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騎戰

類別︰子部 作者︰明•劉基 書名︰劉伯溫兵法

    【原文】

    凡騎兵與步兵戰者,苦遇山林險阻、陂澤之地,疾行急去,是必敗之地,勿得與戰。欲戰須得平易之地,進退無礙,戰則必勝。法曰︰易地則用騎。

    《五代史》︰唐莊宗救趙,與梁軍相拒于柏鄉五里營,于野河北。晉兵少,梁將王景仁將兵雖多,而精銳者亦少。晉軍望之色動,周德威勉其眾曰︰“此汴宋ヾ佣敗耳。”退而告之。莊宗曰︰“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戰,今若不乘勢而急擊之,使敵人識我之眾寡,則計無所施矣。”德威曰︰“不然,趙人皆守城而不能野戰;吾之取勝,利在騎兵。蓋平原曠野之中,騎兵之所長也;今吾軍于河上,迫近營門,非吾之所長也。”莊宗不悅,退臥帳中,諸軍無敢入見者。德威乃請監軍張承業曰︰“王怒。老將不速戰,非怯也。且吾兵少而臨賊營門,所恃者一水隔耳;使梁得舟筏渡河,吾無類矣。不如退軍邑,誘敵出營,擾而勞之,可以策勝也。”承業入言曰︰“德威老將知兵,願無忽其言。”莊宗遽起曰︰“吾方思之耳。”已而德威獲梁游兵,問景仁何為,曰︰“治舟數百,將以為浮梁。”德威乃與俱見。莊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軍邑。德威乃遣騎三百,扣梁營挑戰,自以勁兵三千繼之。王景仁怒,悉以其軍出。德威與之轉斗十里,至于南,兩軍皆陣,梁軍橫亙六七里,莊宗策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淺草,可前可卻,真吾制勝之地也。”乃使人告德威曰︰“吾當原戰。”德威又諫曰︰“梁軍輕出而遠來與吾轉戰,其來既速,必不暇齋糧糗;縱其能齋,有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馬饑渴,其軍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至未申時,梁軍中塵煙大起,德威鼓噪而進,梁軍大敗。

    【注釋】

    ヾ汴宋︰轉五代朱溫的梁王朝。因梁朝建都汴京,朱溫又為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因此,晉軍蔑稱其為汴宋。

    【譯文】

    騎兵與步兵作戰,如果遇到山林險阻或水窪的地形時,應急速離去。這些地形是騎兵的必敗之地,不能與敵交戰。騎兵作戰必須在平坦的地形上,進退沒有障礙,這樣才能每戰必勝。兵法說︰平坦地形才可使用騎兵。

    《五代史》記載︰唐莊宗李存勖救趙時,與梁軍于柏鄉(在河北省滏陽河流域)五里營相對峙。晉軍兵少,列陣于河的北邊;梁將王景仁手下兵將雖多,但精兵良將卻很少。晉軍看到梁軍的兵多,感到有些害怕。周德威鼓勵部下說︰“這些梁軍是容易打敗的。”德威返回本營向莊宗報告了這些情況,莊宗說︰“我率領孤軍千里出戰,只有速戰速決才有利;如果現在不乘勢立即發動進攻,敵人一旦知道了我們的兵力少于他們,我們就無計可施了。”德威說︰“這倒不一定。趙國人善于守城而不善于在野外作戰;我們要想取勝,優勢在于騎兵。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騎兵作戰容易發揮自己的長處;現在我軍駐扎在河邊,迫近敵人營壘,這不利于發揮我們的優勢。”莊宗听了心里很不高興,退回後帳休息,全軍上下沒有一個人敢去見他,周德威于是請來監軍張承業說︰“晉王發怒了。我不想速戰,並不是因為害怕。我軍兵力少,又接近敵人的營壘,所以依賴的只有一條河的距離,如果梁軍得到了船和木筏而渡河的話,我們就沒命了。不如退兵到城(今河北相鄉縣北),引誘敵軍出營,不斷騷擾使他疲勞,這是可以取勝的策略。”承業入見莊王說︰“周德威是老將了,熟知兵法,希望您不要輕視他的話。”莊宗忙起來說︰“我剛才也是這樣想的。”隨後,周德威抓到了梁軍的一個散兵,審問他王景仁在干什麼,回答說︰“造了數百條船,將用船作搭浮橋的梁。”德威就帶俘虜一起去見莊宗。莊宗笑道︰“果真像你所預料的一樣。”于是將部分退到部城。周德威派遣騎兵300 人逼近梁軍營門挑戰,自己帶領精銳部隊跟隨在後邊。王景仁大怒,率部隊傾巢而出。周德威與他們邊戰邊退,展轉10 里,一直到了城南。雙方軍隊在這里都擺開了陣勢,梁軍縱橫連綿六七里。莊宗策馬登高一望,高興地說︰“寬廣的平原,草長得也不深,可進可退,這真是我克敵制勝的好地方!”于是派人告訴德威說︰“我們應該和他決戰了。”周德威又諫阻說︰梁軍輕率出兵遠途奔襲來與我作戰,來得這麼急速,一定顧不上帶足糧食;即使帶了一些糧食也沒有時間吃,不到中午,人馬就會饑渴,一定會退軍;等他撤退時再追擊他,我必然能大獲全勝。”不到未申時刻(下午4 點左右),梁軍陣中煙塵彌漫,周德威令部隊擊鼓進攻,梁軍大敗而去。


如果你對劉伯溫兵法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劉伯溫兵法》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