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八宿度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天文秘略

    宋中興天文志王奕按︰自古言天者,皆曰周天365.25度,何從而知審也?曰天本無度,因日之行一晝夜所躔闊狹,強名越度,蓋日之行也,365日之外,又行四分之一日,以一年而周于天焉。以一日所行為一度,故分為365度四分度之一,告訴內範蔚宗謂日之所行在天成度,在歷成日是也。曰天固有其度,而二十八宿亦各有度,何從而定之一也,曰二十八宿亦未始有度也,天體沖漠,雖分為365度,然其度難別也。故作歷者隸其度于二十八宿,用以紀日月所躔而已,蓋天之有度也,猶地之有里也,二十八宿所分之度,猶九州列縣所佔之里也,二十八宿各有其度,則日之行于天也,孟春在某星幾度,仲春在某星幾度,日躔可得而名也,九州列縣各有其里,則人之行于地也,某日至某州幾里,某日至某縣幾里,驛可得而計也,此星度所由起也,曰二十八宿之度或闊狹何也?曰日之所躔偶與相當,此闊狹于是分也,故說渾天者曰日之所躔,或多或寡,適當其星者凡二十八,故度之多寡于是聲焉,井斗之舍非無星也,然不與日躔相當,故其度不得不闊,觜鬼之傍非無星也,然日躔一二日而其星適與相當,故其度不得不狹也。失其得度闊狹非舉一宿,全體盡佔此度也。南斗六星也,舉全體而言之,合距(木勺)星為度,而今歷家距魁第四星為度,(木勺)二星則入于箕,牽牛六星也,舉全體言之,合距星二星為度,今歷家距中二星為度,而西二星則入于斗,虛二星也,舉全體言之,合距北星為度,而今歷家距南星為度,北星則入于牽牛,蓋南斗六星之中(木勺)二星不當日之度,而魁第四星當度,故距于魁而得二十六度,牽牛六星之中西星不當日之度,而中二星當度,故牽牛距魁而得六度,虛二星之中北一星不當日之度,而南一星當度,故虛距南星而得十度,古之造歷假設是法,以步日躔,或者不察,謂二十八宿本有其度,又見其宿得幾度,遂謂舉一宿而全體在焉,則有非矣。又按︰唐志一行所謂北星舊圖入虛,今側在須女九度,危北星舊圖入危,今側在虛六度半,又魁誤距以西大星,故璧損二度,魁增二度,今復距西南大星即魁璧各得本度,又柳誤距以第四星,今復用第三星,張中央四星為朱鳥嗉,外二星為翼,北距以翼而不距以膺,故張增二度半,七星減二度半,今復以膺為距則七星張合得半度,吳興沈氏曰︰二十八宿為二十八星當度,故立以為宿,前世測候蔑或改變,如唐書測得畢有十七度半,觜只有半度之類,皆謬說也。星既不當度,自不當為宿次,自是渾儀度距疏密不等耳,凡二十八宿度數,皆以赤道為法,推黃道不合度者,蓋黃道有斜有直,故度數與赤道不等,即復以當度星為宿,惟虛道位有奇數,自是日之余分歷家取于斗分者此也,余宿則不然。

    沈氏筆談曰︰予編校昭文書時,預詳定渾天儀,官長問予,28宿多者33度,少者止一度,如此不均何也?予對曰︰天事本無度,推歷者無以寓其數,乃以日所行分天為365度有奇,日平行365日有余而一齊天,故以一日巍峨一度也,既分之,必有物記之,然後可窺而數,于是以當度之星記之,循黃道日之所行一齊當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度如傘撩,當度謂正,當傘撩上者故車蓋二十八弓以象28宿,則如渾儀,奏議所謂不可見可見者,性5也,日月五星之所由有星焉,當度之盡者凡二十有八,謂之舍,舍所以挈度所以生數也。今所謂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黃道所由當度之星,止有此而已。

    按中興志所載王奕之說,即沈括之說也,王沈二公不知其孰先孰後,孰倡孰襲,然王說詳而明,沈說簡而當,故不嫌並著之雲。


如果你對天文秘略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天文秘略》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