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朱字仲先,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

    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為護軍。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為護

    軍,常見親幸,舍止于中。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

    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乃不敢復言。從征河北,常力戰陷陣,

    以為偏將軍,封安陽侯。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將軍。建武二年,更封堵陽侯。

    冬,與諸將擊鄧奉于U陽,軍敗,為奉所獲。明年,奉破,乃肉袒因降。

    帝復位而厚加慰賜。遣擊新野、隨,皆平之。

    延岑自敗于穰,遂與秦豐將張成合,率征虜將軍祭遵與戰于東陽,大破之,

    臨陣斬成,延岑敗走歸豐。收得印綬九十七。進擊黃郵,降之,賜黃金三十

    斤。四年,率破奸將軍侯進、輔威將軍耿植代征南大將軍岑彭圍秦豐于黎丘,破

    其將張康于蔡陽,斬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璽書招豐,豐出惡言,

    不肯降。車駕引還,敕方略,盡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窮困,豐乃將其母、

    妻、子九人肉袒降。車傳豐送洛陽,斬之。大司馬吳漢劾奏廢詔受降,

    違將帥之任,帝不加罪。還,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余黨陰、、築陽三縣賊,

    悉平之。

    為人質直,尚儒學。將兵率眾,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十五年,朝京師,上大將軍印綬,因留奉朝請。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

    爵,可改諸王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並去“大”名,以法經典。後遂從

    其議。

    初學長安,帝往候之,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後車駕幸其第,帝因

    笑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以有舊恩,數蒙賞賚。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為外孫陰皇後巫蠱事,免為

    庶人。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演子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也。少學長安。王莽時舉四科,丹以言語為固德侯

    相,有干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復為上谷長史。王郎起,丹與況

    共謀拒之。況使丹與子m及寇恂等將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丹等,笑曰︰“邯鄲

    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卿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

    功名耳。”拜丹為偏將軍,號奉義侯。從擊王郎將宏等于南,郎兵迎戰,漢

    軍退卻,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傷者從橫。丹還,世祖謂曰︰

    “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邪?”遂從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眾威不悅。詔舉可為大司馬者,

    群臣所推惟吳漢及丹。帝曰︰“景將軍北州大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大策

    之勛,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舊制驃騎將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乃以

    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驃騎大將軍。

    建武二年,定封丹櫟陽侯。帝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櫟陽

    萬戶邑。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頓首謝。秋,與

    吳漢、建威大將軍耿m、建義大將軍朱、執金吾賈復、偏將軍馮異、強弩將軍

    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從擊破五校于陽,降其眾五萬人。會陝賊

    甦況攻破弘農,生獲郡守。丹時病,帝以其舊將,欲令強起領郡事,乃夜召入,

    謂曰︰“賊迫近京師,但得將軍威重,臥以鎮之足矣。”丹不敢辭,乃力疾拜命,

    將營到郡,十余日薨。

    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臨嗣,無子,國絕。永初七

    年,鄧太後紹封苞弟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

    漢俱將兵南及世祖于廣阿,拜偏將軍。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

    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來梁功。

    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衛之所徙,

    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輒發野王

    兵,帝以其不奉詔敕,令止在所縣,而梁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梁前後違命,大怒,

    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梁。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余,以為中

    郎將,行執金吾事。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降之。三年春,轉擊五校,追至信

    都、趙國,破之,悉平諸屯聚。冬,遣使者持節拜梁前將軍。四年春,擊肥城、

    文陽,拔之。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韁、甦茂于楚、沛間,拔大梁、嚙桑,而

    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亦分道並進,歲余悉平之。五年,從救桃城,破龐萌

    等,梁戰尤力,拜山陽太守,鎮撫新附,將兵如故。

    數月征人,代歐陽歙為河南尹。梁穿渠引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

    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慚懼,上書乞骸骨。乃下詔曰︰“梁前將兵

    征伐,眾人稱賢,故擢典京師。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

    姓怨,談者嘩。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為濟南太

    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子禹嗣。禹卒,子堅石嗣。堅石追坐父禹及弟平與楚王英謀反,棄市,國除。

    杜茂字諸公,南陽冠軍人也。初歸光武于河北,為中堅將軍,常從征伐。世

    祖即位,拜大將軍,封樂鄉侯。北擊五校于真定,進降廣平。建武二年,更封苦

    陘侯。與中郎將王梁擊五校賊于魏郡、清河、東郡,悉平諸營保,降其持節大將

    三十余人,三郡清靜,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節拜茂為驃騎大將軍,擊沛郡,

    拔芒。時,西防復反,迎佼。五年春,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數月拔之,

    奔董憲。

    東方既平,七年,詔茂引兵北屯田晉陽、廣武,以備胡寇。九年,與雁門太

    守郭涼擊盧芳將尹由于繁,芳將賈覽率胡騎萬余救之,茂戰,軍敗,引入樓煩

    城。時,盧芳據高柳,與匈奴連兵,數寇邊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謁者段忠將

    眾郡弛刑配茂,鎮守北邊,因發邊卒築亭候,修烽火,又發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

    士,並賜邊民,冠蓋相望。茂亦建屯田,驢東轉運。先是,雁門人賈丹、霍匡、

    解勝等為尹由所略,由以為將帥,與共守平城。丹等聞芳敗,遂共殺由詣郭涼;

