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唐文 【送李願歸盤谷序】(韓愈)

類別︰集部 作者︰吳乘權、吳大職選編 書名︰古文觀止

    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1)。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2)。”友人李願居之。

    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3),進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5),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滿前(6),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7),秀外而惠中(8),飄輕裾(9),翳長袖(10),粉白黛綠者(11),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12),爭妍而取憐(1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14),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後;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15),刀鋸不加(16),理亂不知17),黜陟不聞(18)。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19),足將進而趑趄(20),口將言而囁嚅(21),處污穢而不羞,觸刑闢而誅戮(22),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23),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24);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25),廓其有容(26);繚而曲(27),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28)!”

    注釋︰

    (1)陽︰山的南面叫陽。盤谷︰在今河南濟源北二十里。

    (2)盤旋︰同“盤桓”,留連、逗留。

    (3)廟朝︰宗廟和朝廷。古代有時在宗廟發號施令。“廟朝”連稱,指中央政權機構。

    (4)進退︰這里指任免升降。

    (5)旗旄(m o)︰旗幟。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

    (6)才︰才能出眾的人。,同“俊”。

    (7)便(pi n)體︰美好的體態。

    (8)惠中︰聰慧的資質。惠,同“慧”。

    (9)裾(j )︰衣服的前後襟。

    (10)翳(y )︰遮蔽,掩映。

    (11)黛︰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12)負恃︰依仗。這里指自恃貌美。

    (13)憐︰愛。

    (14)惡(w )︰厭惡。

    (15)車服︰車輛與服飾,代指官職。古代以官職的品級高下,確定所用車子和服飾。

    (16)刀鋸︰指刑具。

    (17)理︰治。唐代避高宗李治的名諱,以“理”代“治”。

    (18)黜陟(ch  zh )︰指官吏的進退或升降。

    (19)形勢︰地位和威勢。

    (20)趑趄(z  j )︰躊躕不前。

    (21)囁嚅(ni  r )︰欲言又止的樣子。

    (22)刑闢(p )︰刑法。

    (23)昌黎︰韓氏的郡望。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標郡望。

    (24)稼(g )︰播種五谷,這里指種谷處。

    (25)窈(y o)︰幽遠。

    (26)廓其有容︰廣闊而有所容。其︰猶“而”。

    (27)繚(li o)︰屈曲。

    (28)徜徉(ch ng y ng)︰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

    (29)茹︰吃

    (30)適︰舒適。

    (31)毀︰毀謗。

    (32)維︰束縛。

    (33)濯︰洗滌。

    (34)安︰安逸。

    (35)熟若︰倒不如。

    (36)無憂于其心︰心中無憂無慮。

    譯文︰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盤谷。盤谷中間,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煙稀少。有人說︰“因為這山谷環繞在兩山之間,所以稱作‘盤’。”也有人說︰“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阻塞,是隱者盤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願就住在這里。

    李願說︰“人們稱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號施令。他們到了朝廷外面,便樹起旗幟,陳設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從塞滿道路,負責供給的僕役各自拿著物品,在路的兩邊飛快奔跑。他們高興時就隨意賞賜,發怒時就任情處罰。他們跟前聚集著很多才能出眾的人,論古說今,贊揚他們的美德,這些話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厭煩。那些眉毛彎彎,面頰豐腴,聲音清脆,體態美好,外貌秀麗,資質聰慧,起舞時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後房中清閑地住著,自恃貌美,忌妒別的姬妾得到寵愛;爭著比美,一心要獲取主人的憐愛。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權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啊!我並非厭惡這些而躲開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僥幸得到啊!

    “窮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處眺望遠方,在繁茂的樹下整日悠然靜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滌,保持自身的潔淨。從山上采來的果子,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日常作息沒有定時,只要感到舒適就安于如此。與其當面受到贊譽,不如背後不受詆毀;與其肉體享受安樂,不如心中沒有憂慮。既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問天下的治亂,也不管官吏的升降。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時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為,我就這樣去做。

    “侍候在達官貴人的門下,在通往地位權勢的路上奔走,想要舉腳進門卻行止不定,想要開口說話卻欲言無聲。處于污濁低下的地位而不知羞恥,觸犯了刑法而受到誅殺。希冀著獲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機會,直到老死才罷休。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還是不好啊!”

    昌黎韓愈听了李願的話,稱贊他講得有氣魄。給他斟上酒,並為他作一首歌︰“盤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盤谷的土地,可以播種五谷。盤谷的泉水,可以用來洗滌,可以沿著它去散布。盤谷地勢險要,誰會來爭奪你的住所?谷中幽遠深邃,天地廣闊足以容身;山谷回環曲折,象是走了過去,卻又回到了原處。啊!盤谷中的快樂啊,快樂無窮。虎豹遠離這兒啊,蛟龍逃避躲藏。鬼神守衛保護啊,呵斥禁絕不祥。有吃有喝啊長壽而健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麼奢望?用油抹我的車軸啊,用糧草喂我的馬,隨著你到盤谷啊,終生在那里優游徜徉。”

    賞析︰

    這篇序文寫于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當時韓愈34歲,離開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792年(貞元八年)中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韓愈一直為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願歸盤谷隱居之機,寫下這篇贈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

    作者借李願之口,描繪出三種人︰一是“坐于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二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三是趨炎附勢、投機鑽營的小人。通過對比,對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權貴之徒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對友人的隱居之志大加贊賞。文章最後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濃郁的抒情筆調,詠嘆、贊美、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

    韓愈的贈序非常有名,這篇尤為歷代稱道。甦軾《跋退之送李願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比《師說》早一年,風格卻大不相同;讀者閱讀時可結合這兩篇文章各自的寫作背景,在內容和寫法上做一些比較。


如果你對古文觀止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古文觀止》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