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人謀上 地無險阻篇 第二

類別︰子部 作者︰李荃(唐) 書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經曰︰「地利者,兵之助。」猶天時不可恃也。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太河經其南,荒淫怠政,武王殺之;秦之地左f函,右F隴,終南、太華居其前,九原、上郡居其後,刑政苛酷,子嬰迎降於軹道、姚泓面縛於灞上;吳之居,五嶺在其南,三江在其北,左滄浪,右衡山,刑政不修,吳王終於歸命陳主、卒於長城;蜀之分,左巫峽,右邛k,南有瀘溪之障,北有劍閣之險,時無英雄,劉禪不能守,李勢不能固。由此言之,天時不能佑無道之主,地利不能濟亂亡之國。地之險易,因人而險,因人而易;無險、無不險,無易、無不易,存亡在於德,戰守在於地。惟聖主智將能守之,地奚有險易哉!

    【 譯文】

    經書說︰地利,是用兵的輔助因素,就象天時一樣也不可以倚仗。過去三苗氏所處之地,左依洞庭湖,右傍彭氫澤,由于不施行仁德,而被大禹消滅。夏架居住的地方,左依黃河、濟水,右靠太華山,伊閉位于其南,羊腸位于其北,但架不施行仁政,因而遭到商湯的放逐。殷封立國之處,左為孟門山,右為太行山,常山位于其北,黃河流經其南,但封王荒淫無度,懈怠朝政,終被武王所殺。秦國之地,左為蜻山、函谷關,右為沂山、隴山,終南山、太華山坐落在前,九原、上郡位居其後,然而由于刑法政令苛刻殘酷,最終導致使秦王子嬰迎降于軟道之旁,後秦後主姚漲被捆縛到潮上。吳國所處之地,五嶺在其南,三江在其北,左面是滄浪,右面是衡山,但由于不整頓法令制度,吳王終于敗亡。蜀國的疆土,左為巫峽,右為鄧峽山,南有廬溪作為屏障,北有劍閣作為天險,但由于沒有杰出人才,蜀漢的劉禪、成漢的李勢都無法固守。

    由此說來,天時不能保佑無道的君主,地利不能挽救混亂、衰亡的國家。地勢的險要或平坦,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地勢無所謂險不險,無所謂平坦與不平坦。存亡取決于德,戰守取決于地,只有聖明君主和智能之將才能夠守住,地理上哪有什麼險要與平坦之分!


如果你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