    涼上狀,皆封為列侯,詔送委輸金帛賜茂、涼軍吏及平城降民。自是盧芳城邑稍

    稍來降,涼誅其豪右郇氏之屬,鎮撫贏弱,旬月間雁門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

    擢涼子為中郎,宿衛左右。

    涼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長八尺,氣力壯猛,雖武將,然通經書,多智略,

    尤曉邊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闢為兵曹掾,擊彭寵有功,封廣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侯。十五年,坐斷兵馬稟縑,使軍吏殺人,免官,

    削戶邑,定封參蘧鄉侯。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與東平王等謀反,減死一等,國除。永初七年,鄧

    太後紹封茂孫奉為安樂亭侯。

    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也。少為縣吏。世祖徇潁川,以成為安集掾,調守

    郟令。及世祖討河北,成即棄官步負,追及于蒲陽,以成為期門,從征伐。世祖

    即位,再遷護軍都尉。

    建武四年,拜揚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

    發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擊李憲,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

    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挑戰,成堅壁不出,守之歲余。至六年春,

    城中食盡,乃攻之,遂屠舒,斬李憲,追及其黨與,盡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八年,從征破隗囂,以成為天水太守,將軍如故。冬,

    征還京師。九年,代來歙守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明年,

    大司空李通罷,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數月復拜揚武將軍。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備北邊,並領建義大將軍朱營。又代驃騎大將軍

    杜茂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陘,中山至鄴,皆築保壁,

    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勞,征還京師。邊人多上書求請者,

    復遣成還屯。及南單于保塞,北方無事,拜為中山太守,上將軍印綬,領屯兵如

    故。

    二十四年,南擊武蠻賊,無功,上太守印綬。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就

    國。三十二年卒。

    子衛嗣。衛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豐嗣。豐卒,子玄嗣。玄卒,

    子邑嗣。邑卒,子丑嗣,桓帝時以罪失國。延熹二年,帝復封成玄孫昌為益陽亭

    侯。

    劉隆字元伯,南陽安眾侯宗室也。王莽居攝中,隆父禮與安眾侯崇起兵誅莽,

    事泄,隆以年未七歲,故得免。及壯,學于長安,更始拜為騎都尉。謁歸,迎妻、

    子置洛陽。聞世祖在河內,即追及于射犬,以為騎都尉,與馮異共拒朱鮪、李軼

    等,軼遂殺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誅虜將軍,討李憲。憲平,

    遣隆屯田武當。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歲余,上將軍印綬。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

    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其事,而

    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諸郡

    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雲︰“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

    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顯宗為東

    海公,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

    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

    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于是

    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明年,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

    物免為庶人。

    明年,復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蠻夷徵側等,隆別

    于禁口破之,獲其帥徵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

    平侯。及大司馬吳漢薨,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隆奉法自守,視事八歲,上將軍印綬,罷,賜養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

    朝請。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謚曰靖侯。子安嗣。

    傅俊字子衛,潁川襄城人也。世祖徇襄城,俊以縣亭長迎軍,拜為校尉,襄

    城收其母弟宗族,皆滅之。從破王尋等,以為偏將軍。別擊京、密,破之,遣歸

    潁川,收葬家屬。

    及世祖討河北,俊與賓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鄲,上謁,世祖使將潁川兵,

    常從征伐。世祖即位,以俊為侍中。建武二年,封昆陽侯。三年,拜俊積弩將軍,

    與征南大將軍岑彭擊破秦豐,因將兵徇江東,揚州悉定。七年,卒,謚曰威侯。

    子昌嗣,徙封蕪湖侯。建初中,遭母憂,因上書,以國貧不願之封,乞錢五

    十萬,為關內侯。肅宗怒,貶為關內侯,竟不賜錢。永初七年,鄧太後復封昌子

    鐵為高置亭侯。

    堅鐔字子常 4ㄏ宄僑艘病N ゾ乩簟J雷嫣趾穎保 蚣鯤庹擼 虻謎br />
    見。以其吏能,署主簿。又拜偏將軍,從平河北,別擊破大槍于盧奴。世祖即位,

    拜鐔揚化將軍,封橧翿j侯。

    與諸將攻洛陽,而朱鮪別將守東城者為反間,私約鐔晨開上東門。鐔與建義

    大將軍朱乘朝而入,與鮪大戰武庫下,殺傷甚眾,至旦食乃罷,朱鮪由是遂降。

    又別擊內黃,平之。建武二年,與右將軍萬徇南陽諸縣,而堵鄉人董反宛城,

    獲南陽太守劉。鐔乃引軍赴宛,選敢死士夜自登城,斬關而入,遂棄城走還

    堵鄉。鄧奉復反新野,攻破吳漢。時,萬病卒,鐔獨孤絕,南拒鄧奉,北當董

    ,一年間道路隔塞,糧饋不至,鐔食蔬菜,與士卒共勞苦。每急,輒先當矢石,

    身被三創,以此能全其眾。及帝征南陽,擊破、奉,以鐔為左曹,常從征伐。

    六年,定封合肥候。二十六年,卒。

    子鴻嗣。鴻卒,子浮嗣。浮卒,子雅嗣。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也。少時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陽三

    老起兵于郡界,武往從之,後入綠林中,遂與漢軍合。更始立,以武為侍郎,與

    世祖破王尋等。拜為振威將軍,與尚書令謝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鄲,請躬及武等置酒高會,因欲以圖躬,不克。既罷,獨與武登

