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用、微、自諸字。
由,爾雅雲︰‘「從」「自」也。’介字。司名字與「是」「此」諸代字,如常;司「所」「何」諸字,則後焉。
左僖四︰賊由大子。
孟公上︰禮義由賢出。——此司名者。
孟告上︰由是則生而有所不用也。
史張釋之列傳︰文帝由是奇釋之。
左僖二十四︰請由此亡。——此司「是」「此」諸字,常例也。
史三王世家贊︰自古至今,所由來久矣。
孟梁上︰何由知吾可也?——此司「所」「何」諸字而後之者。
「由」之司詞,有隱寓者。
漢文帝紀︰今法有誹謗 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又刑法志︰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亡繇至。——猶雲「上無所從聞過失」也,「道無所從至」也。「繇」通「由」,並訓「從」。
用,廣韻雲︰‘「以」也。’介字,司名字不常。司「是」「此」「何」諸字,則後焉。先動字,則司詞可省。
史酷吏列傳︰用廉為令史。
韓鄭公神道碑︰公之為司馬,用寬廉平正得吏士心。
——「用」「以」也。所司皆靜字而名用者,司名字罕見,否與名字無異矣。
漢楊惲傳︰不意當復用此為幾議也。
論公冶︰怨是用希。
左成十三︰狄應且憎,是用告我。
又︰是用宣之。
又︰斯是用痛心疾首。
書大禹謨︰茲用不犯有司。
史越世家︰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此「用」字之司「是」「此」諸字而位于後者。
後漢鄧晨傳︰何用用非僕邪?——此司「何」字者。
左僖二十六︰我敝邑用不敢保聚。
周語︰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
史封禪書︰是以即事用希。——所引「用」字,即「用是」也,不言「是」者,蒙上文也。
史諸侯年表序︰幫廣強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用」司散動字,與「以」字同,此避重耳。
微,非也,介字,惟司名字,置句前則為假設之辭職。
微。
莊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猶 雞與!微夫子之發吾履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微夫子」者,「非夫子」也。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馬注雲︰‘「微」,「無」也。’未確。
漢趙充國傳︰微將軍,誰不樂此者?——如雲「無將軍」,則失之矣。
史李斯列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韓答崔立之書︰微足下,無以發吾之狂言。
又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後世矣。
左哀十六︰微二子者,楚不國矣。——所引「微」字,皆可代以「非」字,且皆冠于句首,以為假設之辭。
非。
書大禹謨雲︰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
左傳僖公四年雲︰君非姬,居不安。
舍。
孟子公孫丑下雲︰舍我其誰也?——「非」「舍」兩字,與「微」字同意,亦可視同介字。
自,爾雅釋詁雲︰‘「由」,「從」,「自」也。’介字,司名字,司代字,有倒置者,有合「于」「至」諸字者,ヾ要皆與用為連字者異。
詩關雎序︰南,言化自北而南也。——「自北」者,言「化」所自來也。
莊德充符︰自其異者禮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兩「自」字,皆言同異之由,兩讀用如名。
莊齊物論︰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以上司名、代諸字,皆先于所司,常例也。
左隱三︰驕奢淫佚,所自邪也。
史馮唐列傳︰父老何自為郎?
又留侯世家︰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此司「所」「何」兩字,而位于後者。
至左傳成十三年雲︰康公,我之自出。——言「康公出自我家」也。康公,晉甥也。倒置者,「之」字間之也。
韓上于相公書︰自幕府至鄧之北境,凡五百余里。自庚子至甲辰,凡五日。
禮大學︰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左昭四︰自命夫命婦至于老疾,無不受冰。
韓許國公神道碑︰自是訖公之朝京師,廿有一年,莫敢有歡呶叫號于城郭者。
史禮書︰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所引「自」字後曰「至」,曰「以至于」,曰「至于」,曰「訖」,曰「下至」,諸字同一句法,皆自此以往歷敘之辭。
韓贈崔復州序︰趨走之吏,自長史司馬已下數十人。
漢賈誼傳︰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所引「自」後承以「已下」「以上」,與前引「自此以往」又一句法,皆原始而統括之辭。
至韓文答劉正夫書雲︰要若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自于」二字連用,亦訓「從」也,「由」也。
總之,介字用法與外動字大較相似,故外動字有用如介字者;反是,而介字用如動字者,亦有之。
史張釋之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從」,本動字也。曰「從旁」,則以聯「旁」與「代」之實字矣。故「從」字用如介字。
又︰有一人從橋下走出。——「從橋下」,則以聯「橋」與「走」之實字也。
史高帝本紀︰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從此」者,「自此」也。
史大宛列傳︰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極」,亦動字也。曰「極望」,則以聯「望」與「蒲」「苜」矣,謂為介字,亦無不可。
漢高帝紀︰前有大蛇當徑。——「當」,動字,今聯「蛇」「徑」兩字。
易系辭雲︰易之與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
史記項羽本紀雲︰當是時,楚兵冠諸侯。——兩「當」字,皆用如介字。
史籍中以動字用如介字者,所在而有,學者可自得之。至介字用如動字者,說見下卷「而」字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