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張字叔明,犍為武陽人也。六世祖良,高帝時為太子少傅,封留侯。
少游學京師,永元中,歸仕州郡,闢大將軍鄧騭府,五遷尚書僕射,職事八
年,出為彭城相。
永寧元年,征拜廷尉。雖非法家,而留心刑斷,數與尚書辯正疑獄,多
以詳當見從。時安帝廢皇太子為濟陰王,與太常桓焉、太僕來歷廷爭之,不
能得。事已具《來歷傳》。退而上疏曰︰“昔賊臣江充,造構讒逆,至令戾園興
兵,終及禍難。後壺關三老一言,上乃覺悟,雖追前失,悔之何逮!今皇太子春
秋方始十歲,未見保傅九德之義,宜簡賢輔,就成聖質。”書奏不省。
及順帝即位,拜司空,在事多所薦達,天下稱其推士。時清河趙騰上言
災變,譏刺朝政,章下有司,收騰系考,所引黨輩八十余人,皆以誹謗當伏重法。
上疏諫曰︰“臣聞堯舜立敢諫之鼓,三王樹誹謗之木,《春秋》采善書惡,
聖主不罪芻蕘。騰等雖干上犯法,所言本欲盡忠正諫。如當誅戮,天下杜口,塞
諫爭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後也。”帝乃悟,減騰死罪一等,余皆司寇。四年,以
陰陽不和策免。
陽嘉元年,復為廷尉。其年卒官,時年八十三。遣使者吊祭,賜葬地于河南
縣。子綱。
綱字文紀。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闢高第
為侍御史。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感激,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
能奮身出命埽國家之難,雖生,吾不願也。”退而上書曰︰
《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尋大漢初隆,及中興之世,文、明二
帝,德化尤盛。觀其禮為,易循易見,但恭儉守節,約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
過兩人,近幸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人,故家給人足。夷狄聞中國優富,任信道
德,所以奸謀自消而和氣感應。而皆者以來,不遵舊典,無功小人皆有官爵,富
之驕之而復害之,非愛人重器,承天順道者也。伏願陛下少留聖思,割損左右,
以奉天心。
書奏不省。
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
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
遂奏曰︰“大將軍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國厚恩,以芻蕘之資,居阿
衡之任,不能敷揚五教,翼贊日月,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食叨,甘心好貨,縱
恣無底,多樹諂諛,以害忠良。誠天威所不赦,大闢所宜加也。謹條其無君之心
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御,京師震竦。時,冀妹為皇後,內寵方盛,
諸梁姻族滿朝,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
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余年,
朝廷不能討。冀乃諷尚書,以綱為廣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
兵馬,綱獨請單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余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
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
苦。乃譬之曰︰
前後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
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願以刑罰相加,
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荊、揚、兗、豫大兵雲合,
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
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
從,公其深計之。
嬰聞,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
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既陷不義,實
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明日,將所部萬余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單車入嬰壘,大會,置酒為樂,散遣
部眾,任從所之;親為卜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
南州晏然。朝廷論功當封,梁冀遏絕,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
書乞留,乃許之。
綱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綱自被疾,
吏人咸為祠祀祈福,皆言“千秋萬歲,何時復見此君”。張嬰等五百余人制服行