    叢台,從容謂武曰︰“吾得漁陽、上谷突騎,欲令將軍將之,何如?”武曰︰

    “駑怯無方略。”世祖曰︰“將軍久將,習兵,豈與我掾史同哉!”武由是歸心。

    及謝躬誅死,武馳至射犬降,世祖見之甚悅,引置左右,每勞饗諸將,武輒

    起斟酌于前,世祖以為歡。復使將其部曲至鄴,武叩頭辭以不願,世祖愈美其意,

    因從擊群賊。世祖擊尤來、五幡等,敗于慎水,武獨殿,還陷陣,故賊不得迫及。

    進至安次、小廣陽,武常為軍鋒,力戰無前,諸將皆引而隨之,故遂破賊,窮追

    至平谷,浚靡而還。

    世祖即位,以武為侍中、騎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與虎牙將軍蓋延等

    討劉永,武別擊濟陰,下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明年,龐萌反,攻桃城,武

    先與戰,破之;會車駕至,萌遂敗走。六年夏,與建威大將軍耿m西擊隗囂,漢

    軍不利,引下隴,囂追急,武選精騎還為後拒,身披甲持戟奔擊,殺數千人,囂

    兵乃退,諸軍得還長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侯。將兵北屯下曲陽,備匈奴。坐殺軍吏,受詔將妻

    子就國。武徑詣洛陽,上將軍印綬,削戶五百,定封為楊虛侯,因留奉朝請。

    帝後與功臣諸侯宴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

    高密侯鄧禹先對曰︰“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博士。”帝曰︰“何言之謙乎”卿

    鄧氏子,志行修整,何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對,至武,曰︰“臣以武勇,可

    守尉督盜賊。”帝笑曰︰“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武為人嗜酒,闊

    達敢言,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帝

    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列侯,而太官無余。

    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二十五年,武以中郎將將兵擊武陵蠻夷,還,上印綬,顯宗初,西羌寇隴右,

    覆軍殺將,朝廷患之,復拜武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副,與監軍使者竇固、右

    輔都尉陳言斤,將烏桓、黎陽營、三輔募士、涼州諸郡羌胡兵及弛刑,合四萬人

    擊之。到金城浩,與羌戰,斬首六百級。又戰于洛都谷,為羌所敗,死者千余

    人。羌乃率眾引出塞,武復追擊到東、西邯,大破之,斬首四千六百級,獲生口

    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還京師,增邑七百戶,並前千八百戶。永平四年,

    卒。

    子檀嗣,坐兄伯濟與楚王英黨顏忠謀反,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後紹封武孫

    震為x亭侯。震卒,子側嗣。

    論曰︰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然咸能感會風雲,

    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

    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

    猶能授受惟庸,勛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

    矣。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于翼扶王運,皆武人屈起。亦有蠰繒屠狗輕猾之

    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執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蕭、樊且

    猶縲紲,信、越終見菹戮,不其然乎!自茲以降,迄于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

    侯。遂使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其懷道無聞,委

    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之高勛,耿、

    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觀其治平臨政,課職責咎,

    將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傷已甚。何者?直繩則虧

    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參任則群心難塞,

    並列則其敝未遠。不得不校其勝否,即以事相權。故高秩厚禮,允答元功,峻文

    深憲,責成吏職。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

    其余並優以寬科,完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于後。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

    曹故人,而郭騁嗉Ш涎舳 裕 P擻紙涔Τ甲ㄈ巍7虺綞髕 冢 灼羲僥韁 ⑶br />
    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雲台,其外又有王常、

    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雲爾。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瑯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侯耿m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太傅宣德侯卓茂

