    養剛大之氣者,不溺於富貴。明取舍之義者,不戚於貧賤。然後可以斷大事,立大節,豈小丈夫所能?

    者夏不畏烈火,漁者冬不畏寒輳 妹 還稅參#   還松饋br />
    貴賤有分,大小有量,分在天,賤不能貴。量在人,小不能大。君子修己以俟天,小人怨天而不度己。

    憂國者不謀身,周人者不私己。

    君子去取以是非,小人毀譽以好惡,君子合以同道,小人合以附己。

    事無大小,理在其中,當理者,必能踐其言而卒於成。理不當者,雖詞窮力竭,而終於有畫。

    孝弟忠信立身之大本。禮義恥行己之先務。

    竊富貴以巧者,甚於穿窬殘性命,以欲者過於焚溺。

    忠言似苦,味之則有理。捷徑似直,行之則背道。忠言難於求知,直道惟可行己。

    藻嘗謂踐履之學,見於日用,其本在於正心誠意。其效小用之,以齊家,大用之,以治國平天下,乃聖賢相授受之心法也。河內李公太中先生著《省心雜言》一編以貽訓子孫,始終不離乎孝弟忠信仁義道德之說,踐履至到,發而為言,簡而有法,與大學篇相表,先生不以藻為愚,暇日出所藏,以相付授。竊怪子房跪而進履,老人夜半授以兵書,未免教以殺人。雖富貴可獵取,非藻所願學焉。是書也,實聖賢心法,所寓如老子之言道德,聖人將有取焉。乃X而集之,以公其傳吁今之學者,文有余而實不足,涸源蹙本,能踐其言者,鮮矣!微此書,何以見聖賢之心法也。夫門生右奉議郎、權通判興元軍府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賜緋魚袋馬藻跋。

    人有過,己必知之。己有過,豈不自知。喜是非者,檢人。畏憂患者,檢身。善哉言乎!此省心之要法也。李公生於太平之世,富貴之家,老於南遷之後,故其所自得者如此。嘉泰甲子二月戊午,江陵項安世謹書。

    君子之學,必盡其心而後能知其性,然心難盡也。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可畏也哉。今李氏之學省察之功,見於日用者如此,其殆跫負 【味ㄈ繕樂匱艚諶眨 = 終率欏br />
    先大父敷文平居自號省心雜言一編,皆箴規訓戒之辭。耆岡兒童時尚及見,其手 板行於蜀,名公鉅卿書其前後者,非一士大夫愛重之,以其本X於池陽,於新安,皆以為大父之文也嘉定。戊辰耆岡調官都城,見書坊有X小本蠰於市,以為林和靖之作,按和靖處士隱於西湖,以詩名,坡谷淮海,皆稱道之。設有此書,諸公樂善好賢,豈不揄揚而美之。而和靖無一字自敘,一以為品題者,不知妄人俗子何所據而雲。然甚可怪也。耆岡通守邵陽敬以舊本摹寫,鋟木以廣其傳,可以破流俗之惑。使來世冠晏子春秋之疑,尚於是乎。可考嘉定壬申仲秋,孫奉議郎通判邵州軍州、兼管內勸農營田事、賜緋魚袋、權州事耆岡拜。手謹識景。初四世祖提刑敷文,乃丞相文和公之介弟,生長太平中,更憂患,稟賦厚,而神氣正識見,而界限明抱負偉,而發舒。經h多,而酬應定人不知,其為貴人也。是以仕建紹間,s事三朝,險夷一節,疊被玉音,寵曰︰朕知卿所至,有愛民之譽。又曰卿平素愛民。一時縉紳歆羨,年逾耳順,力上掛冠之請。人以比漢二疏,優游林下,抻獍誦,人以比洛中諸老。晚年書所見於坐右,凡數十條,以訓子孫,名曰《省心雜言》。明白洞,沉著痛快,雜之語錄中莫辨。X行已久,景初王父通守古邵,亦嘗鋟梓。不自意萬里流落之余,稿坷戳   剿 ゃL坪 琛 躓f客我,宋鏘 茉   閑判  蚧掠危 蚩圖模 藜S滔悖 圇и 拷韻9擰T蚴潛啵 智繹瘋鰲N粑o胡先生論通書之指,人見其書之約,而不知其道之大,見其文之質,而不知其義之精,見其言之澹,而不知其味之長。雜言以之東坡甦先生,作《王氏三槐堂記》。嘉其四世孫鞏,好德而文,以世其家,景初愧焉。敷文公名與,字及出處大 釤 肥鮮椋 菇癲 討 ︵模 似淶籃擰N暮凸 鈦澹 ﹦康諞唬 嫡馱紫 br />
    雜言共二百二十八條.小子曾〈山乃〉復之熟之旦夕.筮仕蒼梧.在輿則見其倚於衡.猶以六經佐三尺法.下元日.景初又識


如果你對省心雜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省心雜言》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