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雜文第十四  

類別︰集部 作者︰劉勰 書名︰文心雕龍

    《雜文》是《文心雕龍》的第十四篇,主要論述漢晉之間出現的幾種雜 體作品。《文心雕龍》全書有二十一篇論文體,《雜文》不列于文體論之末, 而在其中,是因為《雜文》中“文”(韻文)“筆”(散文)兼有。第十五 篇《諧隱》也是如此。《雜文》篇以上所論各體都屬于“文”類,《諧隱》 篇以下所論各體都屬于“筆”類。

    全篇分五段︰第一段概述《對問》、《七發》、《連珠》三種類型作品 的產生及其基本意義。第二段論述《對問》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 點。第三段論述《七發》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第四段論述《連 珠》這種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寫作特點。第五段講上述三種以外的種種雜文 名目,說明這些將分別在有關文體中論述。

    劉勰認為這些雜文是“文章之枝派”,不屬于文章的正體,寫這種東西 是文人從事寫作之余的一種游戲。這看法顯然是不正確的。當然,這和古代 作者大多不是用嚴肅的態度來寫這方面的作品有關。但正因古人寫這類作品 時,受傳統觀念的約束較少,比較隨便,因而用來“發憤以表志”或“戒膏 粱之子”等,更能起到正統文體所不能起的作用。尤其在藝術上,其豐富大 膽的想象虛構、小巧而鮮明的形象描繪,都獨 具其特點。劉勰雖局限于儒 家正統觀念,對這些認識不夠,但本篇也多少總結了一些“雖小而明潤”等 特點。

    (一) (原文)  智術之子 1,博雅之人,藻溢于辭 2,辭盈乎氣 3。苑囿文情 4,故日新 殊致 5。宋玉含才 6,頗亦負俗 7,始造《對問》8,以申其志 9;放懷寥廓10,氣實使之 11。及枚乘搞艷 12,首制《七發》13,腴辭雲措 14,夸麗風駭 15。蓋七竅所發 16,發乎嗜欲,始邪末正 17,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18。揚 雄罩思文闊 19,業深綜述 20;碎文瑣語,肇為《連珠》21,其辭雖小而明潤 矣。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注釋﹞

    1 術︰藝,才能。 2 藻︰文采。 3 辭︰唐寫本作“辯”。指善于言辭。 氣︰氣質。 4 苑囿(y u 右)︰聚養花木禽獸的園林,這里作動同用,指掌 握,駕馭。 5 殊致︰指達于不同的成就。 6 宋玉︰戰國時楚國作家。 7 負俗︰才高者為世俗所譏。 8 《對問》︰指宋玉的《對楚王問》,載《文 選》卷四十五。《對楚王問》中說,楚襄王問宋玉︰“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 也?”本文就是回答這個問題。 9 申︰陳述。 10 寥廓︰空闊。宋玉在《對 楚王問》中把自己比作風凰等,可上擊九千里而翱翔太空。11 之︰唐寫本作 “文”,譯文據“文”字。 12 枚乘︰字叔,西漢作家。ゅh 吃)︰發 布。 13《七發》用問答的形式講七件事。枚乘以後,傅玄、曹植、陸機等 摹仿這種形式的很多,形成漢魏以來常用的一種文體。《七發》載《文選》 卷三十四。 14 腴(y 于)︰肥美,這里指美好的文采。雲措︰形容作品的 大量出現。k︰同構。 15 夸︰華。風駭,如風之四起。陸機《皇太子宴玄 囿宣猷堂有令賦詩》“協風傍駭”,李善注引《廣雅》︰“駭,起也。”“協風傍駭”即和風四起。 16 七竅︰七孔,指人的二眼,雙耳,兩個鼻孔和口。 劉勰把“七發”和“七竅所發”聯系在一起,是一種含混的說法,《七發》 和“七竅”無關。 17 始邪末正︰邪,指《七發》的前幾段所講音樂的動听, 酒食的甘美等;正,指最後所講“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的“要言 妙道”。18 膏粱之子︰貴族子弟。膏粱︰肥肉美谷,喻指珍貴食物的享受者。19 揚雄︰字子雲,西漢末年文學家。覃(t n 談)︰深。文闊︰應作“文閣”。 文閣指漢代藏典籍的天祿閣,揚雄曾在天祿閣校書。 20 業︰職,引申為擅 長。綜述︰著述,指揚雄寫《太玄》、《法言》。 21 肇(zh o 照)︰始。《連珠》︰揚雄所作《連珠》,今不全,《全漢文》卷五十三輯得數條,連 珠是連貫如珠的意思,這種文體多用比喻來表達意旨。 22 暇豫︰閑樂。這 里有以寫作來消遣的錯誤看法。末造︰後期,這里是比喻文體的末流。

