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孝明皇帝九子︰賈貴人生章帝;陰貴人生梁節王暢;余七王本書不載母氏。

    千乘哀王建,永平三年封。明年薨。年少無子,國除。

    陳敬王羨,永平三年封廣平王。建初三年,有司奏遣羨與巨鹿王恭、樂成王

    黨俱就國。肅宗性篤愛,不忍與諸王乖離,遂皆留京師。明年,案輿地圖,令諸

    國戶口皆等,租入歲各八千萬。羨博涉經書,有威嚴,與諸儒講論于白虎殿。七

    年,帝以廣平在北,多有邊費,乃徙羨為西平王,分汝南八縣為國。及帝崩,遺

    詔徙封為陳王,食淮陽郡,其年就國。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鈞嗣。

    鈞立,多不法,遂行天子大射禮。性隱賊,喜文法,國相二千石不與相得者,

    輒陰中之。憎怨敬王夫人李儀等,永元十一年,遂使客隗久殺儀家屬。吏捕得久,

    系長平獄。鈞欲斷絕辭語,復使結客篡殺久。事發覺,有司舉奏,鈞坐削西華、

    項、新陽三縣。十二年,封鈞六弟為列侯。後鈞取掖庭出女李嬈為小妻,復坐削

    圉、宜祿、扶溝三縣。永初七年,封敬王孫安國為耕亭侯。

    鈞立二十一年薨,子懷王竦嗣。立二年薨,無子,國絕。

    永寧元年,立敬王子安壽亭侯崇為陳王,是為頃王。立五年薨,子孝王承嗣。

    承薨,子愍王寵嗣。熹平二年,國相師遷追奏前相魏鐘氤韞布撈焐瘢 Pbr />
    非冀,罪至不道。有司奏遣使者案驗。是時,新誅勃海王悝,靈帝不忍復加法,

    詔檻車傳送幀ぉㄒ璞彼綸  怪諧J掏踽T與尚書令、侍御史雜考。執怯臚br />
    共祭黃老君,求長生福而已。無他冀幸。等奏種霸誑   歡耍 ㄎbr />
    靠其王,罔以不道,皆誅死。有詔赦寵不案。

    寵善弩射,十發十中,中皆同處。中平中,黃巾賊起,郡縣皆棄城走,寵有

    強弩數千張,出軍都亭。國人素聞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陳獨得完,百姓歸之者

    眾十余萬人。及獻帝初,義兵起,寵率眾屯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國相會稽駱

    俊素有感恩,時天下饑荒,鄰郡人多歸就之,俊傾賑贍,並得全活。後袁術求糧

    于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是時,諸國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並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眾,夫人姬妾

    多為丹陵兵烏桓所略雲。

    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賜號靈壽王。十五年,封為臣鹿王。建初三年,徙封

    江陵王,改南郡為國。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乃徙為

    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國。肅宗崩,遺詔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國。恭敦厚

    威重,舉動有節度,吏人敬愛之。永初六年,封恭子阿奴為竹邑侯。

    元初三年,恭以事怒子,自殺。國相趙牧以狀上,因誣奏恭祠祀惡言,

    大逆不道。有司奏請誅之。恭上書自訟。朝廷以其素著行義,今考實,無征,牧

    坐下獄,會赦免死。

    恭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道嗣。元初五年,封道弟三人為鄉侯,恭孫順為東

    安亭侯。

    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頃王定嗣。本初元年,封定兄弟九人皆為亭侯。

    定立四年薨,子孝王和嗣。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喪陵次,毀過禮。傅

    相以聞。桓帝詔使奉牛、酒迎王還宮。和敬賢樂施,國中愛之。初平中,天下大

    亂,和為賊昌務所攻,避奔東阿,後得還國。

    立六十四年薨,孫祗嗣。立七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樂成靖王黨,永平九年賜號重熹王,十五年封樂成王。黨聰惠,善《史書》,

