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說
《廣雅》曰︰講,讀也。
《說文》曰︰講,和解也。
《易》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論語》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漢書》曰︰夏侯勝每講,常謂諸生曰︰"士病不能明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學經不明,不如歸耕。"
又曰︰孔光居公輔位,前後十七年,時會門下諸生講問疑難,舉大義。其弟子多成就為博士。
又曰︰董仲舒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以次授業,或莫見其面。
又曰︰班伯為中常侍。成帝方向學,鄭寬中與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授焉。
又曰︰元帝時,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充宗乘貴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有薦朱雲者,召入,攝齋升堂,抗首而說,音動左右。既論難,連柱五鹿君。(文穎曰︰柱,閣也。)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岳岳,朱雲折其角。"由是為博士,遷杜陵令。
又《西京雜記》曰︰長安有儒生惠莊,聞朱雲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嘆息曰︰"繭栗犢反能爾耶!吾終恥溺死溝中。"遂裹糧從雲。雲與言,莊不能對。逡巡而去,拊心語人曰︰"吾口不能遽談,此中多有。"
《東觀漢記》曰︰朱 字仲先。初,光武學長安,時過朱 , 嘗留上。須講竟,乃談語。及車駕幸 家,問︰"主人得無去我講乎?"
又曰︰建初四年,詔諸儒會白虎觀,講五經同異。
又曰︰桓榮為博士。顯宗即位,乘輿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杖,會百官數百人,天子親自執業。
又曰︰桓榮拜議郎,入侍太子,每朝會,輒令榮於公卿前敷奏經書。帝稱善。
又曰︰顯宗親於闢雍自講所制《五行章句》,已復令桓郁說一篇。上謂郁曰︰"我為孔子,卿為子夏,起我者,商也。"又問郁曰︰"子幾能傳學?"郁曰︰"臣子皆未能傳。覺孤兄子一人學方起。"上曰︰"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
又曰︰楊政字子行,治《梁丘易》,與京兆祁聖元同好,俱名善說。京師號曰︰"說經鏘楊子行,論難`ぼ祁聖元。"又周舉字宣光,姿貌短陋,而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京師語曰︰"五經縱橫周宣光"也。
又曰︰井丹字大春,通五經。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紡綸,井之大春。"
又陳ㄗ志 冢 鰲逗 貳J庇鐫唬 quot;關東說詩陳君期。"
又曰︰魯平字叔陵,兼通五經。關東號曰︰"五經復興魯叔陵"也。
又曰︰賈逵字景伯,能講《左氏》及五經本文,以大小夏侯《尚書》教授。諸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
《後漢書》曰︰鄭玄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於玄。玄日夜尋誦,未嘗怠倦。會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玄善算,乃召見於樓下。玄因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又盧植於馬融受學,融列女樂於前,植侍講數年,未曾轉眄。馬融是以敬之。
又曰︰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造使要鄭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座。玄身八尺,飲酒一斛,秀眉明目,容儀溫偉。紹客多豪俊,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
謝承《後漢書》曰︰董春字紀陽。少好學,究極聖旨。後還歸,立精舍,遠方門徒學者常數百人。諸生每升講堂,鳴鼓三通,橫經捧手請問者百人,追隨上堂難問者百餘人。
又曰︰戴馮字次仲,征拜郎中。公卿大會,群臣就席,馮獨立。世祖問之,對曰︰"博士說經者皆不如臣,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正旦朝賀,帝令群臣說經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馮重五十席。京師諺曰"解經不窮戴侍中"。
《後漢書》曰︰丁鴻字孝公。少好《尚書》,十六能論難。永平中引見,說《文侯》一篇,賜衣被。章帝會諸儒白虎觀,上善鴻難說,號之曰"殿中無雙丁孝公"。
《魏書》曰︰文帝初在東宮,氛癘大起,時人凋傷。帝深感難,與素所敬者大理王朗書雲︰"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惟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癘數起,士人凋落,余獨何人,能全其壽?"故論撰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集諸儒於肅成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晉書》曰︰鄭沖為散騎常侍光祿勛,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貴鄉公講《尚書》,沖執經親授。
沈約《宋書》曰︰魏齊王每講肄經通,輒使太常釋奠先聖先師於闢雍。
又曰︰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至京師開館聚徒授教,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之。
《梁書》曰︰中宗於敬賢殿講《老子》,僕射王褒執經,百僚皆預講席。中宗談折 紓 湟猿擺剩 謐 呦喙私庖謾 br />
又曰︰沈峻字士嵩,武康人也。博通五經,尤長《周禮》。時吏部郎中陸與僕射徐勉書,薦峻曰︰"凡聖可講之書,必以《周官》立義。然則《周官》一書,實為群經源本。此學不傳,多歷年所,惟助教沈峻特精此書。"比日開講,群儒劉弧か蛐苤 澆災淳 倫 泵媸芤怠D 惶痙 宋藜溲砸病 quot;
又《伏曼容傳》曰︰宋明帝好《周易》,常集朝臣於清暑殿講,詔曼容執經。曼容素美風采,明帝恆以方嵇叔夜,使吳人陸探微畫叔夜像以賜之。為尚書外兵郎。嘗與袁粲罷朝會言玄理,時論以為一台絕。
又曰︰盧廣,範陽涿人。少明經,有儒術。天監中歸梁,位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遍講五經。時北來人儒學者有崔靈恩、孫詳、蔣顯,並聚徒講說,而音辭鄙拙,惟廣言論清雅,不類北人。僕射徐勉兼通經術,深相賞好。後為尋陽太守、武陵王長史,卒官。
又曰︰賀琛字國寶。幼孤,伯父 授其經業,一聞便通義理。 異之,常曰︰"此兒當以明經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