    ﹝譯文﹞

    聰明才智、博學高雅的人,他們的言辭富有文采,他們的氣質充滿著才 華,所以在寫作上賦采抒情,能不斷取得各種不同的新成就。楚國宋玉才高, 頗為一般人所不理解,首先寫作了《對楚王問》,用以表白他的高志;舒展 其胸懷于遼闊的太空,正是憑著氣質來支配文辭。到漢初枚乘進行艷麗的描 寫,開始創作了《七發》,豐富的文采,如彩雲結成,華麗的描寫,像和風 四起。人的眼耳口鼻所引起的,是各種各樣的嗜欲;《七發》開始講不正當 的嗜欲,最後講正當的願望,是為了用以告戒貴族子弟。曾經在天祿閣進行 深入思考的揚雄,擅長于深刻的著述;他用一些短小零碎的文辭,最早寫了《連珠》,這種作品雖較短小,卻具有明快潤澤的特點。以上三種文體,是文章的支流,閑暇時用以為娛的次要作品。(二) (原文)  自《對問》以後,東方朔效而廣之 1,名為《客難》2;托古慰志 3,疏 而有辨 4。揚雄《解嘲》5,雜以諧謔 6,回環自釋 7,頗亦為工。班固《賓 戲》8,含懿采之華 9;崔《達旨》10,吐典言之裁 11;張衡《應間》12, 密而兼雅;崔實《客譏》13,整而微質 14;蔡邕《釋誨》15,體奧而文炳 16; 景純《客傲》17,情見而采蔚 18︰雖迭相祖述 19,然屬篇之高者也 20。至 于陳思《客問》21,辭高而理疏;庾《客咨》22,意榮而文悴 23。斯類甚 眾,無所取裁矣 24。原茲文之設 25,乃發憤以表志。身挫憑乎道勝 26,時 屯寄于情泰 27,莫不淵岳其心 28,麟鳳其采 29,此立本之大要也 30。

    ﹝注釋﹞

    1 東方朔︰字曼倩(qi n 欠),西漢作家。 2 《客難》︰指東方朔的《答客難》,載《漢書•東方朔傳》、《文選》卷四十五。3 慰志︰《漢書•東 方朔傳》說,東方朔因為位卑,久不被重用,便“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 諭”,寫了這篇《答客難》。 4 疏︰粗略。辨︰辨析。 5《解嘲》︰也是 問答體。文中自設有人嘲笑揚雄忙于寫《太玄經》而官位不高,因而對此進 行解答。文存,載《漢書•揚雄傳》、《文選》卷四十五。6 諧謔(xi xu 斜血)︰詼諧,嘲笑。 7 回環︰圍繞,反復。 8 班固︰字孟堅,東漢吏學 家、文學家。《賓戲》︰指班固的《答賓戲》。賓︰假設的賓客。文存,載《漢書•敘傳上》、《文選》卷四十五。9 懿(y 意)︰美好。 10 崔(y n 音)︰字亭伯,東漢作家。《達旨》︰也是問答體,載《後漢書•崔傳》。11 典︰常道。裁︰體制。 12 張衡︰字平子,東漢科學家、文學家。他的《應 間》載《後漢書•張衡傳》。間(ji n 見)︰縫隙,這里指挑毛病的人。13 崔實︰應為“崔”,字子貞,崔的孫子,東漢作家。《客譏》︰崔有《答譏》,見《藝文類聚》卷二十五。 14 整︰整飭(ch 赤),齊整。 15 蔡邕(y ng 庸)︰字伯喈(ji 階),漢末學者、作家。他的《釋誨》載《後 漢書•蔡邕傳》。16 炳︰明。 17 景純︰唐寫本作“郭璞”。郭璞字景純, 東晉初年學者、作家。他的《客傲》載《晉書•郭璞傳》。18 見(xi n 線)︰ 同“現”,顯露。蔚︰繁盛。 19 迭︰輪流。祖述︰效法,繼承。 20 屬︰ 連綴。21 陳思︰指曹植,字子建,他封陳王,謚號“思”,三國時著名文學 家。《客問》︰可能指曹植的《辯問》,《全三國文》卷十六輯其殘文四句。

