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足」「能」「得」等字,助動字也。不直言動字之行,而惟言將動之勢,故其後必有動字以續之者,即所以言其所助之行也。
可、足兩助動字後,所續其它動字,概有受動之解,前有證矣。然既曰助動字矣,則所助動字或為受動,或為內、外動諸字,亦無不助也。
孟梁上︰不違農時,b不可勝食也;數*不入闖兀 惚畈豢墑ス騁玻桓 鏌允比 攪鄭 哪靜豢墑コ懇病! 縛傘棺趾笮 浴甘ス場埂甘ヂ謾溝榷 鄭 允芏 病 br />
莊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使」字後于「可」字,受動也。
孟梁上︰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得聞」者何?「大欲」也。故「得聞」外動字也,「可」字助之。
又離下︰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坐內動字也,「可」字助之。
莊天運︰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取」外動字也,「可」字先之。
韓論淮西事宜狀︰兵之勝負,實在賞罰,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然可集事。不可愛惜所費,憚于行刑。——凡四引「可」字,皆助外動字也。「然可」者,猶雲「然後可」也,此唐人公文語也。
孟公下︰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雲爾。——「足」字後續以「言」字,亦受動也。
左宣十二︰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食」字後于「足」字,亦受動也。
左昭十二︰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所畏者「四國」也,「足」字助之,「畏」字亦可視同受動。
韓董公行狀︰凡所謀議于上者,不足道也。
又薦侯喜進士狀︰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貴乎?
又論淮西狀︰太山壓卵,未足為喻。——凡「足」後動字,概為受動,故重引以明之。
韓上張僕射第二書︰諫不足听者,辭不足感心也;樂不可舍者,患不能切身也。——「听」「感」在「足」後,「舍」在「可」後,皆成受動。
總之,凡動字後乎「可」「足」助動字後,皆可轉為受動有如此者。「得」字後之動字亦然,然不常見。
左閔二︰先為之極,又焉得立?——「焉得立」者,即「何得見立為太子」也,故「立」字在「得」字後,亦轉為受動矣。
此以上言「可」「足」兩助動字。
凡動字為能字所助者,概非受動,以「能」字明有使然之意。
孟梁上︰孰能一之?——「一」,外動字,後乎「能」字,有「使之為一」之解。
又告下︰我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能闢」「能充」者,皆有「使然」之意。
左隱十一︰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 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
左宣十二︰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莊秋水︰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之能害也。——諸引「能」字,所助者皆外動字也。
禮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雲雲。——「能盡其性」者,猶雲「設如能盡其性」也。經生家即以「能」字有假設之意。不知凡挺接之句,或重迭前文,如「能盡其性」之類,皆寓有假設之語氣,不必以用「能」字為然也。
左昭二十六︰能貨子猶,為高氏後,粟五千庾。
韓平淮西碑︰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見于郊廟!
又董公行狀︰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諸引讀,所有「能……乎」,皆有假設口氣。
又上張僕射第二書︰進若習熟,則無危墮之憂,退能便捷,則免激射之虞。——經生家以句內「若」「能」兩字互用,即以「能」解「若」與「若使」之明證,蓋刻舟膠柱之見也。
「唯」「能」二字連為常,前論「為」字,意有未盡,今更引以明之。
禮中庸︰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雲雲。——「為能」二字相連與上「唯」字相應,中庸習用之。蓋「為」字斷辭也。
孟子梁惠王上︰惟士為能。——一句,與此正同。
莊秋水︰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唯聖人能之。——此與中庸句法少異。
又知北游︰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
吳語︰越滅吳,上征上國,宋鄭魯衛陳蔡執玉之如皆入朝。夫惟能下其 臣以集其謀故也。——兩引「唯」「能」之句,一有「為」字,一無之。
得。
孟公下︰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又︰得侍同朝甚喜。——「得」解如「能」字,故「已」「侍」兩字,皆為「得」字所助也。
左宣十二︰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可」「得」兩助動字連用,並助「食」字。
又襄三十一︰逢執事之不閑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
又昭元︰若野賜之,是委君貺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圉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
韓論淮西狀︰農夫織婦不得安業。
又行難︰吾不忍赤子之不得乳于其母也。——「得」字後諸動字概為外動而為所助也。
助動之後,往往介以「以」字而直接所助之動字者,明其所以助也。
可以
孟梁下︰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小固不可以敵大」者,猶雲「小固不可以之敵大」也。「以之」者,即「以小」也。「之」代「小」字,而為「以」字之司詞,為其見于上文,故不書明,詳于介字篇。「敵」,外動字,為「可」字所助。下二句仿此。
又梁下︰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可以比」者,猶雲「可以所修者比」也。「以」之司詞已見上文,故不書。然有書明者。如︰
孟公下︰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一句,猶雲「焉有君子而以貨可取」也,「貨」為「以」之司詞。至如
又公下︰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
又滕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又萬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諸句,「以」字司詞,皆其句之起詞也。如是,以「以」字為受動字,亦無不可,蓋「以」字可作「用」字解。
左隱十一︰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我不可以後之」者,猶雲「不可以我後之」也,與前引同。
又昭十五︰吾不可以欲城而邇奸,所喪滋多。——「以」之司詞在上文。
秦策︰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齊策︰甦秦之事,可以請行,可以令楚王亟欲下東國,可以益割于楚,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為楚王走太子,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惡甦秦于薛公,可以為甦秦請封于楚,可以使人說薛公以善甦子,可以使甦子自解于薛公。
史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莊秋水︰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又養生主︰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又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又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
又在宥︰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諸所引句,「可」後「以」字,其司詞非其起詞,即其前文,故不重書也。「可以」兩子,經籍習用有如此者。
足以。
孟梁上︰吾力足以舉原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力足以舉」者,猶雲「以力足舉」也。「以」字司詞,仍為起詞,與「可」字後「以」字無異。
又萬下︰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祿足以代」者,即「其祿足以之代」也。
左隱五︰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
楚語︰圉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蔭嘉b,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若夫*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史項羽本紀︰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又汲鄭列傳︰然御史大夫張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
又貨殖列傳︰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
莊秋水︰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又人間世︰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欲速則不德者乎!
