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禹貢第四

類別︰經部 作者︰不詳 書名︰尚書

    禹敷土(1),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2)。

    冀州(3);既載壺口(4),治梁及岐(5)。既修太原(6),至于岳陽(7)。覃懷}績(8),至于衡漳(9)。厥土惟白壤(10),厥賦惟上上(11),錯(12),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13),大陸既作(14)。島夷皮服(15),夾右碣石入于河(16)。

    濟、河惟賈藎7)︰九河既道(18),雷夏既澤(19),選 諢嵬 0)。桑土既蠶(21),是降丘宅土(22)。厥土黑墳(23),厥草惟繇(24),厥木惟條(25)。厥土惟中下,厥賦貞(26),作十有三載乃同(27)。厥貢漆絲(28),厥篚織文(29)。浮于濟、漯,達于河(30)。

    海、岱惟青州(31)︰芬募嚷裕2),濰、淄其道(33)。厥土白墳,海濱廣斥(34)。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35),海物惟錯(36)。岱畎絲、ぉΑき傘 質 7)。萊夷作牧(38)。厥篚絲(39)。浮于汶(40),達于濟。

    海、岱及淮惟徐州(41)︰淮、沂其V(42),蒙、羽其藝(43),大野既豬(44),東原}平(45)。厥土赤埴墳(46),草木漸包(47)。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48),羽畎夏翟(49),嶧陽孤桐(50),泗濱浮磬(51),淮夷珠暨魚(52)。厥篚玄縴縞(53)。浮于淮、泗,達于河(54)。

    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55),陽鳥攸居(56)。三江既入(57),震澤}定(58)。既敷(59),厥草惟夭(60),厥木惟喬(61)。厥土惟涂泥(62)。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63),瑤、琨、、、齒、革、羽、毛惟木(64)。島夷卉服(65)。厥篚織貝(66),厥包橘柚(67),錫貢(68)。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荊及衡陽惟荊州(69)︰江、漢朝宗于海(70),九江孔殷(71),沱、潛既道(72),雲土、夢作V(73)。厥土惟涂泥(74),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o、栝、柏(75),礪、砥、、丹惟、6)。三邦}貢厥名(77),包匭菁茅(78),厥篚玄組(79),九江納錫大龜(80)。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81),至于南河(82)。

    荊、河惟豫州(83)︰伊、洛、e、澗既入于河(84),滎波既豬(85)。導渮澤(86),被孟豬(87)。厥土惟壤,下土墳壚(88)。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 、(89),厥篚縴、纊(90),錫貢磬錯(91)。浮于洛,達于河。

    華陽、黑水惟梁州(92)︰岷、蠹紉眨3),沱、潛既道。蔡、蒙旅平(94),和夷}績(95)。厥土青黎(96),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97)。厥貢、鐵、銀、鏤、、磬、熊、羆、狐、狸(98)。織皮、西傾因桓是來(99)。浮于潛,逾于沔(100),入于渭,亂于河(101)。

    黑水、西河惟雍州(102)︰弱水既西(103),涇屬渭I(104),漆沮既從(105),灃水攸同(106)。荊、岐既旅(107),終南、灃物,至于鳥鼠(108)。原隰}績(109),至于豬野(110)。三危既宅(111),三苗丕敘(112)。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琳、瑯(113)。浮于積石(114),至于龍門、西河(115),會于渭I。織皮昆侖、析支、渠搜(116),西戎即敘(117)。

    導岍及岐,至于荊山(118),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119)。}柱、析城至于王屋(120)。太行、恆山至于碣石(121),入于海。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122)。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123)。導筅V劣誥I劍24)。內方至于大別(125)。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126)。