喪,送到犍為,負土成墳。詔曰︰“故廣陵太守張綱,大臣之苗,剖符統務,正
身導下,班宣德信,降集劇賊張嬰萬人,息干戈之役,濟蒸庶之困,未升顯爵,
不幸早卒。嬰等 杖,若喪考妣,朕甚愍焉!”拜綱子續為郎中,賜錢百萬。
王龔字伯宗,山陽高平人也。世為豪族。初舉孝廉,稍遷青州刺史,劾奏貪
濁二千石數人,安旁嘉之,征拜尚書。建光元年,擢為司隸校尉,明年遷汝南太
守。政崇溫和,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蕃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
氣高明,初到,龔不即召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見,
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于君,不敢立于朝’,蕃既以賢見引,不宜退以
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乃復厚遇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
心焉。閬字奉高。數辭公府之命,不修異操,而致名當時。
永建元年,征襲為太僕,轉太常。四年,遷司空,以地震策免。
永和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自非公事,不通州郡書記。其所闢命,皆海
內長者。龔深疾宦官專權,志在匡正,乃上書極言其狀,請加放斥。諸黃門恐懼。
各使賓客誣奏龔罪,順帝命亟自實。前掾李固時為大將軍梁商從事中郎,乃奏記
于商曰︰
今旦聞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王公束 厲節,敦樂藝文,
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眾人聞知,
莫不嘆栗。夫三公尊重,承天象極,未有詣理訴冤之義。縴微感概,輒引分決,
是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王公沈靜內明,不可加以非理。卒有他變,則朝
廷獲害賢之名,群臣無救護之節矣。昔絳侯得罪,袁盎解其過,魏尚獲戾,馮唐
訴其冤,時君善之,列在書傳。今將軍內倚至尊,外典國柄,言重信著,指治 br />
違,宜加表救,濟王公之艱難。語曰︰“善人在患,饑不及餐。”斯其時也。
商即言之于帝,事乃得釋。
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卒于家。子暢。
論曰︰張、王龔,稱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發升薦,仁人之情也。
夫士進則世收其器,賢用即人獻其能。能獻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其利
甚博,而人莫之先,豈同折枝于長者,以不為為難乎?昔柳下惠見抑于臧文,淳
于長受稱于方進。然則立德者以幽陋好遺,顯登者以貴涂易引。故晨門有抱關之
夫,柱下無朱文之軫也。
暢字叔茂。少以清實為稱,無所交黨。初舉孝廉,辭病不就。大將軍梁商特
闢舉茂才,四遷尚書令,出為齊相。征拜司隸校尉,轉漁陽太守。所在以嚴明為
稱。坐事免官。是時,政事多歸尚書,桓帝特詔三公,令高選庸能。太尉陳蕃薦
暢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復為尚書。
尋拜南陽太守。前後二千石逼懼帝鄉貴戚,多不稱職。暢深疾之,下車奮厲
威猛,其豪黨有釁穢者,莫不糾發。會赦,事得散。暢追恨之,更為設法,諸受
臧二千萬以上不自首實者,盡入財物;若其隱伏,使吏發屋伐樹,堙井夷灶,豪
右大震。功曹張敞奏記諫曰︰
五教在寬,著之經典。湯去三面,八方歸仁。武王入殷,先去炮格之刑。高
祖鑒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緹縈,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
皆疾惡嚴刻,務崇溫厚。仁賢之政,流聞後世。夫明哲之君,網漏吞舟之魚,然
後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發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
懲惡,難以聞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改觀,實有
折枝之易,而無挾山之難。郡為舊都侯甸之國,園廟出于章陵,三後生自新野,
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風流,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愚以為懇懇用刑,
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舜舉皋陶,不仁者遠。隨會為政,晉盜奔秦。
虞、芮入境,讓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
暢深納敞諫,更崇寬政,慎刑簡罰,教化遂行。
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敞。同郡劉表時
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夫奢不c上,儉不逼下,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