    喜正文字。與肅宗同年,尤相親愛。建初四年,以清河之游、觀津,勃海之東光、

    成平,涿郡之中水、饒陽、安平、南深澤八縣益樂成國。及帝崩,其年就國。黨

    急刻不遵法度。舊禁宮人出嫁,不得適諸國。有故掖庭技人哀置,嫁為男子章初

    妻,黨召哀置入宮與通,初欲上書告之,黨恐懼,乃密賂哀置姊焦使殺初。事發

    覺,黨乃縊殺內侍三人,以絕口語。又取故中山簡王傅婢李羽生為小妻。永遠七

    年,國相舉奏之。和帝詔削東光、二縣。

    立二十五年薨,子哀王崇嗣。立二月薨,無子,國絕。

    明年,和帝立崇兄侯巡為樂成王,是為王。立十五年薨,子隱王賓嗣。

    立八年薨,無子,國絕。

    明年,復立濟北惠王子萇為樂成王後。萇到國數月,驕淫不法,愆過累積,

    冀州刺史與國相舉奏萇罪至不道。安帝詔曰︰“萇有其面,而放逸其心。知陵

    廟至重,承繼有禮,不惟致敬之節,肅穆之慎,乃敢擅損犧牲,不備芬。慢易

    大姬,不震厥教。出入顛覆,風淫于家,娉取人妻,饋遺婢妾。毆擊吏人,專己

    凶暴。愆罪莫大,甚可恥也。朕覽八闢之議,不忍致之于理。其貶萇爵為臨湖侯。

    朕無‘則哲’之明,致簡統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懷永嘆。”

    延光元年,以河間孝王子得嗣靖王後。以樂成比廢絕,故改國曰安平,是為

    安平孝王。

    立三十年薨,子續立。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為所劫質,囚于廣宗。賊平復

    國。其年秋,坐不道被誅。立三十四年,國除。

    下邳惠王衍,永平十五年封。衍有容貌,肅宗即位,常在左右。建初初冠,

    詔賜衍師傅已下官屬金、帛各有差。四年,以臨淮郡及九江之鐘離、當涂、東城、

    歷陽、全椒合十七縣益下邳國。帝崩,其年就國。衍後病荒忽,而太子n有罪廢,

    諸姬爭欲立子為嗣,連上書相告言。和帝憐之,使彭城靖王恭至下邳正其嫡庶,

    立子成為太子。

    衍立五十四年薨,子貞王成嗣。永建元年,封成兄二人及惠王孫二人皆為列

    侯。

    成立二年薨,子愍王意嗣。陽嘉元年,封意弟八人為鄉、亭侯。中平元年,

    意遭黃巾,棄國走。賊平復國,數月薨。立五十七年,年九十。

    子哀王宜嗣,數月薨,無子,建安十一年國除。

    梁節王暢,永平十五年封為汝南王。母陰貴人有寵,暢尤被愛幸,國土租入

    倍于諸國。肅宗立,緣先帝之意,賞賜恩寵甚篤。建初二年,封暢舅陰棠為西陵

    侯。四年,徙為梁王,以陳留之郾、寧陵、濟陰之薄、單父、己氏、成武,凡六

    縣,益梁國。帝崩,其年就國。

    暢性聰惠,然少貴驕,頗不遵法度。歸國後,數有惡夢,從官卞忌自言能使

    六丁,善佔夢,暢數使卜筮。又暢乳母王禮等,因此自言能見鬼神事,遂共佔氣,

    祠祭求福。忌等諂媚,雲神言王當為天子。暢心喜,與相應答。永元五年,豫州

    刺史、梁相舉奏暢不道,考訊,辭不服。有司請征暢詣廷尉詔獄,和帝不許。有

    司重奏除暢國,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單父二縣。暢慚懼,上疏辭謝曰︰

    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宮,長養傅母之手,信惑左右之言。及至歸國,不知防

    禁。從官侍史利臣財物,熒惑臣暢。臣暢無所昭見,與相然諾,不自知陷死罪,

    以至考案。肌栗心悸,自悔無所復及。自謂當即時伏顯就,魂魄去身,分歸黃泉。

    不意陛下聖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橫貸赦臣。戰栗連月,未敢自安。上念以

    負先帝而令陛下為臣收污天下,誠無氣以息,筋骨不相連。臣暢知大貸不可再得,

    自誓束身約妻子,不敢復出入失繩墨,不敢復有所橫費。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陽、

    孰、虞、蒙、寧陵五縣,還余所食四縣。臣暢小妻三十七人,其無子者願還本

    家。自選擇謹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賁、官騎及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

