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公嘗言孝子事親,須事事躬親,不可委之使令也。嘗說谷梁言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後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此說最盡事親之道。又說為人子者視于無形,听于無聲,心未嘗頃刻離親也。事親如天,頃刻離親則有時而違天,天不可得而違也。
範文正公愛養士類,無所不至。然有亂法敗眾者,亦未嘗假借。嘗帥陝西日,有士子怒一廳妓以 瓦{其面,涅之以墨。妓訴之官,公即追士子致之法杖之曰︰爾既壞人一生,卻當壞爾一生也。人無不服公處事之當。
滎陽公嘗大書治人事天莫若嗇于所坐壁上,修養家以此為養生要術。然事事保慎常令有余,持身保家安邦之道不起于此不止養生也。老子之論亦當于理矣。
焦伯強千之先生嘗稱東漢( )一節至顏子( )滎陽公不以為然。列子稱狐父之盜食爰旌目,爰旌目義不食其食,兩手據地而嘔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則盜矣,而食非盜也。以人之盜因謂食為盜而不敢食,是失名實者也。
易曰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大抵居困否之世,惟貧與賤則可以免。苟居權寵擁富厚,鮮有不及者。季札謂晏平仲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于難。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欒高之難。大抵春秋之世以無邑與政為可以免,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卒不受也。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與子雅邑,辭多受少;與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為忠而有寵。衛與公孫免余邑六十,辭曰︰寧子唯多邑故死。臣懼死之速及也。公固與之,受其半。鄭子張有疾,歸邑于公而使黜官簿祭,盡歸其余邑,曰︰吾聞之生于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此皆古人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處亂世自全之道,可以為萬世貪冒不厭,以致破家亡國者之至戒也。
滎陽公嘗言︰子產有數事失君子氣象者,如言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又曰子寧以他規我。如此之類全無君子氣象。又言︰張良說漢祖詐秦卒,大不類子房平日所為。外高祖侍郎晉陽王公諱子融,嘗編集京師世家家法善者以遺子孫。
前輩嘗有編類國朝以來名臣行狀墓志,取其行事之善者別錄出之以自警戒,亦樂取諸人以為善之義也。
京師曹氏諸貴族卑幼不見尊長三日必拜。
元符末叔祖待制公坐元 黨人貶道州,末至先遣人賃屋兩間。時公亦挈家往,既至,屋窄陋甚,更益一間,以公狀申郡守,不敢往見。是時上皇即位,已議褒用矣。韓原伯川先貶道州,公以俱在謫籍,不敢相見。既原伯與公俱復官內徙,原伯先受命,往見公,亦不敢與相見,以為未受復官命也。前輩慎事如此,其亦能遠禍矣。然且不免,則亦命也。
甦子由崇寧初居穎昌時,方以元 黨籍為罪,深居自守,不復與人相見,逍遙自處,終日默坐。如是者幾十年以至于沒。亦人所難能也。
崇寧間張公芸叟既貶復歸,閉門自守,不交人物,時時獨游山寺,芒鞋道服,跨一羸馬,所至從容。飲食一甌淡面,更無他物。人皆服其清德,後生取法焉。
崇寧間饒德操節、黎介然確、汪信民革,同寓宿州,論文會課,時時作詩,亦有略詆及時事者。滎陽公聞之,深不以為然。時公疾病方愈,為作麥熟繰絲等曲詩,歌詠當世以諷止饒黎諸公。諸公得詩慚懼,遽詣公謝,且皆和公詩如公之意,自此不復有前作矣。
張琪( )美京畿人久游太學諸生多稱之。擢第後守官衛州。陳公瑩中為郡,頗厚待琪,禮遇獨異眾人。琪深感公恩意,然亦不能曉獨異之意。崇寧間琪官宿州,諸公貴人數欲招致之,琪感陳公見待,終不肯進。蓋琪之為人賢而差弱,陳公所以異待之者,欲以堅其意也。琪終能自守。前輩成就人,委曲如此。教亦多術矣。
劉器之論當時人物,多雲弱,實中世人之病。大抵承平之久,人皆偷安畏死,闢事因循苟且而致然耳。