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不希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
貴于世乎?”暢曰︰“昔公儀休在魯,拔園葵,去織婦;孫叔敖相楚,其子被裘
刈薪。夫以約失之鮮矣。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雖以不德,敢慕
遣烈。”
後征為長樂衛尉。建寧元年,遷司空,數月,以水災策免。明年,卒于家。
子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謙子粲,以文才知名。
種弊志安 幽下逖羧耍 偕礁χ 笠病8肝 ㄌ樟睿 脅迫 頡8缸洌 br />
畢チ躁廡餱謐寮耙乩鎦 墩摺F漵薪 ゲ 圓揮虢煌 J嘉 孛畔率貳J br />
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諶,名知人。歆謂之曰︰“今當舉六孝廉,多得貴戚書命,不
宜相違,欲自用一名士以報國家,爾助我求之。”明日,諶送客于大陽郭,遙見
保 ;拱嘴X唬骸拔 眯 櫻 逖裘畔率芬病!膘 υ唬骸暗鋇蒙 br />
澤隱滯,乃洛陽吏邪?”諶曰︰“山澤不必有異士,異士不必在山澤。”歆即召
庇諭ュ 纘抵笆隆 貝嵌雜行潁 踔 偈鷸韃荊 煬儺ぉ 傯 靖 br />
舉高第。
順帝末,為侍御使。時,所遣八使光祿大夫杜喬、周舉等,多所糾奏,而大
將軍梁冀及諸宦官互為請救,事皆被寢遏。弊砸災爸鞔嘆 景訃槲ュ 爍篡 br />
諸為八使所舉蜀郡太守劉宣等罪惡章露,宜伏歐刀。又奏請敕四府條舉近臣父兄
及知親為刺史、二千石尤殘穢不勝任者,免遭案罪。帝乃從之。擢奔 佑誄 br />
光宮。中常侍高梵從中單駕出迎太子,時太傅仁喬等疑不欲從,惶惑不知所為。
蹦聳紙5背擔 唬骸疤 庸 保 嗣 怠= J湯次挹 牛 我災 羌 br />
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辭屈,不敢對,馳命奏之。詔報,太子乃得去。喬退而
嘆息,愧繃偈虜換蟆5 嗉紋涑種兀 粕普 季謾 br />
出為益州刺史。彼乜犢 昧 αが隆T謚叭 輳 髟兌模 饉祝 br />
岷山雜落皆懷服漢德。其白狼、木、唐 、邛、k諸國,自前刺史朱輔卒後遂
絕;敝粒 爍淳僦窒蚧 J庇啦 匾敝 平鷂 納擼 韻琢杭劍 本婪 叮 br />
馳傳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餃怒于薄;嵐涂シ朔 本鄣呈 偃耍 br />
自稱“天王”,庇 賾Τ刑植叮 豢耍 羧碩啾簧撕Α<揭虼訟 薄 br />
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聞討捕所傷,本非薄 兄 猓 滌上乩艟宸ㄎ br />
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詳。比盜賊群起,處處未絕。薄 幸允拙俅蠹椋 嗨 br />
受罪,臣恐沮傷州縣糾發之意,更共飾匿,莫復盡心。”梁太後省奏,乃赦薄 br />
承罪,免官而已。
後涼州羌動,以蔽 怪荽淌罰 醯冒儺棧緞摹1徽韉鼻 羧艘橈誶肓糝 br />
太後嘆曰︰“未聞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許之。備戳粢荒輳 貉秈 兀 忠 br />
男女送至漢陽界,庇胂嘁拘唬 S鋝壞貿順怠<暗嬌ゅ 星己 骨致印 br />
遷使匈奴中郎將。時,遼東烏桓反叛,復轉遼東太守,烏桓望風率服,迎拜于界
上。坐事免歸。
後司隸校尉舉畢土擠秸 揮ΑU靼菀槔桑 峽セ 兀 胛 惺欏;嶁 br />
奴寇並、涼二州,桓帝擢蔽 攘山 鋇接 刃 饜牛 戰抵詈 漵 br />
不服,然後加討。羌虜先時有生見獲質于郡縣者,悉遣還之。誠心懷撫,信賞分
明,由是羌胡、龜茲、莎車、烏孫等皆來順服。蹦巳Ё殪藎 蟯 叻疥倘 br />
無警。
入為大司農。延熹四年,遷司徒。推達名臣橋玄、皇甫規等,為稱職相。在
位三年,年六十一薨。並、涼邊人咸為發哀。匈奴聞弊洌 俟 訟⑴5ж諉咳 br />
朝賀,望見墳墓,輒哭泣祭祀。二子︰岱、拂。
岱字公祖。好學養志。舉孝廉、茂才,闢公府,皆不就。公車特征,病卒。
初,岱與李固子燮同征議郎,燮聞岱卒,痛惜甚,乃上書求加禮于岱。曰︰
“臣聞仁義興則道德昌,道德昌則政化明,政化明而萬姓寧。伏見故處士種岱,
淳和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稟命不永,
奄然殂殞。若不桓難進,等輩皆已公卿矣。昔先賢既沒,有加贈之典,《周禮》
盛德,有銘誄之文,而岱生無印綬之榮,卒無官謚之號。雖未建忠效用,而為聖
恩所拔,遐邇具瞻,宜有異賞。”朝廷竟不能從。
拂字穎伯。初為司隸從事,拜宛令。時,南陽郡吏好因休沐,游戲市里,為
百姓所患。拂出逢之,必下車公謁,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政有能名,累遷
光祿大夫。初平元年,代荀爽為司空。明年,以地震策免,復為太常。
李唷 嶂 搖3を渤搶# 俟俁啾鼙 澹 骰詠6 鱸唬骸拔 蟪跡 br />
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賊兵刃向宮,去欲何之!”遂戰而死。子劭。
劭字申甫。少知名。中平末,為諫議大夫。
大將軍何進將誅宦官,召並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意更狐疑,遣劭宣詔止
之。卓不受,遂前至河南。劭迎勞之,因譬令還軍。卓疑有變,使其軍士以兵脅
劭。劭怒,稱詔大呼叱之,軍士皆披,遂前質責卓。卓辭屈,乃還軍夕陽亭。
及進敗,獻帝即位,拜劭為侍中。卓既擅權,而惡劭強力,遂左轉議郎,出
為益、涼二州刺史。會父拂戰死,竟不之職。服終,征為少府、大鴻臚,皆辭不
受。曰︰“昔我先父以身徇國,吾為臣子,不能除殘復怨,何面目朝覲明主哉!”