史趙世家︰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
莊知北游︰生者喑 物也,雖有壽夭,相去幾何;須臾之說也,奚足以為堯桀之是非?
又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諸引句,「足」字後「以」字司詞,皆不明書。
能以。
孟公上︰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皆能以朝諸侯」者,猶雲「皆能以百里之地朝諸侯」也。蓋所能「朝諸侯」者,徒以有「百里之地」也。「以」字司詞見于上文,故不書明,與「可」「足」兩助動後「以」字相同。
又離上︰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能以」與「足以」對用,用法無異。
左僖二十七︰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莊天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荀子議兵︰弓矢不調,則羿不能以中微。——三引「能以」皆同上。
得以。
史叔孫通列傳︰秦以不早定扶甦,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得以詐立」者,猶雲「以不早定扶甦之故,趙高能詐立」也。「得以」與「能以」同解。惟「得以」兩字,經史不習見,故不多引。
又助動諸字,亦可單用,而無其它動字為續者,蓋所助動字已見前文,故不重言也。前文無所助動字而亦單用者,則非助動字矣。
「可」字單用。
孟梁下︰臣s其君可乎?——「可乎」者,「可s其君乎」也。「s」字在前,故「可」字雖單用,而其後當有「s」字意,不言而喻。
又梁上︰曰︰‘何由知吾可也?’——「可」字後有「保民」之意。
左宣十一︰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
又襄二十七︰天生五材,民沼彌 弦徊豢傘 br />
又昭五︰可。苟有其備,何故不可?
又定元︰若從君者,則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
又莊九︰管夷吾治于高藎 瓜囁梢病 br />
又僖二十二︰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R梢病 br />
莊秋水︰然則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史李斯列傳︰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
又廉頗列傳︰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又屈賈列傳︰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漢賈誼傳︰今而有過,帝令廢之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夫東縛之,系紲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眾庶見也。
論先進︰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諸所引「可」字,或殿助字,或否,無不單用,而所助動字既在前文,故不重言也。
「足」字單用不常見。
「能」字單用。
左文元︰‘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兩答所問,一曰「不能」,一曰「能」,「能」字皆單用。蓋茨所助動字即「行」字,已在前文,故不重言耳。
孟告下︰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能」者,即「徐行」耳。
左昭十二︰‘若問遠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對曰︰‘能。’——一問一答,「能」字單用同上。
秦策︰一年之後,為帝若未能,于以禁王之為帝有余。——「未能」者,「未能為帝」也,倒用法。
莊秋水︰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與孟子「徐行」句同法。
論語憲問︰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亦此例也。
「可」「得」連用與「得」字單用。
孟公下︰前日願見而不可得。
又滕上︰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
又滕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又告下︰國欲治,可得乎?
史刺客列傳︰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可得」兩字連用為常。
孟盡上︰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得」字單用。惟「臣」為「得」字所助,間以「而」字,另有例也。
左襄二十七︰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得」字單用,猶雲「能辭福祿乎」。
又昭三十一︰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
又襄十四︰夫二子者,或*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兩引「得」字同上。
然「可」「足」「能」「得」諸字用如外動字者常也。
史汲鄭列傳︰使人可其奏。——所「可」者「其奏」也,故「可」為外動字。
韓柳州廟碑︰吾侯聞之,得無不可于意否?——猶雲「吾侯于意得無不以所聞之事為可」也。是恐其所不可者為所聞之事也,故「可」字止詞隱寓上文。
孟梁上︰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足」字用如內動字,故「于口」「于體」其轉詞也。
燕策︰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不能期年」者,「未及期年」也,此「能」字之又一解也。
至「得」字之為外動字,經書習見,不勝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