    22 庾( i 皚)︰字子嵩,西晉文人。他的《客咨》今不存。23 榮︰盛。 悴︰衰弱。 24 取裁︰唐寫本作“取才”,譯文據“取才”。《論語•公冶 長》︰“無所取材。”“材”通“才”。25 原︰唐寫本作“原夫”。 26 挫︰挫折。憑︰依托,和下句“寄”字意略同,都指表達于文辭。 27 屯︰ 困難。泰︰安適。 28 淵︰深水。岳︰高山。 29 麟鳳︰以麒麟、鳳凰喻世 上稀有的珍貴之物。這里指罕見的文采。 30 立本︰唐寫本作“立體”,譯 文據“立體”。體︰文體。

    ﹝譯文﹞

    從宋玉寫了《對問》以後,西漢東方朔仿效寫作並加以擴大,寫成了叫 做《答客難》的作品;借托古人來安慰自己的情志,雖然寫得粗疏,對自己 的思想卻有較好的辨析。揚雄所寫《解嘲》,其中夾雜一些詼諧嬉笑的話, 為自己反復辯解,寫得也還不錯。東漢班固的《答賓戲》,具有美好的文采; 崔的《達旨》,表達了符合常道的體制;張衡的《應間》,寫得嚴密而雅 正;崔的《答譏》,寫得較為齊整卻略微質樸;蔡邕的《釋誨》,內容深 刻而文辭明亮;東晉郭璞的《客傲》,情志鮮明而文采豐富︰以上各家雖是 相互摹仿,但都是這方面寫得較好的作者。此外如曹植的《辯問》,文辭不 錯而內容疏略;庾的《客咨》,內容較強而文辭太弱。像這樣的作品還很 多,已沒有什麼可取的成就了。本來這種文體的創立,是為了抒發內心的煩 悶,從而表達作者的情志。無論是在作者不順利時借以表現其高尚的道德, 或是在困難時寄寓其泰然的心情,都要有高深的思想,奇特的文采,這就是 這種文體的主要寫作特點。

    (三) (原文)

    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 1。觀枚氏首唱,信獨拔而偉麗矣。及傅毅《七激》2,會清要之工;崔《七依》3,入博雅之巧;張衡《七辨》4,結 采綿靡 5;崔瑗《七厲》6,植義純正;陳思《七啟》7,取美于宏壯;仲宣《七釋》8,致辨干事理。自桓麟《七說》以下 9,左思《七諷》以上 10,枝 附影從,十有余家 11。或文麗而義暌 12,或理粹而辭駁 13。觀其大抵所歸14,莫不高談宮館,壯語敗獵 15,窮瑰奇之服饌 16,極蠱媚之聲色 17;甘 意搖骨體 18,艷詞動魂識 19;雖始之以淫侈 20,而終之以居正,然諷一勸百 21,勢不自反。子雲所謂先“騁鄭衛之聲 22,曲終而奏雅”者也 23。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 24,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