    導弱水至于合黎(127),餘波入于流沙(128)。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129);東至于}柱;又東至于孟津(130);東過洛I,至于大桑31);北過降水(132),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133),同為逆河(134),入于海。筅5佳35),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136);過三蹋37),至于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138),入于海。岷山導江,東別為沱(139);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140);東北(141),會于匯(142);東為中江(143),入于海。導W水(144),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145);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渮;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147),東入于海。導渭自鳥鼠同穴(148),東會于灃,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導洛自熊耳,東北,會于澗、e;又東,會于伊;又東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既宅(149),九山刊旅(150),九川滌源(151),九澤既陂(152),四海會同(153)。六府孔修(154),庶土交正(155),}慎財賦(156),咸則三壤成賦(157)。中邦錫土、姓(158),祗台德先(159),不距朕行(160)。五百里甸服(161)。百里賦納總(162),二百里納(163),三百里納秸服(164),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165)。百里采(166),二百里男邦(167),三百里諸侯(168)。五百里綏服(169)。三百里揆文教(170),二百里奮武衛(171)。五百里要服(172)。三百里夷(173),二百里蔡(174)。五百里荒服(175)。三百里蠻(176),二百里流(177)。東漸于海(178),西被于流沙(179),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180)。禹錫玄圭(181),告厥成功。

    【注釋】

    (1) 敷︰分,敷土即分別九州的土地。

    (2) 隨︰行走。刊︰砍伐。奠︰定,以山川定界域。

    (3) 冀州︰鄭玄說︰“兩河間曰冀州。”在今山西與河北西部。堯時的政治中心。

    (4) 載︰事,施工。壺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縣南。

    (5) 梁︰山名,在今陝西韓城縣西。岐︰通歧,山的支脈。日本人所寫《史記》殘卷作歧。

    (6) 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帶,汾水上游。

    (7) 岳陽︰《水經•汾水注》︰“《禹貢》所謂岳陽,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在今山西霍縣東,汾水所經之地。陽,山的南面。

    (8) 覃懷︰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陽一帶。}︰致,獲得。績︰功績。

    (9) 衡︰通橫。《孔傳》說︰“漳水橫流入河。”所以說橫漳。漳水在覃懷之北。

    (10) 厥︰其,指冀州。惟︰為。壤︰柔土。

    (11) 賦︰賦稅。上上︰《禹貢》將賦稅和土質分為九等,上上是第一等。

    (12) 錯︰雜。

    (13) 恆︰A水。衛︰滹沱河。從︰順著河道。

    (14) 大陸︰澤名,在今河北巨鹿縣西北。作︰治理。

    (15) 島夷︰住在海上的東方民族。

    (16) 夾︰近,接近。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撫寧、昌黎二縣。

    (17) 濟︰水名。源出河南濟源縣,漢代在今河南武陟縣流入黃河,又向南溢出,流向山東,與黃河平行入海。兗州︰今河北、山東境。

    (18) 九河︰黃河流到兗州,分為九條河。鄭玄說︰“九河之名︰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甦、簡、潔、鉤盤、鬲津。”道︰疏導。

    (19) 雷夏︰澤名,在今山東渮澤東北。

    (20) 眩夯坪擁鬧 鰨 唁蚊稹>冢押擁鬧 鰨 蹭蚊鵒恕;嵬 夯岷狹魅肜紫腦蟆br />
    (21) 桑土︰鄭玄說︰“其地尤宜蠶桑,因以名之。”蠶︰養蠶。

    (22) 是降丘宅土︰是,于是。降,下。宅,居。

    (23) 墳︰馬融說︰“有膏肥也。”

    (24) 繇︰茂盛。

    (25) 條︰長。

    (26) 貞︰《孔疏》說︰“貞即下下,為第九也。”

    (27) 乃同︰才與其它八州相同。

    (28) 漆絲︰《孔傳》︰“地宜漆林,又宜養蠶。”

    (29) 厥篚織文︰篚,竹器。《孔傳》說︰“織文,錦綺之屬,盛之筐篚而貢焉。”

    (30) 漯︰水名,黃河的支流。

    (31) 海︰今渤海。岱︰泰山。青州︰今山東半島。

    (32) 芬模旱孛B裕褐巍br />
    (33) 濰、淄︰二水名,在今山東。道︰疏通。

    (34) 斥︰鄭玄說︰“斥謂地堿鹵。”《說文》︰“鹵,堿地。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

    (35) ︰細葛布。

    (36) 錯︰《孔傳》說︰“雜,非一種。”

    (37) 畎︰山谷。翰喚嶙擁拇舐欏GΓ何#8)萊夷作牧︰《孔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胡渭說︰“今萊州、登州二府皆禹貢萊夷之地。”