遂與馬騰、韓遂及左中郎劉範、諫議大夫馬宇共攻李唷 幔 員ㄆ涑稹S br />
汜戰于長平觀下,軍敗,劭等皆死。騰遂還涼州。
陳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歷世著名。父,廣漢太守。球少涉儒學,善
律令。陽嘉中,舉孝廉,稍遷繁陽令。時魏郡太守諷縣求納貨賄,球不與之,太
守怒而撾督郵,欲令逐球。督郵不肯,曰︰“魏郡十五城,獨繁陽有異政,今受
命逐之,將致議于天下矣。”太守乃止。
復闢公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桂陽黠賊李研等群聚寇抄,陸梁荊部,
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楊秉表球為零陵太守。球到,設方略,期月間,賊虜消
散。而州兵朱蓋等反,與桂陽賊胡蘭數萬人轉攻零陵。零陵下濕,編木為城,不
可守備,郡中惶恐。掾史白遣家避難,球怒曰︰“太守分國虎符,受任一邦,豈
顧妻孥而沮國威重乎?復言者斬!”乃悉內吏人老弱,與共城守,弦大木為弓,
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余步,多所殺傷。賊復激流灌城,球輒于內因地勢
反決水淹賊。相拒十余日,不能下。會中郎將度尚將救兵至,球募士卒,與尚共
破斬朱蓋等。賜錢五十萬,拜子一人為郎。遷魏郡太守。
征拜將作大匠,作桓帝陵園,所省巨萬以上。遷南陽太守,以糾舉豪古,為
勢家所謗,征詣廷尉抵罪。會赦,歸家。
征拜廷尉。熹平元年,竇太後崩。太後本遷南宮雲台,宦者積怨竇氏,遂以
衣車載後尸,置城南市舍數日。中常侍曹節、王甫欲用貴人禮殯,帝曰︰“太後
親立朕躬,統承大業。《詩》雲︰‘無德不報,無言不酬。’豈宜以貴人終乎?”
于是發喪成禮。及將葬,節等復欲別葬太後,而以馮貴人配 。詔公卿大會朝堂,
令中常侍趙忠監議。太尉李咸時病,乃扶輿而起,搗椒自隨,謂妻子曰︰“若皇
太後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還矣。”既議,坐者數百人,各瞻望中官,良久莫肯
先言。趙忠曰︰“議當時定。”怪公卿以下各相顧望。球曰︰“皇太後以盛德良
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忠笑而言曰︰“陳廷尉宜便操筆。”球
即下議曰︰“皇太後自在椒房,有聰明母儀之德。遭時不造,援立聖明,承繼宗
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因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世,家雖獲罪,事非太
後。今若別葬,誠先天下之望。且馮貴人冢墓被發,骸骨暴露,與賊並尸,魂靈
污染,且無功于國,何宜上配至尊?”忠省球議,作色俯仰,蚩球曰︰“陳廷尉
建此議甚健!”球曰︰“陳、竇既冤,皇太後無故幽閉,臣常痛心,天下憤嘆。
今日言之,退而受罪,宿昔之願。”公卿以下,皆從球議。
李咸始不敢先發,見球辭正,然後大言曰︰“臣本謂宜爾,誠與臣意合。”
會者皆為之愧。曹節、王甫復爭,以為梁後家犯惡逆,雖葬懿陵,武帝黜廢衛後,
而以李夫人配食。今竇氏罪深,豈得合葬先帝乎?李咸乃詣闕上疏曰︰“臣伏惟
章德竇後虐害恭懷,安思閻後家犯惡逆,而和帝無異葬之議,順朝無貶降之文。
至于衛後,孝武皇帝身所廢棄,不可以為比。今長樂太後尊號在身,親嘗稱制,
坤育天下,且授立聖明,光隆皇祚。太後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後為母?
子無黜母,臣無貶君,宜合葬宣陵,一如舊制。”帝省奏,謂曹節等曰︰“竇氏
雖為不道,而太後有德于朕,不宜降黜。”節等無復言,于是議者乃定。咸字元
貞,汝南人。累經洲郡,以廉干知名,在朝清忠,權幸憚之。
六年,遷球司空,以地震免。拜光祿大夫,復為廷尉、太常。光和元年,遷
太尉,數月,以日食免。復拜光祿大夫。明年,為永樂少府,乃潛與司徒河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