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崖光祿言,康熙中楓涇一太學生,嘗讀書別業,見草間有片石,已斷裂剝蝕,僅存數十字,偶有一二成句,似是夭逝女子之碣也。生故好事,竟其墓必在左右,每陳茗果于石上,而祝以狎詞。越一載余,見麗女獨步菜畦間,手執野花,顧生一笑。生趨近其側,目挑眉語,方相引入籬後灌莽間,女凝立直視,若有所思,忽自批其頰曰︰一百余年心如古井,一旦乃為蕩子所動乎?頓足數四,奄然而滅。方知即墓中鬼也。蔡修撰季實曰︰古稱蓋棺論定,于此事,知蓋棺猶難論定矣。是本貞魂,猶以一念之差,幾失故步。晦庵先生詩曰︰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諒哉。
【譯文】
據光祿大夫中有一片石,已斷裂剝蝕,上面有數十字,偶然有一兩句完整的句子,看來好似一位夭折女子的石碑。這位太學生向來好事,估計夭女之墓就在附近,于是就常常在殘碑上陳設一些茶點,而祈祝一些猥褻之詞。大約過了一年多,見到一位漂亮的女子獨自在菜畦間走。她手中拿著一枝野花,對著太學生嫣然一笑。太學生走到她的身旁,以眉目挑逗傳情。女子引著太學生來到籬笆後的灌木叢中,就站住了,兩眼直楞楞地看著太學生,似略有所思。忽然她自己打自己的臉,並說︰“一百多年來,心像古井一樣,卻被這放蕩小子勾引動心。”于是不住地頓腳,倏然不見了。這才知道她就是墓中之鬼。蔡季實撰修說︰“古語說蓋棺定論,從這件事可知,蓋棺也難定論呵。這本是貞節的鬼魂,還因一念之差,幾乎失去她原來的操守。”朱熹有詩說︰“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確實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