    (38) ︰山桑,柞樹。

    (39) 汶︰水名。在今山東。

    (40) 海︰指黃海。淮︰淮河。徐州︰今江甦、安徽北部,山東南部。

    (41) 沂︰沂水,在山東。V︰治。

    (42) 蒙︰山名,在山東蒙陰縣西南。羽︰羽山,在今江甦贛榆縣西南。藝︰種植。

    (43) 大野︰巨野澤,在山東巨野縣。豬︰瀦,水停聚的地方。

    (44) 東原︰今山東東平縣地,在汶水濟水之間。}︰致,得到。平︰治理。

    (45) 埴︰《孔傳》說︰“土粘曰埴。”

    (46) 漸包︰滋長而叢生。又寫作浙苞。

    (47) 土五色︰五色土,《孔傳》說︰“王者封五色土為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

    (48) 羽︰羽山。畎︰山谷。夏︰大。翟︰山雉,羽毛可作裝飾品。

    (49) 嶧︰嶧山,在江甦邳縣境。陽︰山的南面。孤桐︰特生的桐木。

    (50) 泗︰水名,源出今山東泗水縣,下流入淮河。浮磬︰一種可以作磬的石頭。

    (51) 珠︰蚌所產之珠。

    (52) 玄︰黑色。縴︰細繒,綢。縞︰白繒,絹。

    (53) 達于河︰金履祥說︰“達于河,《古文尚書》作達于渮。《說文》引《書》亦作渮。今俗本誤作河耳。渮澤水與濟水相通。”

    (54) 彭蠡︰今鄱陽湖。豬︰瀦,水停聚。

    (55) 陽鳥︰曾運乾說︰“鳥當讀為島,《說文》所謂‘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是也。本經皆假鳥為之。島夷皮服、島夷卉服,古今文本皆作鳥。陽島,即揚州附近海岸各島。大者則台灣、海南是也。雲陽島者,南方陽位也。”

    (56) 三江︰岷江、漢水與彭蠡。鄭玄說︰“三江,左合漢為北江,會彭蠡為南江,岷江居其中則為中江。”入︰入海。

    (57) 震澤︰江甦太湖。}定︰獲得安定。

    (58) ︰小竹。︰大竹。

    (59) 夭︰茂盛。

    (60) 喬︰高大。

    (61) 涂泥︰潮濕的泥土。

    (62) 金三品︰王肅說︰“金、銀、銅也。”

    (63) 瑤︰美玉。琨︰美石。齒︰象牙。革︰犀皮。羽︰鳥羽。毛︰旄牛尾。惟︰與,和。《經傳釋詞》︰“惟,猶與也,及也。”

    (64) 島夷︰沿海各島的人。卉服︰草服,簑衣草笠之屬。

    (65) 織貝︰貝錦。

    (66) 包︰包裹。

    (67) 錫貢︰黃式三曰︰“錫亦貢也。”

    (68) 荊︰山名,在今湖北南漳縣。衡︰山名,在今湖南衡山縣。

    (69) 朝宗︰諸侯朝見天子,春天朝見叫朝,夏天朝見叫宗。這里比喻長江漢水歸向大海。

    (70) 九江︰《蔡傳》說︰“九江,即今之洞庭也。”孔︰大。殷︰定。

    (71) 沱、潛︰沱水,長江的支流,在今湖北枝江縣。潛水,漢水的支流,在今湖北潛江縣。

    (72) 雲土、夢︰即雲夢,二澤名。杜預注《左傳》說︰“江南為雲,江北為夢。”作︰指耕作。V︰治理。

    (73) 毛︰旄,旄牛尾。

    (74) ~︰椿樹。o︰柘木,可做弓。栝︰檜樹。

    (75) 礪︰粗磨刀石。砥︰細磨刀石。︰石制的箭鏃。丹︰丹砂。︰《孔傳》說︰“美竹。”耗久 勺骷恕br />
    (76) 三邦︰《孔傳》說近澤三國。名︰名產。

    (77) 包︰包裹。匭︰楊梅。菁茅︰《管子•輕重篇》︰“江淮之間,一茅三脊,名曰菁茅。”