    贊曰︰帝績思V,庸功是存。有來群後,捷我戎軒。婉孌龍姿,儷景同翻。

    譯文︰

    朱佑字仲先,是南陽宛縣人。

    少年喪父,回外婆復陽劉家,來往舂陵,劉秀和劉演都親近敬重他。

    劉演任大司徒,任用朱佑為護軍。

    等劉秀做大司馬,征討河北,又任朱佑為護軍,常常被親近寵幸,居留于中軍營中。

    朱佑陪劉秀吃飯時,慫恿說︰“長安政治混亂,您額中隆起有帝王之相,這是天命。”劉秀說︰“叫刺奸將軍逮捕護軍!”朱佑不敢再說。

    跟隨劉秀征戰河北,經常全力奮戰沖破敵陣,任他做偏將軍,封安陽侯。

    劉秀登位,拜任為建義大將軍。

    建武二年,改封堵陽侯。

    這年冬,和各位將領攻打鄧奉于洧陽,朱佑部隊失敗,被鄧奉俘獲。

    第二年,鄧奉被打敗,于是脫衣露體靠朱佑投降世祖。

    世祖又恢復朱佑的官位並厚加撫慰賞賜。

    派他攻打新野、隨縣,都平定了。

    延岑自從在穰縣戰敗後,就和秦豐的將領張成會合,朱佑率領征虜將軍祭遵和他們在束陽交戰,大敗他們,在戰陣上殺死張成,延岑戰敗逃走依附秦豐。

    朱佑繳獲官印九十七枚。

    進軍攻打黃郵,使他投降,賜朱佑黃金三十斤。

    建武四年,率領破奸將軍侯進、輔威將軍耿植代征南大將軍岑彭把秦豐包圍在黎丘,在蔡陽打敗他的將領張康,殺死張康。

    世祖親自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拿詔書招降秦豐,秦豐口出惡言,不肯投降。

    世祖返回,囑咐朱佑計策,朱佑全力攻秦豐。

    第二年夏,城中困厄,秦豐帶著母親妻子兒女共九人脫衣露體投降。

    朱佑用囚車通過驛站把秦豐送到洛陽,殺死了他。

    大司馬昊漢彈劾朱佑廢棄詔書接受投降,違背了將帥的職責,世祖不怪罪。

    朱佑返回,和騎都尉臧宮會師攻打延岑的余黨陰縣、郯縣、築陽三縣的賊兵,全部平定了他們。

    朱佑為人質樸正直,崇尚儒學。

    率領部隊,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鎮為根本,不思殺敵的功勞。

    又禁止士兵不得搶劫百姓,軍人喜歡放縱胡為,大多因此怨恨他。

    建武九年,屯扎南行唐抵御匈奴。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建武十五年,到京城朝見,交上大將軍官印,接著留在京城任奉朝請。

    朱佑上書說古代臣子受封,不加王的爵位,可以改各位王為公。

    皇上立即實行。

    又上書說應當讓三公都去掉“大”的稱呼,以效仿古代經典。

    後來便听從他的建議。

    朱佑當初到長安求學,世祖前往看望他,朱佑經常不遵守時間刻苦攻讀,而提前進入講堂學習。

    後來世祖駕幸他家中,光武帝于是笑著說︰“主人該不會離開我去講經書吧?”因為有舊恩,屢次受到賞賜。

    建武二十四年,去世。

    兒子朱商繼嗣。

    朱商去世,兒子朱演繼嗣,永元十四年,因從兄伯的外孫女陰皇後巫蠱事件受牽連,被免官為平民。

    永初七年,鄧太後續封來演的兒子朱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是馮翊梁陽人。

    年輕時求學于長安。

    王莽新朝時貢舉有四科,景丹以言語科優秀被舉薦為固德侯的相,以辦事干練著稱,升任朔調連率的副官。

    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上谷,景丹和連率耿況投降,又做上谷長史。

    王郎起兵,景丹和耿況一起商議抵御王郎。

    耿況派景丹和兒子耿弁以及寇恂等人領兵向南歸附劉秀,劉秀接見景丹等人,笑著說︰“邯鄆的將帥屢次說我征發漁陽、上谷的部隊,我姑且回答他們說是,沒想到二郡部隊的確為我來!正和士大夫共建這項功業。”拜任景丹為偏將軍,號稱奉義侯。

    跟隨劉秀攻打王郎的將領兒宏等人于南縴,王郎的部隊迎戰,漢軍撤退,景丹等人派精銳騎兵進攻,大敗敵兵,追擊十多里,死傷的人縱橫交錯。

    景丹返回,劉秀對他說︰“我听說突騎是天下精銳部隊,現在看到他們打仗,快樂的心情怎麼能用語言表達得出來呢?”于是跟隨劉秀征戰河北。

    光武帝登位,憑預言任用平狄將軍孫咸代理大司馬,大家都不高興。

    世祖下詔令貢舉可以做大司馬的人,群臣所推選的只有昊漠和景丹。

    世祖說︰“景將軍是北州大將,他是大司馬的人選。

    但昊將軍有建立大計的功勛,又誅殺苗幽州、謝尚書,他的功勞大。

    舊的制度驃騎將軍官和大司馬相同。”于是任昊漢為大司馬,而任景丹為驃騎大將軍。

    建武二年,定封景丹為爍陽侯。

    世祖對景丹說︰“現在關東的舊封國,雖然有幾個縣,但不超過襟陽的萬戶封邑。

    ‘富貴不回故鄉,如穿著錦衣夜行’,所以把襟陽封給卿。”景丹磕頭拜謝。

    這年秋,和昊漢、建威大將軍耿弁、建義大將軍朱佑、執金吾賈復、偏將軍馮異、強弩將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人跟隨世祖在菇陽打敗五校,使他們五萬人投降。

    適逢陝縣賊人甦況攻破弘農,活捉郡守。

    景丹當時生病,世祖因為他是老將,想命令他勉強起床擔任郡守職務,就連夜召他進官,對他說︰“賊人逼近京城,只要憑將軍的威望,躺著就足以鎮住他們了。”景丹不敢推辭,于是勉強支撐病體接受命令,率軍到郡,十多天後逝世。

    .兒子景尚繼嗣,改封余吾侯。

    景尚去世,兒子景苞繼嗣。

    景苞去世,兒子景臨繼嗣,後沒有子嗣,封國斷絕。

    永初七年,鄧太後續封景苞的弟弟景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是漁陽要陽人。

    做郡吏,太守彭寵任用王梁署理狐奴縣令,和蓋延、昊漢一起領兵南下在廣阿追上劉秀,拜任偏將軍。

    攻克邯郫後,賜爵位關內侯。

    跟隨劉秀平定河北,拜任野王縣令,和河內太守寇恂一齊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人不敢出兵,劉秀把這看成王梁的功勞。

    等登帝位,商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說“王梁掌管衛地做玄武”,皇上因為野王是衛的遷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和大司馬昊漢等一起攻打檀鄉,皇上有詔令軍事一律歸大司馬,但王梁擅自征發野王的部隊,皇上認為他不听詔令,命令他留在本縣,但王梁又因形勢有利進軍。

