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扶乩者,自江南來,其仙自稱臥虎山人,不言休咎,惟與人唱和詩詞,亦能作畫。畫不過蘭竹數筆,具體而已。其詩清淺而不俗,嘗面見下壇一絕雲︰愛殺嫣紅映水開,小停白鶴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綠,才藉莓苔穩睡來。又詠舟限車字,詠車限舟字,曰︰淺水潺潺二尺余,輕舟來往興何如,回頭岸上春泥滑,愁殺疲牛薄笨車,小車[車歷]轆駕烏牛,載酒聊為陌上游,莫羨王孫金勒馬,雙輪徐轉穩如舟。其余大都類此。問其姓字,則曰︰世外之人何必留名。必欲相迫,有杜撰應命而已。甲與乙共學其符,召之亦至。然字多不可辨,扶乩者手不習也。一日,乙焚符,仙竟不降。越數日再召,仍不降。後乃降于甲家,甲叩乙召不降之故,仙判曰︰人生以孝弟為本,二者有慚,則不可以為人,此君近與兄析產,隱匿千金,又詭言父有宿逋,當兄弟共償,實掩兄所償為己有。吾雖方外閑身,不預人事,然義不與此等人作緣。煩轉道意,後毋相瀆。又判示甲曰︰君近得新果,偏食兒女,而獨忘孤 ,使啜泣竟夕,雖是無心,要由于意有歧視,後若再爾,吾亦不來矣。先姚安公曰︰吾見其詩詞,謂是靈鬼;觀此議論,似竟是仙。
【譯文】
有位扶乩降仙的人,從江南來。他所請下來的神仙自稱臥虎山人,不預測吉凶,只與人唱詩和詞,也能作畫。畫也不過幾筆蘭竹,具備形體就算成畫。至于詩,卻是清淺不俗的,我曾親見該仙下壇時所作的一首絕句︰“愛殺嫣紅映水開,小停白鶴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綠,才藉莓苔穩睡來。”又作詠舟詩,限車字;作詠車詩,限舟字。二詩寫道︰“淺水潺潺二尺餘,輕舟來往興何如?回頭岸上春泥滑,愁殺疲牛薄笨車。”“小車 轆駕烏牛,載酒聊為陌上游。莫羨王孫金勒馬,雙輪徐轉穩如舟。”其他詩大都類此。問他的姓名,則回答說︰“世外之人,何必要留下姓名?如果一定要追問,那就只有胡編一個來應付了。”有甲乙二人向這位江南扶乩降仙者學得降仙之符,也能請來該仙,但寫出的字大多不可辯認,這是由于扶乩人的手還不熟練造成的。一天,乙焚燒了降仙符,但仙卻沒有降臨。過了幾天再焚符召請,仍然沒來。後來,該仙降臨到甲家,甲問乙召不降的緣故。仙的判文說︰“人生在世,孝弟二字是做人的根本!孝弟方面有了慚愧,就不可以做人了。乙這個人近來與自己的兄長分家產,隱匿了千金。又詭言父親有筆遺債,當由兄弟共同償還,實際上是要把兄長償還的部分據為己有。我雖然在世外閑游,不干預人事,但從道義上講是不能與這種人有任何緣份的。請轉告我的意思,以後不要再褻瀆我。”又給甲出示判文說︰“你最近獲得新鮮水果,普遍分發到每個兒女讓他們吃,唯獨忘了沒給孤佷,致使他抽泣了一個夜晚。雖說不是故意不給,但也是平時歧視造成的。如果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我也會不到你這里來。”先父姚安公說︰“我見到他的詩詞,認為他是一個靈鬼;但觀此議論,似乎竟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