    (78) 玄︰赤黑色。︰黃赤色。玄,指采色絲綢。璣組︰璣,不圓的珠。組,絲帶。璣組,珍珠串。

    (79) 納︰入。錫︰賜,貢獻。

    (80) 逾︰越。舍舟陸行叫逾。

    (81) 南河︰顏師古說︰“在冀州南。”指洛陽鞏縣一帶的河。

    (82) 荊︰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西北。

    (83) 伊︰水名,源出今河南盧氏縣。洛︰水名,源出今陝西洛南縣。e︰水名,源出今河南孟津縣。澗︰水名,源山今河南澠池縣。

    (84) 滎波︰即滎播,澤名,在今河南滎陽縣境。豬︰瀦,聚水。

    (85) 導︰通道,疏通。渮澤︰在今山東定陶縣。

    (86) 被︰讀為陂,修築堤坊。孟豬︰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

    (87) 壚︰剛土。

    (88) ︰麻。

    (89) 纊︰綿。

    (90) 磬錯︰玉磬的石頭。

    (91) 華︰華山。黑水︰眾說不一,陳澧認為是怒江。

    (92) 岷︰岷山,在四川北部。螅筅I劍 諫攣髂肯匚鞅薄R眨褐巍br />
    (93) 蔡︰峨嵋山。蒙︰山名,在今四川雅安北。旅︰治。

    (94) 和︰水名,胡渭認為是崴  唇翊蠖珊印br />
    (95) 青︰黑。黎︰疏散。

    (96) 三錯︰《孔傳》說︰“雜出第七第九三等。”

    (97) ︰美玉。鏤︰鋼鐵。

    (98) 織皮︰西戎之國。西傾︰山名,在甘肅青海交界處。桓︰桓水,即白水,今名白龍江。

    (99) 沔︰漢水的上游。

    (100) 亂︰橫渡。

    (101) 西河︰冀州西邊的黃河。(103)弱水︰又叫張掖河。西流入居延海。

    (102) 涇、渭︰都是陝西的大河。涇水流入渭水處叫渭I。屬︰注入。

    (103) 漆沮︰即洛水,漆沮流入洛水,所以洛水又叫漆沮。

    (104) 灃水︰流入渭河。同︰會合。

    (105) 荊︰荊山,在今陝西富平縣西南,與湖北的荊山不同。岐︰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旅︰治理。

    (106) 終南︰今稱秦嶺。 錚禾 咨健D袷螅荷矯 誚窀仕轡莢聰匚髂稀br />
    (107) 原隰︰指地,今之縣和旬邑縣。

    (108) 豬野︰澤名,在今甘肅民勤縣。

    (109) 三危︰山名。鄭玄說︰“三危山在鳥鼠西,南當岷山。”

    (110) 三苗︰《史記•五帝本紀》說︰“舜遷三苗于三危。”敘︰順。

    (111) 球︰美玉。琳︰美石。瑯︰似珠之玉。

    (112) 積石︰山名,在今青海西寧西南。

    (113) 龍門︰山名,在今陝西韓城縣東北。

    (114) 析支︰山名,在今青海西寧西南。渠搜︰山名。

    (115) 西戎︰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總稱。即︰就。

    (116) 導︰通道,開通道路。岍︰山名,在今陝西隴縣。岐︰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荊︰荊山,在今陝西富平。

    (117) 壺口︰山名,在今山西吉縣。雷首︰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太岳︰霍太山。

    (118) }柱︰即三門山,在今山西平陸縣。析城︰山名,在今山西陽城縣。王屋︰山名,在今山西垣曲縣。

    (119) 太行︰山名,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處。恆山︰在今河北曲陽縣,古稱北岳。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撫寧二縣交界處。