    皇上因為王梁前後兩次違背命令,非常憤怒,派尚書宗廣拿符節到部隊中殺王梁。

    宗廣不忍心,就用囚車把他送到京城。

    到了之後,赦免了他。

    一個多月,任命為中郎將,代理執金吾職務。

    北上守衛箕關,攻打赤眉部將,迫使他們投降。

    建武三年春,轉攻五校,追到信都、趙國,打敗敵人,全數平定各處屯兵。

    這年冬,派使者拿符節拜任王梁為前將軍。

    建武四年春,攻打肥城、文陽,攻克。

    進軍和驃騎大將軍杜茂在楚、沛之間攻打佼強、甦茂,攻克大梁、嚙桑,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也分路並進,一年多全部平定敵人。

    建武五年,跟隨世祖援救桃城,打敗龐萌籌,王梁戰斗最賣力,拜任山陽太守,鎮守安撫新近降附的郡縣和軍民,帶兵如從前。

    幾個月後召進京城,代替歐陽歙為河南尹。

    王梁開鑿水渠引谷水流洛陽城下,向東流入鞏川,等渠開好後水不流。

    建武七年,有關官員彈劾他,王梁慚愧恐懼,上書請求告老辭官。

    于是下詔書說︰“王梁先前率兵征戰,大家稱他很賢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

    建議開渠,為民興利,民力既盡,最終又不成功,百姓怨恨,輿論嘩然。

    雖然受到寬恕,還是堅持謙虛退讓,‘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為濟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定封阜成侯。

    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兒子王禹繼嗣。

    王禹去世,兒子王堅石繼嗣。

    王堅石因父親王禹和弟弟王平與楚王英謀反被追加判罪,在集市上被處死,封國被撤銷。

    杜茂字諸公,是南陽冠軍人。

    常初在河北歸附劉秀,做中堅將軍,經常跟隨劉秀征伐。

    劉秀登位,拜任大將軍,封樂鄉侯。

    北上在真定攻打五校,進軍使廣平投降。

    建武二年,改封苦陘侯。

    和中郎將王梁攻打五校賊人于魏郡、清河、束郡,全部攻克各處軍營堡壘,使敵人拿符節的大將三十多人投降,三郡安泰平靜,道路暢通。

    第二年,派使者拿符節拜任杜茂為驃騎大將軍,攻打沛郡,攻克芒縣。

    這時西防又反叛,迎接佼強。

    建武五年春,杜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幾個月後攻克西防,佼強投奔董憲。

    東方平定後,建武七年,詔令杜茂領兵北上駐屯晉陽、廣武,以防備胡人侵犯。

    九年,和雁門太守郭涼在繁時攻打盧芳的將領尹由,盧芳的將領賈覽率領胡人騎兵一萬多人援救尹由,杜茂和敵人交戰,軍隊被打敗,領兵進入樓煩城。

    當時盧芳佔據高柳,和匈奴聯合,屢次侵犯邊區百姓,皇上擔憂這件事。

    建武十二年,派謁者段忠率領各郡解除刑具的犯人分配給杜茂,鎮守北部邊疆,于是便征發邊疆士兵修築觀察敵情的哨亭,修建烽火台,又征發人員運送錢帛絲綿供給軍士,並賜給邊疆百姓,來往的官員駱驛不絕地行走在路上。

    杜茂乜建屯田,用驢車運輸。

    在這之前,雁門人賈丹、霍匡、解勝等被尹由搶來,尹由任用他們做將帥,和他一起守平城。

    賈丹等人听說盧芳戰敗,就一起殺死尹由到郭涼處去;郭涼呈上狀子,都封為列侯,下詔運送錢帛賜給杜茂、郭涼的軍官和平城投降的百姓。

    從此盧芳的城鎮的軍民漸漸前來投降,郭涼誅殺其中的豪強大族郇氏之類的人,撫慰羸弱的人,一個月中雁門即將平定,盧芳于是逃入匈奴。

    皇上提拔郭涼的兒子做中郎,在宮中皇上身邊做侍衛。

    郭涼字公文,右北平人。

    身高八尺,氣壯力大,雖然是武將,但通曉經書,多智謀,尤其通曉邊疆事務,在北方有名。

    當初,幽州牧朱浮征召他做兵曹掾,攻打彭寵有功,被封廣武侯。

    建武十三年,增加杜茂封邑,改封修侯。

    十五年,因截留軍隊給養,派軍官殺人被判罪,免官,削減食邑,定封參蘧鄉侯。

    建武十九年,去世。

    兒子杜元繼嗣,永平十四年,因和束平王等謀反被判罪,堿死一等,封國撤除。

    永初七年,鄧太後續封杜茂的孫子杜奉焉安樂亭侯。

    馬成字君遷,是南陽棘陽人。

    年輕時做縣吏。

    劉秀攻佔穎川,任用馬成為安集掾,調遷署理郊縣縣令。

    等劉秀攻打河北,馬成立即丟下官職背著東西步行,在蒲陽追上劉秀,任馬成做期門,跟隨劉秀征戰。

    劉秀登位,又升遷護軍都尉。

    建武四年,拜任揚武將軍,督率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征發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部隊攻打李憲,這時世祖駕幸壽春,設立壇台,祖祭送他。