    兵弩、廄馬皆上還本署。臣暢以骨肉近親,亂聖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誠無心

    面目以凶惡復居大宮,食大國,張官屬,藏什物。願陛下加大恩,開臣自悔之門,

    假臣小善之路,令天下知臣蒙恩,得去死就生,頗能自悔。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惡

    詔書常置于前,晝夜誦讀。臣小人,貪見明時,不能即時自引,惟陛下哀臣,令

    得喘息漏刻。若不听許,臣實無顏以久生,下入黃泉,無以見先帝,此誠臣至心。

    臣欲多還所受,恐天恩不听許,節量所留,于臣暢饒足。

    詔報曰︰“朕惟王至親之屬,淳淑之美,傅相不良,不能防邪,至令有司紛

    紛有言。今王深思悔過,端自克責,朕惻然傷之。志匪由王,咎在彼小子。一日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王其安心靜意。茂率休德。《易》不雲乎︰‘一謙而四益。

    小有言,終吉。’強食自愛。”暢固讓,章數上,卒不許。

    立二十七年薨,子恭王堅嗣。永元十六年,封堅弟二人為鄉、亭侯。

    堅立二十六年薨,子懷王匡嗣。永建二年,封匡兄弟七人為鄉、亭侯。

    匡立十一年薨,無子,順帝封匡弟孝陽亭侯成為梁王,是為夷王。

    立二十九年薨,子敬王元嗣。

    立十六年薨,子彌嗣。立四十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淮陽頃王\,永平十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徙為淮陽王,以汝南之新