    (120) 朱圉︰山名,在今甘肅甘谷縣。太華︰即華山,古稱西岳。

    (121) 熊耳︰山名,在今河南盧氏縣。外方︰即嵩山,古稱中岳。桐柏︰山名,在今河南桐柏縣。陪尾︰山名,在今湖北安陸縣。

    (122) 荊山︰今湖北南漳縣西南。

    (123) 內方︰山名,在今湖北鐘祥縣西南。大別︰即大別山。

    (124) 九江︰洞庭湖。敷淺原︰廬山,曾運乾說。

    (125) 導︰疏導。合黎︰山名,在今甘肅山丹、張掖、高台、酒泉之北。

    (126) 餘波︰下游。流沙︰鄭玄引《地理志》說︰“流沙在居延西北,名居延澤。”流沙指居延澤一帶的沙漠。

    (127) 華陰︰華山的北面。

    (128) 孟津︰今河南孟津縣。

    (129) 大桑荷矯 誚窈幽峽O匚髂稀br />
    (130) 降水︰指漳、洚合流的漳水,在今河北曲周肥鄉間進入黃河。

    (131) 播︰分布。九河︰指兗州之九河。

    (132) 同為逆河︰同,合。下游又合而名為逆河。

    (133) 漾︰漢水上游。

    (134) 滄浪︰即漢水。三蹋褐P擔骸八  誚 木沽杲紜!本沽輳 裰 酉欏br />
    (135) 北江︰即漢水。

    (136) 沱︰長江的支流。

    (137) 東陵︰舊注認為是漢代盧江郡金蘭縣西北的東陵鄉。

    (138) ︰水斜流著。

    (139) 匯︰曾運乾說︰“匯為淮之假借字……江淮本通。”

    (140) 中江︰指岷江。

    (141) W︰水名。濟水的上游。

    (142) 溢︰水動蕩奔突而出。滎︰滎澤,漢代已成平地。

    (143) 陶丘︰在今山東定陶縣。

    (144) 東會于泗沂︰沂水流入泗水,泗水流入淮河。淮河在今江甦阜寧縣東入海。

    (145) 鳥鼠同穴︰山名,即鳥鼠山。

    (146) ︰可以定居的地方。宅︰居住。

    (147) 九山︰上文所舉的九條山脈。刊︰削除。旅︰道。

    (148) 九川︰上文所舉的九條河流。滌源︰疏通水源。

    (149) 九澤︰上文所舉的九個湖澤。陂︰修築堤坊。

    (150) 四海︰《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會同︰會同京師,指進貢的道路暢通了。

    (151) 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孔︰很。修︰治理。

    (152) 交︰《孔傳》︰“俱也。”正︰征。

    (153) }︰定,規定。

    (154) 則︰準則。三壤︰上中下三等土壤。成︰定。

    (155) 中邦︰中央之國,指天子之邦。錫︰賜。

    (156) 祗︰敬。台︰以。

    (157) 不距朕行︰鄭玄說︰“不距違我天子政教所行。”

    (158) 甸服︰古代在天子領地外圍,每五百里為一服役地帶,按遠近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胡渭說︰“五千里內皆供王事,故通謂之服,而甸服則主為天子治田出谷者也。”

    (159) 納︰交納。總︰指禾的總體。

    (160) ︰《孔疏》說︰“謂禾穗也。”

    (161) 秸服︰帶稃的谷。

    (162) 侯服︰江聲說︰“侯之言候,候順逆,兼司候王命。”

    (163) 采︰事,指替天子服差役。

    (164) 男邦︰男,任。男邦,擔任國家的差事。

    (165) 諸侯︰《孔傳》說︰“同為王者斥候。”《孔疏》說︰“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

    (166) 綏服︰《孔傳》說︰“安服王者之政教。”指替天子做安撫的事。

    (167) 揆文教︰《孔傳》說︰“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168) 奮武衛︰奮揚武威保衛王者。

    (169) 要服︰要,約。接受王者約束而服事之,叫要服。

    (170) 夷︰平,謂相約和平相處。

    (171) 蔡︰法,謂相約遵守王法。

    (172) 荒服︰荒,遠。替天子守邊遠之區叫荒服。

    (173) 蠻︰鄭玄說︰蠻者,听從其俗,羈縻其人耳,故雲蠻。蠻之言緡也。”意思是維持隸屬關系。

    (174) 流︰鄭玄說︰“流謂夷狄流移,或貢或不。”意思是貢否不定。

    (175) 漸︰入。

    (176) 被︰及,到。

    (177) 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九字一句,謂北方南方和聲教皆止于夷狄之區。

    (178) 錫︰賜,被賜。玄圭︰玄色的瑞玉。

    【譯文】

    禹分別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冀州︰從壺口開始施工以後,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脈。太原治理好了以後,又治理到太岳山的南面。覃懷一帶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橫流入河的漳水。這州的土是白壤,賦稅是第一等,也夾雜著第二等,這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恆水、衛水已經順著河道而流,大陸澤也已治理了。島夷的人用皮服來進貢,先接近右邊的碣石山,再進入黃河。