    進軍把李憲包圍在舒縣,命令各軍各自深挖壕溝高築壁壘。

    李憲屢次挑戰,馬成堅守壁壘不出戰,守了一年多,到建武六年春,城中糧盡,攻城,終于攻克並掠屠舒縣,殺李憲,追擊他的黨羽,江淮地區全都被平定。

    建武七年夏,封平舒侯。

    八年,跟隨世祖攻破隗囂,任用馬成為天水太守,將軍如從前。

    這年冬,召回京城。

    九年,代替來歙做中郎將,率領武威將軍劉尚等攻破河池,隨後平定武都。

    第二年,大司空孿通罷官,以馬成代理大司空職務,在官府如同實職,幾個月後拜任揚武將軍。

    建武十四年,屯守常山、中山以守備北部邊境,並兼為統領建義大將軍朱佑軍營。

    又代驃騎大將軍杜茂整修堡寨關塞,從西河到渭橋,河上到安邑,太原到井陘,中山到鄴縣,都修築堡寨壁壘,建造烽火台,十里一個觀察亭。

    任職五六年,皇上因為馬成勤奮有功勞,召回京城。

    邊疆有很多人上書請求留下馬成,又派馬成返回邊疆屯守。

    等南單于自守邊寨,北方沒有戰事,拜任為中山太守,交上大將軍官印,統領屯田部隊如從前。

    建武二十四年,向南攻打武溪蠻賊人,沒有功勞,交上太守官印。

    建武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回封地。

    三十二年去世。

    兒子馬衛繼嗣。

    馬衛去世,兒子馬香繼嗣,改封棘陵侯。

    馬香去世,兒子馬豐繼嗣。

    馬豐去世,兒子馬玄繼嗣。

    馬玄去世,兒子馬邑繼嗣。

    馬邑去世,兒子馬丑繼嗣,桓帝時因犯罪喪失封地。

    延熹二年,皇上又封馬成玄孫馬昌為益陽亭侯。

    劉隆字符伯,是南陽安眾侯的宗室後裔。

    王莽攝政期間,劉隆的父親劉禮和安眾侯劉崇起兵殺王莽,事情泄露,劉隆因為年齡未滿七歲,所以得以免死。

    等長大後,到長安求學,更始帝拜任為騎都尉。

    請假回家,迎取妻子兒女安置在洛陽。

    听說劉秀在河內,立即追到射犬趕上劉秀,任用他做騎都尉,和馮異一起抵御朱鮪、李軼等,孿軼就殺死了劉隆的妻子兒女。

    建武二年,封亢父侯。

    四年,拜任誅虜將軍,討伐李憲。

    李憲被平定,派劉隆屯駐武當。

    建武十一年,署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將軍官印。

    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

    這時,天下開墾的土地多不以實數上報,另外上報戶口年紀各有增減。

    十五年,有詔令各州郡考查核實這些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樣,有些厚待豪門大族,欺凌貧弱,百姓哀怨,攔路呼號。

    當時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匯報政事,皇上看到陳留官吏文書上有字,看那字,寫“穎川、弘農可以查問,河南、南陽不可查問”。

    皇上追問小官這字的來歷,小官不肯承認,抵賴說在長壽街上得到的。

    皇上很憤怒。

    當時顯宗做束海公,十二歲,在帷幕後說道︰“小官受郡守命令,應該是想拿開墾的土地來舉個例子。”皇上說︰“假如是這樣,為什麼說河南、南陽不可追究呢?”東海公回答說︰“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邊的臣子,南陽是皇帝的故鄉,有很多皇家親戚,田地房宅超過規定,不能按標準。”皇上命令虎賁將盤問小官,小官適從實招認,正如束海公所回答的。

    于是派謁者考查核實,全部獲知欺騙作假的情況。

    第二年,劉隆坐罪受召下獄,他的同輩十多人都被處死。

    皇上因為劉隆是功臣,特地免官為平民。

    第二年,又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身份做伏波將軍馬援的副將攻打交趾蠻夷征側等,劉隆分兵在禁溪口打敗敵人,俘獲他們的將領征貳,殺敵一千多人,投降的二萬多人。

    回朝,改封大國,為長平侯。

    等大司馬昊漢薨,劉隆做驃騎將軍,代理大司馬職務。

    劉隆奉公守法,任職八年,交上將軍官印,罷官,賜給飼養的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任奉朝請。