    ﹝注釋﹞

    1 踵(zh ng 腫)︰跟隨。2 傅毅︰字武仲,東漢初年作家。他的《七激》 見《藝文類聚》卷五十七。 3 《七依》︰崔《七依》的殘文載《全後漢 文》卷四十四。 4 《七辨》︰指張衡的《七辯》,殘文載《全後漢文》卷 五十五。 5 綿靡︰柔和細致。 6 崔瑗(yu n 院)︰字子玉,崔的兒子, 東漢文人。《七厲》︰《後漢書•崔瑗傳》說崔瑗有《七甦》,可能《七厲》 是《七甦》之誤。《七甦》只存殘文二句,見《全後漢文》卷四十五。7《七 啟》︰曹植的《七啟》,載《文選》卷三十四。 8 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 文學家。他的《七釋》,《全後漢文》卷九十一輯得殘文十余條。 9 桓麟︰ 字元風,漢末文人。他的《七說》,《全後漢文》卷二十七輯得殘文數條。10 左思︰字太沖,西晉文學家。《七諷》︰《全晉文》卷七十四輯得左思《七 略》殘文二句。《文心雕龍•指瑕》中也提到左思的《七諷》,可能《七略》 是《七諷》之誤。 11 十有余家︰從桓麟到左思之間,除劉勰已舉出的傅毅、 崔等六家外,還有桓彬、劉廣世、崔琦、李尤、徐值齲 加小捌摺碧濉12 暌(ku 奎)︰違背。 13 駁︰雜亂。 14 大抵︰大概。 15 畋(ti n 田)︰ 打獵。 16 瑰︰奇偉。饌(zhu n 撰)︰飲食。 17 蠱(g 古)︰媚,惑。18 骨體︰唐寫本作“骨髓”,譯文據“骨髓”。搖骨髓︰骨髓受到動搖,說明感人之深。 19 魂識︰即魂魄,指人的精神。 20 淫侈︰指過分的夸張渲 染。 21 諷一勸百︰這是揚雄論賦的說法,原文是“勸百風一”,見《漢書•司 馬相如傳贊》。意指漢賦諷諫少而勸誘多。 22 鄭衛之聲︰儒家的傳統觀點, 認為鄭、衛兩國的音樂是不正當的。這里泛指不正之樂。 23 曲終奏雅︰原 指漢賦的最後,有幾句諷諫的話,這里借指“七”這種文體也是如此,即前 面所說“始邪末正”。揚雄這兩句話也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贊》。24 “歸 以儒道”三句︰這里顯示了劉勰評論作家作品的一個重要錯誤觀點,即文章雖寫得一般化,只要符合儒家思想,就給以突出的地位。

    ﹝譯文﹞

    從枚乘寫了《七發》以後,這種文體的作者繼續不斷。枚乘首先寫的《七 發》,看來真是超群出眾、十分壯麗了。到東漢傅毅的《七激》,會聚了明 白而簡要的優點;崔的《七依》,寫成廣博而雅正的妙文;張衡的《七辯》, 文采柔和而細致;崔瑗的《七甦》,立義純正;曹植的《七啟》,在宏偉壯 麗上取勝;王粲的《七釋》,致力于對事理的辨析。從漢末桓麟寫《七說》 以後,到西晉左思的《七諷》之前,其間摹仿學習寫過這種文體的,還有十 多家。他們的作品,有的文辭華麗而內容不正確,有的內容精粹,卻又文辭 雜亂。從這種文體的大概趨向來看,不外是高談宮室的壯麗,大寫田獵的盛 況,盡量描繪衣服飲食的珍奇,極力形容音樂美女的動人;美好的用意感人 至深,艷麗的文辭驚心動魄;雖然以夸張的描寫開始,以諫正的用意結束, 但正面的諷諫太少而反面的勸誘過多,這種趨勢已不能返回。正如揚雄所說︰ 這是首先“大肆宣揚鄭國和衛國的淫樂,曲子末了才綴以典正的雅樂”。只 有崔瑗的《七甦》,敘述賢明而歸結于儒家之道,雖然文辭不很突出,但意 義是卓越的。

    (四) (原文)  自《連珠》以下,擬者間出 1 。杜篤、賈逵之曹 2 ,劉珍、潘勖之輩 3 , 欲穿明珠,多貫魚目 4。可謂壽陵匍匐 5 ,非復邯鄲之步 6 ;里丑捧心 7 , 不關西施之顰矣。唯士衡運思 8,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 9 ,廣于舊篇。豈 慕朱仲四寸之乎 10!夫文小易周 11,思閑可贍 12。足使義明而詞淨,事 圓而音澤 13,磊磊自轉 14,可稱“珠”耳。