    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黃河下游的九條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經成了湖澤,閹 途謁 岷狹鶻死紫腦蟆T災稚J韉牡胤蕉家丫 希 謔僑嗣譴由角鶘習嵯呂醋≡諂降厴稀U飫 耐林視趾謨址剩 飫 牟菔敲  模 飫 氖魘切蕹イ摹U飫 奶 厥塹諏齲 乘笆塹誥諾齲 髁聳 瓴龐肫淥爍鮒菹嗤 U飫 墓蔽鍤瞧岷退浚 褂杏彌窨 白諾牟食瘛=鋇奈鍥反蛹盟  鶿 舜 交坪印br />
    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芬鬧衛硨靡院螅   妥退 慘丫 柰 恕U飫 耐劣職子址剩 1哂幸黃 憒蟺難渭畹亍U飫 奶鍤塹諶齲 乘笆塹謁牡取U飫鎝鋇奈鍥肥茄魏拖父鴆跡 2範嘀佷嘌;褂刑┤焦鵲乃俊 舐欏ぐき珊推嫣氐氖 貳@騁囊淮梢苑拍痢U飫鎝鋇奈鍥肥怯每 暗淖醪縴俊=鋇拇 淮魚   郊盟 br />
    黃海、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以後,蒙山、羽山一帶已經可以種植了,大野澤已經停聚著深水,東原地方也獲得治理。這里的土是紅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斷滋長而叢生。這里的田是第二等,賦稅是第五等。進貢的物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雞,嶧山南面的特產桐木,泗水邊上的可以做磬的石頭,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魚。還有用筐子裝著的黑色的細綢和白色的絹。進貢的船只從淮河、泗水,到達與濟水相通的荷澤。

    淮河與黃海之間是揚州︰彭蠡澤已經匯集了深水,南方各島可以安居。三條江水已經流入大海,震澤也獲得了安定小竹和大竹已經遍布各地,這里的草很茂盛,這里的樹很高大。這里的土是潮濕的泥。田是第九等,賦是第七等,雜出第六等。進貢的物品是金、銀、銅、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犀皮、鳥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東南沿海各島的人穿著草編的衣服。這一帶把貝錦放在筐子里,把橘柚包起來作為貢品。這些貢品沿著長江、黃海到達淮河、泗水。

    荊山與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長江、漢水象諸侯朝見天子一樣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潛水疏通以後,雲夢澤一帶可以耕作了。這里的土是潮濕的泥,這里的田是第八等,賦是第三等。這里的貢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銀、銅,椿樹、柘樹、檜樹、柏樹,粗磨石、細磨石、造箭鏃的石頭、丹砂和細長的竹子、盡H鮒詈罟彼塹拿 昧說難蠲貳ぁ濟  霸誑 永 牟噬 砍窈鴕淮  惱渲欏>漚 貝蠊輟U廡└逼反映ガ   ぉ彼  核 醬錆核 嫌危 淖唄鉸返鉸逅  俚僥蝦印br />
    荊山、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e水和澗水都已流入洛水,又流入黃河,滎波澤已經停聚了大量的積水。疏通了渮澤,並在孟豬澤築起了堤防。這里的土是柔軟的壤土,低地的土是肥沃的黑色硬土。這里的田是第四等,賦稅是第二等,雜出第一等。這里的貢物是漆、麻、細葛、麻,用篚裝的綢和細綿,又進貢治玉磬的石頭。進貢的船只從洛水到達黃河。