    建武三十年,定封慎侯。

    中元二年,去世,謐號靖侯。

    兒子劉安繼嗣。

    傅俊字子衛,是穎川襄城人。

    劉秀攻打襄城,傅俊以縣亭長身份迎接軍隊,拜任為校尉,襄城逮捕他的母親弟弟宗族的人,將他們全部殺死。

    跟隨劉秀打敗王尋等,任他做偏將軍。

    分兵攻打京縣、密縣,攻破二縣,派他回穎川,收葬家屬。

    等劉秀討伐河北,傅俊和賓客十多人向北追趕,在邯鄂追上,拜見劉秀,劉秀讓他統領穎川部隊,經常跟隨劉秀征戰。

    劉秀登位,任傅俊為侍中。

    建武二年,封昆陽侯。

    三年,拜任傅俊為積弩將軍,和征南大將軍岑彭打敗秦豐,接著率兵攻佔江束,揚州全部平定。

    七年,去世,謐號威侯。

    兒子傅昌繼嗣,改封蕪湖侯。

    建初年間,遇上母親去世,于是上書,因為封地貧窮不願去封地,請求賜餞五十萬,做關內侯。

    肅宗很生氣,貶他做關內侯,竟然沒有賜錢。

    永初七年,鄧太後又封傅昌的兒子傅鐵為高置亭侯。

    堅壇字子常 怯貝ㄏ宄僑恕br />
    做郡縣小官。

    劉秀討伐河北,有人推薦堅壇,因而得以召見。

    因為他有做官的才能,暫任主簿。

    再拜任偏將軍,跟隨劉秀平定河北,分兵在盧奴打敗大**。

    劉秀登位,拜任堅鐸揚化將軍,封灑強侯。

    和各位將領攻打洛陽,而朱鮪守束城的部將搞離間,私下約堅壇清晨打開上東門。

    堅鐸和建義大將軍朱佑乘早晨進城,和朱鮪大戰于兵器庫下,殺死殺傷很多,到吃早飯時停戰,朱鮪從此就投降了。

    又分兵攻打內黃,攻平內黃。

    建武二年,和右將軍萬修攻佔南陽各縣,而堵鄉人董欣在宛城反叛,俘獲南陽太守劉膦。

    堅壇于是領兵奔赴宛縣,挑選敢死隊夜間登城,斬斷門閂進入城內,董欣于是丟下城池逃回堵鄉。

    鄧奉又在新野反叛,打敗昊漢。

    這時萬修因病去世,堅壇勢孤力單,南拒鄧奉,北擋董欣,一年中道路阻斷,糧食運輸送不到,堅壇吃蔬菜,和士兵共甘苦。

    每到緊急時候,就率先在陣前抵擋飛矢滾石,身上受三處傷,因此能保全了他的部下。

    等皇上征伐南陽,打敗董欣、鄧奉,任堅壇為左曹,經常跟隨皇上征戰。

    建武六年,定封合肥侯。

    二十六年,去世。

    兒子堅鴻繼嗣。

    堅鴻去世,兒子堅浮繼嗣。

    堅浮去世,兒子堅雅繼嗣。

    馬武字子張,是南陽湖陽人。

    年輕時躲避仇人,客居江夏。

    王莽末年,竟陵、西陽三老在郡界起兵,馬武前往跟隨他們,後來進入綠林山中,終于和漠軍會合。

    更始帝登位,任馬武為侍郎.和世祖攻破王尋等,拜任為振威將軍,和尚書令謝躬一起攻打王郎。

    等劉秀攻克邯郫,邀請謝躬和馬武等備酒擺大宴會,乘機想方設法對付謝躬,役有成功。

    宴會結束後,單獨和馬武登叢台,不慌不忙地對馬武說︰“我得到漁陽、上谷的精銳騎兵,想讓將軍統率他們,怎麼樣?”馬武說︰“我平庸膽怯又懦弱沒有謀略。”世祖說︰“將軍長期帶兵,通曉軍事,怎麼能和我的掾史相同呢!”馬武從此從心里歸附劉秀。

    等謝躬被殺死,馬武奔馳到射犬投降,劉秀見到他非常高興,把他安置在身邊,每次慰勞宴請各位將領,馬武就起身在面前斟酒,劉秀以為樂事。

    又派他統率他的部下到鄴縣,馬武叩頭表示不願意離去而推辭,劉秀更加稱贊他的用意,于是跟隨劉秀攻打各股賊人。

    劉秀攻打尤來、五幡等,敗于慎水,馬武單獨斷後,返身沖破敵陣,因此賊兵不能追上。

    進軍到安次、小廣陽,馬武經常做先鋒,奮力戰斗勇往直前,各位將領都領兵跟隨他,因此終于打敗賊兵,一直追到平谷、浚靡而回。

    世祖登位,任馬武為侍中、騎都尉,封山都侯。

    建武四年,和虎牙將軍蓋延等討伐劉永,馬武分兵攻打濟陰,攻下成武、楚丘,拜任捕虜將軍。

    第二年,龐萌反叛,攻打桃城,馬武先和他交戰,打敗龐萌;適逢皇上趕到,龐萌于是戰敗逃走。

    建武六年夏,和建威大將軍耿弁向西攻打隗囂,漢軍不利,領兵下隴地。

    隗囂追趕急迫,馬武選派精銳騎兵回頭斷後,親自穿上鏜甲拿著戟奔馳攻擊,殺死幾千人,隗囂軍隊撤退,各路軍隊得以回到長安。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郁侯。

    率兵北上屯守下曲陽,防備匈奴。

    因殺軍吏判罪,受詔令帶妻子兒女回封地。

    馬武徑直到洛陽,交上將軍官印,削減封地五百戶,定封為楊虛侯,接著留下任奉朝請。

    皇上後來和功臣諸侯會飲交談,不慌不忙地說︰“各位愛卿知果遇不上機會,自己估計能得到什麼官爵呢?”高密侯鄧禹首先回答說︰“臣年輕時曾求學,可以做到郡文學博士。”皇上說︰“為什麼說話那麼謙虛呢?卿是鄧氏的子孫,志向操守修治,為什麼做不到掾功曹?”其余的人各自按次序回答,到馬武,說︰“臣憑勇力,可以做郡守軍尉督盜賊。”皇上笑著說︰“暫且別說督盜賊,自己做到亭長,這就可以了。”馬武為人好喝酒,豁達大度敢說話,經常在皇上面前喝醉侮辱同僚,說他們的長短,沒有什麼回避和顧忌。