    ﹝注釋﹞

    1 間出︰偶然出現。 2 杜篤︰字季雅,東漢文人。他寫的《連珠》,只 存兩句殘文,見《全後漢文》卷二十八。賈逵(ku 奎)︰字景伯,東漢學者。 他的《連珠》,只存兩句殘文,見《全後漢文》卷三十一。曹︰輩。 3 劉 珍︰字秋孫,東漢文人。他的《連珠》今不存。潘勖(x 續)︰字元茂,漢 末文人。他有《擬連珠》,今不全,見《藝文類聚》卷五十七。 4 魚目︰ 魚眼似珠。《參同契》中有“魚目豈為珠”的說法。後來形成“魚目混珠” 這個成語。5 壽陵︰古代燕國地名。這里指壽陵的一個少年人。相傳邯鄲(h nd n 寒丹)人善行走。《莊子•秋水》中說︰壽陵一個少年到邯鄲去學當地

    人走路的方式,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的走法,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方法忘 掉了,結果只好“匍匐而歸”。匍匐(p  f 葡扶)︰爬行。 6 邯鄲︰戰 國時趙國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 7 “里丑捧心”二句,《莊子•天運》 中說,西施因心痛病而皺眉,更增其美,鄰家丑女學西施心痛而捧心,別人 看來卻覺得她更丑了。里︰鄰里。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顰(p n 貧)︰皺 眉頭。西施只皺眉而未捧心,所以說丑女的捧心與西施無關。這里借指後人 學習《連珠》出現的弊病,與最初寫《連珠》的作者無關。 8 士衡︰陸機 字士衡,西晉文學家。他有《演連珠》五十首,載《文選》卷五十五。運思︰ 指運思寫作。 9 裁︰制,作。10 朱仲︰傳說中的仙人。《列仙傳》中說, 朱仲常在會稽賣珠,魯元公主用七百金向他買珠,朱仲獻上一顆直徑四寸的 大珠,沒有要金就走了。這里借以說明陸機的《演連珠》篇幅特別大。(d ng 當)︰穿耳為飾的珠。 11 周︰密,指文辭緊湊。 12 閑︰熟。贍(sh n扇)︰豐富。 13 澤︰豐潤。14 磊磊(l i 壘)︰指圓轉的樣子。

    ﹝譯文﹞

    從揚雄寫了《連珠》以後,摹擬這種作品的也偶有出現。如東漢的杜篤、 賈逵之輩,劉珍、潘勖之流,雖然想穿明“珠”,卻往往是連貫的魚眼楮。 這就正如去邯鄲學走路的壽陵人,他爬著回去,當然不是邯鄲人的走法;學 西施心痛時皺眉的丑女,她捧著心裝做心痛的樣子,也和西施皺眉頭的美態 毫不相干了。只有陸機所寫《演連珠》,道理新穎,文辭敏捷;但在篇章字 句的處理上,卻比過去的篇幅擴大得多。這豈不是羨慕仙人朱仲的四寸大珠! 這種文體比較短小,易于寫得緊湊,經過深思熟慮,就能寫得內容豐富。必 須把意義表達明顯而又文詞簡淨,事理完備而又音韻和諧,好像許多圓石轉 動不已,這就可以叫做“珠”了。

    (五) (原文)

    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 1 。或典、誥、誓、問 2 ,或覽、略、篇、章3 ,或曲、操、弄、引 4 ,或吟、諷、謠、詠 5 ,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 甄別其義 6 ,各入討論之域 7 ,類聚有貫 8 ,故不曲述 9 。