    華山南部到怒江之間是梁州︰岷山、筅I街衛硪院螅  ぉ彼 慘丫 柰 恕6腡疑健 繕街衛硨螅 鴕囊淮踩〉昧酥衛淼墓π⑴U飫 耐潦鞘杷傻暮諭粒 飫 奶鍤塹諂叩齲 乘笆塹詘說齲 乖映齙諂叩群偷誥諾取U飫 墓蔽鍤敲烙瘛ぎ  仗 骷叩氖 貳 唷 塴  塴 輟 懊 V ォ臀髑閔降墓蔽鋂刈嘔桿 礎=鋇拇 恍杏誶彼  緩罄氪 習堵叫校 俳脬嫠  轎妓  詈蠛岫晌妓 醬 坪印br />
    黑水到西河之間是雍州︰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涇河流入渭河之灣,漆沮水已經會合洛水流入黃河,灃水也向北流同渭河會合。荊山、岐山治理以後,終南山、 鍔揭恢鋇僥袷笊蕉嫉玫攪酥衛懟T 艫鬧衛砣〉昧順杉  劣謚硪霸笠駁玫攪酥衛懟HI揭丫 梢躍幼。 緹桶捕 恕U飫 耐潦腔粕 模 飫 奶鍤塹諞壞齲 乘笆塹諏取U飫 墓蔽鍤敲烙瘛 朗 橢楸Α=鋇拇 淮踴 礁澆幕坪櫻 醬 擰ぐ骱櫻 氪游己幽媼鞫系拇 換岷顯諼己右員薄V イ娜嗣穸 釉誒Ц亍ぐ鮒⑴ぉ訝較攏 魅指髯寰桶捕ㄋ炒恿恕br />
    開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達荊山,越過黃河。又開通壺口山、雷首山,到達太岳山。又開通}柱山、析城山,到達王屋山。又開通太行山、恆山,到達碣石山,從這里進入渤海。

    開通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到達太華山。又開通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達陪尾山。

    開通筅I降醬錁I健?  詵繳降醬鉲蟊鶘健? ㄡ荷降哪廈嫻醬錆饃劍 賜И醬  健J柰ㄈ跛 膠俠梟劍 掠瘟韉繳襯 J柰 謁 餃I劍 魅 蝦!J璧薊坪櫻 踴 嬌 跡 醬 派劍輝儐蚰系醬  降謀泵媯輝儐蚨 醬}柱山;又向東到達孟津;又向東經過洛水與黃河會合的地方,到達大分繕劍蝗緩笙蟣本 鄧  醬鉲舐皆螅揮窒蟣保 殖刪盤踔 鰨 倩岷銑梢惶蹌婧櫻 鶻蠛!4筅I嬌 際璧佳  蚨  晌 核 揮窒蚨 鰨 晌 桌慫 瘓 趟  醬鉲蟊鶘劍 蚰狹鶻ガ O蚨  椿愕乃 信眢輝螅幌蚨  莆 苯  鶻蠛!4俞荷嬌 際璧汲ガ  蚨 磽夥殖 惶踔  莆  揮窒蚨 醬 き 瘓 賜И 醬鋃 輳輝儐蚨 斃邢蟣保 牖春踴岷希幌蚨 莆 薪  鶻蠛!J璧W水,向東流就稱為濟水,流入黃河,河水溢出成為滎澤;又從定陶的北面向東流,再向東到達渮澤縣;又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轉向東,流進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河,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向東流進大海。從鳥鼠同穴山開始疏導渭水,向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又向東經過漆沮水,流入黃河。從熊耳山開始疏導洛水,向東北,與澗水、灃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又向東北,流入黃河。

    九州由此統一了︰四方的土地都已經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都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了,九條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個湖澤都修築了堤防,四海之內進貢的道路都暢通無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處的土地都要征收賦稅,並且規定慎重征取財物賦稅,都要根據土地的上中下三等來確定它。中央之國賞賜土地和姓氏給諸侯,敬重以德行為先,又不違抗我的措施的賢人。國都以外五百里叫做甸服。離國都最近的一百里繳納連稈的禾;二百里的,繳納禾穗;三百里的,繳納帶稃的谷;四百里的,繳納粗米;五百里的繳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是侯服。離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擔任國家的差役;三百里的,擔任偵察工作。侯服以外五百里是綏服。三百里的,考慮推行天子的政教;二百里的,奮揚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三百里的,要和平相處;二百里的,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三百里的,維持隸屬關系;二百里的,進貢與否流動不定。東方進至大海,西方到達沙漠,北方、南方連同聲教都到達外族居住的地方。于是禹被賜給玄色的美玉,表示大功告成了。


如果你對尚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尚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