    皇上故意放任他,把造作為玩笑取樂。

    皇上雖然制約功臣,但常常能夠曲法寬容,饒恕他們小的過失。

    遠方進貢珍貴甘美的東西,一定先遍賜列侯,而太官沒有剩的。

    有功勞,就增加封邑賞賜,不以官職委任他們,因此都能保持他們的俸祿,最終沒有被殺遭貶的。

    建武二十五年,馬武以中郎將身份率兵攻打武陵蠻夷,回來,交上官印。

    顯宗初年,西羌入侵右,覆滅軍隊殺死將領,朝廷很擔憂,又拜任馬武為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為副將,和監軍使者竇固、右輔都尉陳欣,率領蠱璽、黎陽營、三輔招募的士兵、涼州各部羌胡兵以及松開刑具的囚徒,合計四萬人攻打西羌人。

    到金城浩寢,和羌人交戰,殺敵六百人。

    又在洛都谷交戰,被羌人打敗,被殺死一千多人。

    羌人于是率部下出塞,馬武又追擊到東西邯,大敗羌人,殺敵四千六百人,俘虜活人一千六百人,其余都投降或逃散。

    馬武整頓軍隊回京城,增加封地七百戶,加上先前共一千八百戶。

    永平四年,去世。

    兒子馬檀繼嗣,因哥哥伯濟和楚王英的黨羽顏忠謀反被判罪,封國撤銷。

    永初七年,鄧太後續封馬武的孫子馬震為滲亭侯。

    馬震去世,兒子馬側繼嗣。

    論曰︰重建漠的事業時的二十八將,前代人認為應當是天上的二十八宿,知道得不太清楚。

    但這些人都能夠遇上機會,運用他們的智慧勇敢,堪稱輔佐之臣,也都是有志有才的人。

    輿論多責怪光武帝不用功巨擔任官職,致使有英俊風姿和豐功偉績的人,棄置不用。

    但追究他的深謀遠慮,本是有原因的。

    至于王道衰弱之後,下降到霸道至世,還能夠授予和接受官職都靠功勞,有功的有才的都按次序排列,如管仲、隰朋在桓公時交替執政,先軫、趟衰一起在文公朝掌權,可以說是兼通了。

    自秦、漢以後,天下靠戰爭的力量,至于扶助王朝命運,都是勇武的人崛起。

    也有賣絲帛殺狗的輕佻狡猾的人,或者用價值連城的賞賜來抬高他們,或者授與他們與伊尹相同的高官地位,因此權勢大君臣相疑裂痕就產生,力量相等變亂就興起。

    蕭何、樊嗆尚且受囚禁,韓信、彭越最終被殺戮,不就是這樣麼?從此以後,直到孝武,五代輔政大臣,沒有不是公侯的。

    于是使做官的道路阻塞,賢才被埋沒,朝廷有世襲的偏私,下面多守門人的怨恨。

    那些胸懷道德而沒有名聲,棄身荒野的人,又怎麼能說得盡。

    因此光武帝借鑒歷史的過失,心存矯正弊端的志向,即使像寇恂、鄧禹的豐功,耿弁、賈復的偉業,分封土地不超過四個大縣,加贈爵位不過特進、朝請而已。

    看他們治國平天下管理政事,考核任職情況處罰過失,正是所謂的“用政令引導他們,用刑罰整治他們”的人吧!如果拿這些要求功臣,對他們的傷害就太厲害了。

    什麼原因呢?嚴格執法就會缺少恩義喪失舊情,屈從私情就會違背禁令廢棄法典,選拔有德的人那麼功勞不一定大,推舉有功的那麼有些人未必賢能,有功與有才能的兼用那麼眾心難填,全用功臣那麼弊病就在于傳政不遠。

    不得不比較哪種做法好些,就要拿事情來權衡利弊。

    因此高官厚祿,報答大功,嚴刑酷法,督促官吏盡職。

    建武時代,封侯的一百多,至于那幾位公卿,則參與商議國事,分擔吉凶,其余的人都以寬容的條律優待他們,保全他們的封地俸祿,無不最終把功名封賞傳于後代。

    從前留侯認為高祖全部任用蕭何、曹參一類朋友,而郭騁布ヶ棠涎舳 怨螅 P擻指娼胱ㄓ霉Τ肌br />
    崇尚舊恩而偏向授官,容易導致偏私溺愛的毛病,公平一律,必定擴大招納賢才的道路,抑或不是這樣麼!永平年間,顯宗追思前代功臣,于是畫二十八將的人像于南官雲台,這之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計三十二人。

    因此依照他們本來的次第放在篇末,來記錄功臣的次序。

    太傅高密侯鄧禹

    大司罵廣乎侯昊漠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建威大將軍好時侯耿弁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佑

    征虜將軍穎陽侯祭遵

    驃騎大將軍梁陽侯景丹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衛尉安成侯跳期

    束郡太守束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官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瑯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堅壇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將軍槐里侯萬修

    太常靈壽侯邳彤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太傅宣德侯卓茂

    贊曰︰帝業思安,存念功臣。後來諸帝,軍事獲勝。美妙英姿,比翼齊飛。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