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龜卜,孔子系易,極言蓍德。而龜漸廢,火珠林始以錢代蓍,然猶煩六擲,靈棋經始一擲成卦,然猶煩排列,至神祠之簽,則一掣而得,更簡易矣。神祠率有簽,而莫靈于關帝。關帝之簽,莫靈于正陽門側之祠。蓋一歲中,自元旦至除夕,一日中,自昧爽至黃昏,搖筒者恆瑯瑯然,一筒不給,置數筒焉。雜沓紛紜,倏忽萬狀,非惟無暇于檢核,亦並不容于思議,雖千手千目,亦不能遍應也。然所得之簽皆驗如面語,是何故歟?其最奇者,乾隆壬申鄉試,一南士于三月朔日齋沐以禱,乞示試題,得一簽曰︰陰里相看怪爾曹,舟中敵國笑中刀,藩籬剖破渾無事,一種天生惜羽毛。是科孟子題為︰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至湯九尺,應首句也;論語題為︰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應第二句也;中庸題為︰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應第四句也。是真不可測矣。
【譯文】
古代用龜來佔卜,孔子在《易經》作系詞,大力提倡用蓍草佔卜,于是龜卜漸漸沒人用了。《火珠林》中首先用錢卜代替蓍卜,但是要擲六次,還嫌煩瑣。《靈棋經》中的卜法是擲一次便能成卦,但是排列起來也很麻煩。至于神祠中的簽,一抽便得卦詞,就更簡便了。神祠都有簽,但都不如關帝祠靈驗;關帝祠的簽,最靈驗的是正陽門邊的關帝祠。一年之中,從元旦到除夕,一天之中,從凌晨到黃昏,始終瑯瑯地搖筒者不斷。一個筒供不上,就預備幾個筒。雜沓紛亂,轉瞬之間便有各種情況,不但沒功夫檢核,也沒功夫思考。即便是長了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也應答不過來。但所得到簽,都靈驗得好像當面推算出來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其中最神奇的,是乾隆十七年的鄉試。有位南方人在三月一日齋戒沐浴後禱告,請求透露試題。得到一簽,上寫道︰“陰里相看怪爾曹,舟中敵國笑中刀。藩籬剖破渾無事,一種天生惜羽毛。”這一年的考題《孟子》題是“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到“湯九尺”,那一段應了第一句。《論語》題為“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應了第二句。《中庸》題為“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應了第四句,這事真是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