    安、西華益淮陽國。

    立十六年薨,未及立嗣,永元二年,和帝立\小子側復為常山王,奉\

    後,是為殤王。

    立十三年薨,父子皆未之國,並葬京師。側無子,其月立兄防子侯章為常山

    王。和帝憐章早孤,數加賞賜。延平元年就國。

    立二十五年薨,是為靖王。子頃王儀嗣。永建二年,封儀兄二人為亭侯。

    儀立十七年薨,子節王豹嗣。元嘉元年,封豹兄四人為亭侯。

    豹立八年薨,子彼謾H 輳 食平碓簦 摺= 彩 荒旯br />
    濟陰悼王長,永平十五年封。建初四年,以東郡之離狐、陳留之長垣益濟陰

    國。立十三年,薨于京師,無子,國除。

    論曰︰晏子稱“夫人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謂之幅利”。言人情

    須節以正其德,亦由布帛須幅以成其度焉。明帝封諸子,租歲不過二千萬,馬後

    為言而不得也。賢哉!豈徒儉約而已乎!知驕貴之無厭,嗜欲之難極也,故

    東京諸侯鮮有至于禍敗者也。

    贊曰︰孝明傳胤,維城八國。陳敬嚴重,彭城厚德。下邳嬰痾,梁節邪惑。

    三藩夙齡,黨惟荒忒。

    譯文︰

    孝明皇帝九子︰賈貴人生章帝;陰童參生鋈節王劉暢;其余七王本書不載母氏。

    千乘哀王劉建,永平三年封。

    第二年去世。

    因年少無子,封國廢除。

    陳敬王劉羨,永平三年封廣平王。

    建初三年,有司上奏要遣劉羨與巨鹿王劉恭、樂戍王劉黨全都返回封國。

    肅宗天性寬厚仁愛,不忍心與諸王分離,于是都留在京師。

    第二年,考查地理位置、形勢,詔令各封國戶口敷都相等,每年交租賦各八千萬。

    劉羨博覽經書,有威嚴,在白虎殿同諸儒談論經學。

    七年,皇帝因廣平在北部,花費許多邊防費用,于是便任命劉羨焉西平王,分汝南八縣成一封國。

    到皇帝去世,遣詔改封為陳王,食淮陽郡,當年便到封國。

    劉羨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劉鈞繼位。

    劉鈞繼位之後,多做不法之事,竟然舉行天子大射禮。

    他生性陰險狠毒,喜好文法,國相太守中與他和不來的,便暗中陷害他們。

    他憎恨敬王夫人李儀等人,永元十一年,便派門客隗久殺害李儀的家屬。

    吏捕捉到隗久,關押在長平獄中。

    劉鈞想滅口,于是又糾集門客劫殺了隗久。

    事情暴露後,有司舉奏,劉鈞因此被削去西華、項、新陽三縣。

    十二年,朝廷封劉鈞六弟為列侯。

    後來劉鈞娶掖庭被出之女李嬈為小妻,又因此被削去圉、宜祿、扶溝三縣。

    永初七年,封敬王孫安國為耕亭侯。

    劉鈞立二十一年去世,于懷王劉竦嗣位。

    劉竦立二年後薨,無于,封國廢除。

    丞寧元年,立敬王子安壽亭侯劉崇為陳王,也就是頃王。

    立五年薨,子孝王劉承嗣位。

    劉承去世,子愍王劉寵嗣位。

    熹平二年,國相師遷追奏前相魏情與劉寵共祭天神,希圓不該有的東西,有大逆不道之罪。

    有司上奏派遣使者案查此事。

    當時剛剛處駙了勃海王劉悝,靈帝不忍心再施刑罰,詔命檻車傳送魏情、師遷到北寺詔獄,派中常侍王輔與尚書令、侍御史共同拷問。

    魏情借口說是輿王共同祭祀黃老君,求長生之福而已,沒有其它的企圖。

    王酷等上奏魏情的職責在于匡正,然而卻行為不正,師遷誣告他的國王,以不道欺騙國王,全被殺死。

    有詔命赦免劉寵而不追查n劉寵擅長弩射,十發十中,都射在同一處。

    中平中,黃巾兵起,郡縣官兵都棄城逃走,劉寵有數千張強弩,出兵駐在都亭。

    國人平素知道國王善射,不敢反叛,所以陳惟獨得以保全,有十余萬百姓投奔陳。

    到獻帝初年,義兵起,劉寵率眾屯兵陽夏,自稱輔漢太將軍。

    國相會稽駱俊平素有威嚴恩德,當時天下饑荒,鄰郡人多依附投奔他,駱俊拿出全部資財賑濟他們,使他們得以保全性命。

    後來袁術向陳求取糧食而被駱俊拒絕,袁術十分憤恨,派刺客騙殺駱俊及劉寵,陳于是由此破敗。

    常時各國沒有再上交租賦,又多次受到掠奪,幾天能吃一頓飯,許多人棄尸于山溝水渠。

    夫人姬妾有許多被丹陵兵烏桓搶走。

    彭城靖王劉恭,永平九年賜號靈壽王。

    十五年,被封為鹿王。

    建初三年,調為江陵王,改南郡為國。

    元和︰年,三公上言說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于是調為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國+,肅宗去世,道韶封他為彭城王,享楚郡租賦,當年回國。