    ﹝注釋﹞

    1 品︰類。 2 典︰常,指合于常道。如《尚書》中有《堯典》、《舜典》。 漢代班固有《典引》,載《文選》卷四十八。誥︰教訓。《尚書》中有《湯 誥》、《仲虺(hu 悔)之誥》等。東漢馮衍有《德誥》,《全後漢文》卷二 十輯其殘文四句;張衡有《東巡誥》,見《藝文類聚》卷三十九。誓︰約束 軍旅的話。《尚書》中有《甘誓》、《湯誓》等。漢代郅(zh 至)惲有《誓 眾》,見《後漢書•郅惲傳》︰蔡邕有《艱誓》,今不存。問︰指策問,是帝 王向臣下詢問的一種文體,如漢武帝的《策賢良制》(載《漢書•董仲舒傳》) 等。 3 覽︰《呂氏春秋》中有《有始覽》、《孝行覽》等八篇,稱為“八覽”,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簡稱《呂氏春秋》為“呂覽”。略︰西漢《淮南子》 中有《要略》,劉歆有《七略》,《全漢文》卷四十一輯得部分殘文。篇︰ 西漢司馬相如有《凡將篇》,《全漢文》卷二十二輯得部分殘文;揚雄有《訓 纂篇》,《玉函山房輯佚書》有輯本。章︰《楚辭》中有《九章》;漢代史 游有《急就章》,此書亦名《急就篇》,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四十一 考證,其原名應為《急就章》。4 曲︰如漢樂府中的《鼓吹曲》、《橫吹曲》 等。操︰表達情操的歌曲。如項羽的《垓下歌》,亦名《力拔山操》,劉安 有《八公操》等。弄︰小曲,如梁代蕭衍、沈約等人的《江南弄》等。引︰ 歌曲的導引。如漢樂府中的《箜篌引》、晉代石崇的《思歸引》等。5 吟︰ 如陸機的《泰山吟》、《梁甫吟》等。諷︰如漢代韋孟的《諷諫詩》等。謠︰ 不合樂的歌。如漢樂府《雜歌謠辭》中的《謠辭》等。詠︰如漢代班固的《詠 史》,三國時曹植的《五游詠》、阮籍的《詠懷》等。6 甄(zh n 真)︰鑒 別,審查。 7 各入討論之域︰指以上列舉各種文體名目,可歸入本書所論 及的有關文體中去,如曲、操、弄、引、吟、諷、謠、詠等,大都屬于《樂 府》、《明詩》兩篇討論範圍。8 貫︰通,聯系。 9 曲︰詳盡。

    ﹝譯文﹞

    仔細考察從漢代以來的雜文,名稱類別甚多。有的叫典、誥、誓、問, 有的叫覽、略、篇、章,有的叫曲、操、弄、引,有的叫吟、諷、謠、詠等 等,總括這些名目,都屬于雜文一類。審查其不同的意義,可以分別歸入有 關文體中去討論;因為要對各種有聯系的文體分類集中論述,所以這里不作 詳論。

    (六) (原文)

    贊曰︰偉矣前修 1,學堅多飽 2 ,負文余力 3,飛靡弄巧 4 。枝辭攢映5,G若參昂 6 。慕顰之心 7 ,于焉只攪 8 。

    ﹝注釋﹞

    1 前修︰前賢。 2 多︰唐寫本作“才”,譯文據“才”字。 3 負︰擔 任,這里指從事寫作。 4 靡︰美,指文辭的美好。 5 枝辭︰非主要的文辭, 指本篇所論各種雜文。攢(cu n 審陽)︰聚集。 6 G(hu 惠)︰微小。 參(sh n 深)昴(m o 卯),二星名,都屬二十八宿之一。這里泛指星。7 之心︰唐寫本作“之徒”,譯文據“之徒”。 8 于焉︰唐寫本作“心焉”, 譯文據“心焉”。攪(ji o 矯)︰亂。《詩經•小雅•何人斯》中有“只攪 我心”句,劉勰即用其意。

    ﹝譯文﹞

    總之,前代優秀作者真是偉大,學識雄厚,才能高超。他們以從事寫作 的余力,舞文弄墨,寫得優美奇巧。各種雜文相互輝映,好像小小的群星照 耀。可是後來摹仿者的作品,就只有令人心煩意擾!


如果你對文心雕龍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文心雕龍》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