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助讀,其為用也,反乎其助句也。助句以結上文,而助讀則以起上文。其起下文也,所為頓宕取勢也。蓋讀、句相續而成文,患其冗也,助以「也」字,則辭氣為之舒展矣。夫讀之為式,至不一矣,而其可襯「也」字者,約計有四︰
其一,讀之為起詞也,有助以「也」字者。
讀間以「之」字者。
孟滕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天之生物」一讀,而為下文之起詞,「也」字助之,而辭氣一宕。「使之一本」者,句也。「生物」而「使之」,讀、句兩者時同,事同,而功用又相通也。此「也」字助讀之通例也。起詞之讀殿「者」字者,則惟言起詞為何如之人物,而與下文之功用有絕不相涉者矣。此「也」「者」兩字所以助讀之別也。
孟告下︰魯之削也滋甚。
又滕上︰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又離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後也,千有余歲。
論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莊人間世︰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
又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左襄三十一︰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
又哀十一︰二子之不欲戰也宜。
周語︰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用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所引諸讀,皆殿「也」字,而中間「之」字者,與「也」字相為頓挫者。至如
論語里仁雲︰君子之于天下也。
孟子梁惠王上雲︰寡人之于國也。
又萬章下︰晉平公之于亥唐也。
周語雲︰先王之于民也。
——諸讀,以「之于」二字為坐動,率皆助以「也」字,而又為起詞之讀者,常也,已見介字篇矣。
讀以「其」為起詞者。
孟子離婁下雲︰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左傳隱元年雲︰其樂也融融 其樂也泄泄。
又昭七年雲︰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
又雲︰其共也如是。
莊子逍遙游雲︰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又齊物論雲︰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
又田子方雲︰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嘆也。
——諸讀皆以「其」字為起詞者,故無「之」字襯焉。
凡靜字有助以「矣」「乎」「哉」諸字以為詠嘆者,則其起詞之讀,助以「也」字者,概後置焉。
論述而︰甚矣,吾衰也!——「吾衰也」者,讀之為起詞也,「甚矣」者,其表詞也。今則起詞倒置于表詞之後,此嘆辭之常例也。非嘆辭,則起詞之讀先置。
此《孟子?公孫丑下》所以雲︰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又告下︰固哉,高叟之為詩也!
論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又︰大哉堯之為君也!
左桓一︰異哉,君之名子也!
史汲鄭列傳︰甚矣,汲黯之 也!
莊齊物論︰不亦善乎,在問之也?
又在宥︰甚矣,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在去之邪!——皆同上。
又大宗師雲︰古之 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 踅 疑 玻 牒踔刮業亂玻 骱跗淥剖籃 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乎忘其言也。
韓送齊 下第序雲︰故上之人行志擇誼,坦乎其無憂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確乎其無惑于上也。
——所引「與乎」「張乎」以及「坦乎」「確乎」皆同上,可視同表詞。以為狀詞,則冠于一讀之首,似非其所。
又有與此種句法相似者。
孟子梁惠王上雲︰如之何其使民斯民饑而死也?——猶雲「其使斯民饑而死也如之何」也。
又告子下︰若是乎賢者之無益于國也。
又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以我為愛也!
又︰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左傳成二年雲︰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韓文原道雲︰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諸句,皆此類也。
有起詞系以一讀而為決辭者,亦在此例。
史貨殖列傳︰[,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
史留侯世家︰黥布,天下猛將也,善用兵。
漢楊惲傳︰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
公宣六︰子,大夫也,欲視之,則就而視之。
——曰「[」曰「黥布」曰「婦」曰「子」,皆名之為起詞也,曰「寡婦也」,曰「天下猛將也」,曰「趙女也」,曰「大夫也」,則皆加讀而為決辭。
莊子逍遙游雲︰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節,與此正同。「野馬也」,公名為起詞,而助以「也」字也。「塵埃也」,加讀也,下為表詞之句。
統觀以上諸引,可見讀為起詞之變止矣。
其二,讀之記時記處也,有助「也」字者。
孟公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及其更也」者,記時之讀也。
又︰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當在宋也」者,記處之讀也。似此句法,經史最習用之。
左僖二十二︰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又昭七︰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
史貨殖列傳︰秦之敗也,豪杰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杰金玉盡歸任氏。
吳語︰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論衛靈︰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左僖三十︰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又隱四︰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
韓張中丞傳後敘︰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諸引中記時者居多。
至言故之讀,有助「也」字者。如︰
孟子告子上雲︰以其郊于大國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左傳三十三年雲︰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間敝邑,若何?
——「以」與「為」皆為連字,以其所連者辭氣未完,故為讀。若置後以為殿,則成為句,已詳于前。
其三,讀之為懸設也,有助「也」字者。
孟萬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非義」「非道」,皆懸設之辭。
孟滕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設為「男冠」「女嫁」以申其禮也。
孟子梁惠王上雲︰誠如是也。
又萬章上雲︰信斯言也。——皆假設之讀而助以「也」字也。
左桓五︰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
魏策︰如臣之賤也,今人有謂臣曰︰‘入不測之淵而必出。不出,請以一鼠首為汝殉者。’臣必不為也。
莊田子方︰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又徐無鬼︰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過河也,有損焉;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ゝ
韓原道︰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又祭十二郎文︰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
齊語雲︰夫是故民皆勉為善。與其為善于鄉也,不如為善于里;與其為善于里也,不如為善于家。——「與其」雲雲者,設譬之讀也,故亦先置。
又僖五年雲︰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讀也而後置,亦謂之倒文。然句讀雖倒,而辭意不拗,考之古籍,亦僅見矣。
讀有助以「也」字而承以「而」字者,轉折之句也。ヾ
孟萬下︰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害己也」一頓,「而」字承轉一折。
又告下︰地非不足也,而儉于百里。
左襄二十九︰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秦策︰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
莊逍遙游︰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猶代子。
又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又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又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戳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離 攘臂乎桎梏之間。
荀子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史貨殖列傳︰夫縴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
又︰賣漿小業也,而張氏千萬;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又李斯列傳︰吾非不諫也,而不吾听也。
又淮陰侯列傳︰公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諸引「也」字後接以「而」字,無非為頓挫文勢耳。用附于此,以見「也」字助讀之為用不窮有如此者。
其四,讀之承動字也,有助「也」字者。
動字相承篇內言,凡動字或記官司之行,或言內情所發之行,概承以讀,而以「也」字為助者,常也。
孟公下︰丑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見」者,目所司也。「王之敬子」者,「見」字之承讀也。助以「也」字者,決言所見之誠然也。其二句同此。惟承讀置在句後,不若前三式之讀之必先置也。
又滕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
又離下︰吾將 良人之所之也。
又盡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鄉願,恐其亂德也。
左昭元︰子姑憂子之欲背誕也。
又宣十二︰晉人懼二子之怒楚師也,使*車逆之。
又昭三十︰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
又隱九︰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
又桓十三︰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
又僖二十四︰鄭伯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又怨襄王之與衛滑也,故不听王命而執二子。
又襄二十一︰祁懼其討也,逯鐶 釉弧 br />
又︰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
漢張陳傳︰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
史信陵君列傳︰秦數使反間,*賀公子得立魏王未也。
又答李翊書︰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
——諸引承讀,皆助「也」字,可與動字相承篇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