    劉恭敦厚有威望,舉動有節度,吏民敬愛他。

    永初六年,封劉恭子阿奴為竹邑侯。

    丞初三年,劉恭因事生兒子劉酣的氣,劉醣自殺了。

    國相趟牧上奏此事,並乘機誣告劉恭在祠廟祭祀時口出惡言,大逆不道。

    有司上奏請求殺死他。

    劉恭上書自我辯解。

    朝廷因他平素施行仁義,命令考核事實,沒有證據,趙牧因此獲罪下獄,正趕上大赦而免于一死。

    劉恭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劉道嗣位。

    元初五年,朝廷封劉道弟三人為鄉侯,劉恭孫劉順為束安亭侯。

    劉道立二十八年去世,子頃王劉定嗣位。

    本初元年,封劉定兄弟九人為亭侯。

    劉定立四年去世,子孝王劉和嗣位。

    劉和生性純孝,太夫人去世,他行喪超過次數,毀損肉體超過了禮儀。

    傅相將此事上報朝廷。

    桓帝詔命派人捧牛酒迎接王回宮。

    劉和敬重賢者喜愛施舍,國人都愛戴他。

    初平中,天下大亂,劉和被賊昌務攻擊,出奔柬阿躲避,後得以回國。

    立六十四年去世,孫劉祗嗣位。

    立七年,魏受禪,封他為崇德侯。

    樂成靖王劉黨,永平九年賜號重熹王,十五年封樂成王。

    劉黨聰明仁惠,熟悉《史書》,喜歡枝正文字。

    他與肅宗同年,相互十分親近友愛。

    建初四年,將清河的游、觀津,勃海的束光、成平,涿郡的中水、饒陽、安平、南深澤八縣增加給樂成國。

    到皇帝去世,當年他便回到封國。

    劉黨急躁苛刻不遵守法度。

    從前的禁令是官人出嫁,不能嫁到諸侯宮中。

    有個過去的掖庭技人哀置,嫁給男子章初為妻,劉黨召哀置入官與她私通,章初想要上書告他,劉黨很害怕,便暗中賄賂哀置姊哀焦,讓她去殺章初。

    事情暴露,劉黨便絞死內侍三人,以斷絕口供。

    又娶從前的中山簡王傅婢女李羽生為小妻。

    永元七年,國相舉報此事。

    和帝詔命削除東光、郫二縣。

    立二十五年去世,子哀王劉崇嗣位。

    立二月去世,無子,國絕。

    第二年,和帝立劉崇兄修侯劉巡為樂成王,即為厘王。

    立十五年去世,子隱王劉賓嗣位。

    立八年去世,無子,封國被廢除。

    下一年,又立濟北惠王子劉萇為樂成王繼任。

    劉萇到國數月,驕橫淫逸不守法紀,遇錯累積,冀州刺史與國相舉奏劉萇有大逆不道之罪。

    安帝詔命道︰“劉萇臉皮很厚,且其心放蕩。

    明知陵墓祖廟十分重要,繼承有禮儀,不思致敬重之禮儀,肅穆之慎重,卻竟敢擅自減少犧牲數量,不備馨香的祭品。

    對大姬傲慢無禮,不听從她的教誨。

    出入失常,在家淫亂,聘娶他人之妻,贈送婢妾東西。

    毆打吏人,獨斷專行殘暴凶狠。

    罪惡很大,十分可恥。

    朕察八闢之議,不忍心依法懲處。

    還是貶劉萇爵為臨湖侯。

    朕沒有‘則哲’之明,致使筒統失序,無以安慰侍奉大姬,增懷永嘆。”延光元年,以河閑孝王子劉得嗣位靖王之後。

    因樂成接連被廢絕,所以改國名為安平,即為安平孝王。

    劉得立三十年去世,子劉續即位。

    中平元年,黃巾兵起,劉續被劫為人質,囚禁在廣宗。

    賊彼平定後恢復封國。

    此年秋,因犯不道罪被殺。

    立三十四年,封國廢除。

    下邳惠王劉衍,永平十五年封。

    劉衍容貌不錯,肅宗即位,他常在左右。

    建初行冠禮,韶命賜劉衍師傅以下官屬金帛各有不同。

    四年,將臨淮郡及九江的鍾離、當涂、東城、歷陽、全椒共十七縣增加給下邳國。

    皇帝崩,當年回國。

    劉衍後來因病神志不清,而太子劉印有罪被廢,諳姬爭著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嗣位者,接連上書相告。

    和帝憐惜他,派彭城靖王劉恭到下邳搞好嫡庶位置,立劉衍子劉成為太子。

    劉衍立五十四年去世,子貞王劉成嗣位。

    永建元年,封劉成兄二人及惠王孫二人都焉列侯。

    劉成立二年去世,子愍王劉意嗣位。

    陽嘉元年,封劉意弟八人為鄉、亭侯。

    中平元年,劉意遭遇黃巾軍,他棄國逃跑。

    賊被平定後復國,數月後去世。

    立五十七年,年九十。

    子哀王劉宜嗣位,數月後去世,無子,建安十一年封國廢除。

    梁節王劉暢,永平十五年封為汝南王。

    母陰貴人受寵,劉暢尤其被寵幸,封國的租賦收入是其它封國的一倍。

    肅宗立,因先帝的心意,賞賜恩寵更厚。

    建初二年,封劉暢舅陰棠為西陵侯。

    四年,調為梁王,將陳留的郾、寧陵,濟陰的薄、單父、己氏、成武,共六縣,增加給梁國。

    皇帝崩,他當年回國。

    劉暢天性聰慧,然而年少富貴驕橫,非常不守法度。

    回國後,常常做惡夢,從官卞忌自己說能驅使六丁,善于佔夢,劉暢多次讓他佔卜。

    又有劉暢乳母王禮等人,乘機自言能見到鬼神的事,于是共同觀雲氣風色以測吉凶,祭祀求福。

    卞忌等諂媚,說神說王將成為天子。

    劉暢心中歡喜,同他們相互應答。

    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舉奏劉暢大逆不道,經拷問審訊,拒不認罪。

    有司請求將劉暢送到廷尉詔獄,和帝不同意。

    有司重新舉奏削除劉塑國,調到九真,和帝不忍心,僅饉削除成武、單父二縣。

    劉暢慚愧害怕,上疏謝罪說︰臣天性狂妄愚笨,生在深官,成長在太傅保姆身邊,的確受到左右之人言辭的誘惑。

    等到回了封國,不知道防範禁止。

    從官侍史為了得到臣的財物,迷惑臣劉暢。

    臣劉暢不能明見,同他們相互應答,不自知已陷入死罪,以至受到拷問立案。

    心驚肉跳,自己後悔無法追回。

    自認為應立時被處死,魂魄離身,分別歸赴黃泉。

    不想陛下聖德,曲解王法以申恩平處我的罪遇,不听有司之言,極力赦免臣。

    連月恐懼顫抖,不敢安心。

    陛下看在先帝的份上卻使陛下因為臣而被天下人指責,實在是無氣可喘息,筋骨不相連。

    臣劉暢知道大赦不可再得,發誓約束自己及妻兒,不敢再不遵守法度,不敢再有所耗費。

    租入有余,請裁減食邑睢陽、谷孰、虞、蒙、寧陵五縣,歸還其余所食四縣。

    臣劉暢小妻三十七人,其中未生孩子的願送還本家。

    臣將親自選擇謹慎听話的奴婢二百人,其余所接受的虎賁、官騎及諸工技、鼓吹、倉頭、奴婢、兵弩、廄馬都上還本署。

    臣劉暢以骨肉近親,擾亂聖化,玷污清流,既已生還,實在沒臉以行凶作惡之行徑再居大宮,食邑大國,擴張官屬,收藏財物。

    願陛下施加大恩,開啟臣自悔之門,給臣行小善之路,讓天下都知道臣蒙受大恩,得以起死回生,很能自悔。

    臣將公卿所奏臣罪惡詔書常放置面前,晝夜誦讀。

    臣是小人,貪圖聖明之世,不能即刻自裁,希望陛下可憐臣,使臣得以生存片刻。

    若不同意,臣實在沒臉久活,下入黃泉,也不知該如何面見先帝。

    這的確是臣的真心。

    臣想要更多地退還所得到的,但恐怕陛下恩德不同意,所以適量保留,對于臣劉暢也就夠豐足了。

    皇帝回詔說︰“朕于王是至親,王淳厚賢淑,是傅相不好,不能防範邪惡,致使有司紛紛士言。

    如今王深思悔過,端正自己進行自責,朕感到十分傷感。

    不是王有意為之,責任全在那些人身上。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于還是安心靜意,增修善德。

    《易經》不是說︰‘一謙而四益。

    小有言,終吉。

    ’勉強進食保持自愛吧。”劉暢堅決辭讓,敷上奏章,皇帝最終也未同意。

    立二十七年去世,子恭王劉堅嗣位。

    永元十六年,封劉堅弟二人為鄉、亭侯。

    劉堅立二十六年去世,子懷王劉匡嗣位。

    永建二年,封劉匡兄弟七人為鄉、亭侯。

    劉匡立十一年去世,無子,順童封劉匡弟孝陽亭侯劉成為梁王,即為夷王。

    立二十九年去世,子敬王劉元嗣位。

    立十六年去世,子劉彌嗣位。

    立四十年,魏受禪,封其為崇德侯。

    淮陽頃王劉日丙,永平十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調為淮陽王,將汝南的新塞、酉華增加給準陽國。

    立十六年薨,未及立嗣位者,永元二年,和帝立劉曬小子劉側重為常山王,奉劉曬後,即為殤王。

    立十三年去世,父子都未到封國,一同葬在京師。

    劉側無子,該月立兄劉防子侯劉章為常山王。

    和帝可憐劉章早孤,多次加以賞賜。

    延平元年劉章回國。

    立二十五年去世,即為靖王。

    子頃王劉儀嗣位。

    永建二年,封劉儀兄二人為亭侯。

    劉儀立十七年去世,子節王劉豹嗣位。

    元嘉元年,封劉豹兄四人為亭侯。

    劉豹立八年去世,子劉焉嗣位。

    三十二年,遭遇黃巾賊,棄國而逃,建安十一年封國廢除。

    濟陰悼王劉長,永平十五年封。

    建初四年,將束郡的離狐、陳留的長垣增加給濟陰國。

    立十三年,在京師薨,無子,國除。

    論曰︰晏子稱“夫人生厚而用利,于是端正德行以限制它,稱為幅利”。

    意思是說人性應節制以端正德行,也就是如同布帛須用幅來作它的度量單位一樣。

    明帝封諸子,租賦每年不過二千萬,馬後為他們說話也不管用。

    賢德啊!豈是儉約而已啊!知道驕貴從不滿足,嗜欲難有終止,所以束京諸侯很少有至于禍敗的人。

    贊曰︰孝明位傳後代,維持城池成為八國。

    陳敬嚴肅鄭重,彭城仁厚恩德。

    下邳多病,鑿笪邪惡迷惑。

    三藩早歿,劉黨只有放縱出錯。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