紹聖崇寧間諸公遷貶相繼,然往往自處不甚介意。龔彥和 嶧 藎 講驕鍛 隕繞蚯 灰暈 岩病U挪攀逋К岊嵯籩藎 游薟乓患洌 下┤率 屑湟圓 糝 胰舜Σ 冢 攀艴駑於俗 誆 猓 湛捶鶚椋 宋捫嶸 7泊酥罟 雲轎艟 薷還竽睿 視鍪倫勻蝗鞜恕H縭故濫畈煌 還籩 模 性謨鍪錄枘眩 縈 崛蹋 啾賾脅燴 藎 闈恐 印W拗就曄湯沙 撇攀澹 剖翹斕せ 推 拐羲 桑 嘟 染鹺推 艘病 br />
豐公相之稷清節自守,一意直道,更無他說,而未嘗絕物。張才叔蓋師法之。相之元 間與滎陽公同在經筵,有女之喪,滎陽公問之,曰︰以公定力如此,必無過戚。相之雲︰正為未能如此。
李君行先生紹聖中致仕歸虔州,元符庚辰歲諸公既還朝廷,君行驛召賜對,管勾宗子學,比國子司業,蓋有陰沮之恐在要地者。伊川先生嘗問從學者︰李君行何以復出?從學者對曰︰李司業承朝廷美意,不得不出,然且歸矣。君行既至京師,即引疾得歸。
伊川先生嘗有門弟子日赴歌會過差,先生聞之大不樂,以為如此絕人理,去禽獸無幾爾。
正獻公作相時,每月以上尊分遺親舊。楊十七學士應之,公之甥也,月送兩壺。楊學士得酒,即送酒家易常酒數壺,欲飲酒即取之。東萊公以為楊學士英氣偉度,必不以唇舌間沾玩上尊滋味為美也,得酒貴多,不問美惡,過人遠矣。
李君行先生之長子格篤行博學,克肖其父,而長于四六表章。早歲登科,紹聖中知江寧府上元縣,滎陽公知太平府。李以啟事賀公,其略有雲︰知府侍講,蘊命世之雄才,賦經邦之遠器。令問令望,起韋平舊相之家;嘉謀嘉猷,翊舜禹重熙之代。危誠獨立,直已不回,從容進退之儀,挺達始終之節。李尋以病不起,學士大夫惜之。
國語︰公父文伯之母告季康子︰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又謂其子︰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又曰︰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才,淫也;瘠土之民莫不餉義,勞也。左傳亦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以此知勤勞者立身為善之本,不勤不勞萬事不舉。今夫細民能勤勞者必無凍餒之患,雖不親人,人亦任之常。懶惰者必有饑寒之憂,雖欲親人,人不用也。公父文伯之母與左傳所記,皆故家遺俗相傳之語,其必自聖人出也。然則後生處身居業,其可不以勤勞為先而懶惰自棄其身哉?
元 末李君行先生與楊應之學士同在京師,安靜自守,諸公以其不附已不甚肯進用。趙公君錫無愧為中丞當薦御史,問滎陽公所當薦者,公以應之為對。無愧亦不能用,更舉楊畏子安為御史,楊畏後反攻無愧。紹聖初應之病卒,甦子由罷知汝州,李君行先生往見之,與之論當世事,子由恨知君行之晚。當時議者謂楊李二公如在,言路必不肯委靡自已。縱無所舉辦,亦必極言而去也。
司馬溫公既辭宥密之命,名冠一時,士無賢不肖皆所歸重,而兩程先生、孫莘老、李公擇諸公尤推重正獻。已而二公同居洛中。熙寧末正獻起知河陽,明道以詩送行曰︰曉日都門 旆旌,晚風鐃吹入三城。知公再為蒼生起,不是尋常刺史行。又與溫公同餞正獻,復有詩與溫公雲︰二龍閑臥洛波清,此日都門獨餞行。願得賢人均出處,始知深意在蒼生。蓋以二公出處無異,且恐溫公以不出為高也。及正獻公自河陽乞在京宮祠,神廟大喜召還,遂登樞府。人或問二程以二公出處為有優劣,二程先生曰︰正不如此。呂公世臣也,不得不歸見上;司馬公爭臣也,不得不退處。蓋自熙寧初正人端士相繼屏伏,上意常不樂,以為諸賢不肯為我用,故正獻求在京宮祠,以明不然,上意始大喜。
元 間伊川先生既歸洛中,寄範公淳父書雲︰丞相久留左右所助一意正道者,實在原明爾。(原明滎陽公字也)伊川嘗言︰楊應之在交游中英氣偉度過絕于人,未見其比,可望以托吾道者。應之樂善尚德而論議不苟。以富文忠公處事猶不免有心,如孫威敏操行不能端一,石守道行多詭激,特以兩人附己,乃薦威敏代己,薦守道可任台諫。又如劉原父文學絕人而喜訕韓富亦加擯抑。凡此之類,未免有心,況常人乎?雖然毫發之失生于心術,其流之敝有不可勝言者。豈不要賢師友以正救其微邪?此應之之論也。
太宗真宗朝雎陽有戚先生者,名同文字同文,有至行,鄉人皆化之。雎陽初建學,同文實主之。範文正與嵇內翰穎之父皆嘗師事焉。戚綸其後也。所居門前有大井,每至上元夜即坐井旁,恐游人墜井,守之至夜深則掩井而後歸寢。嘗有人盜其所衣衫者,同文適見之,喻盜弟將去,然自此慎勿復然,壞汝行止,悔無及也。盜慚謝而去。同文竟以衫予之。南康學中至今有戚先生祠堂。
範文正公初從戚先生學,志趣特異,初在學中未知己範氏子,人或告之,歸問其母,信然,曰︰吾既範氏子,難受朱氏資給。因力辭之。貧甚,日 粟米一升煮熟放冷,以刀畫四段,為一日食。有道人憐之,授以燒金法,並以金一兩遺之,又留金一兩,謂之曰︰候吾子來予之。明年道人之子來取金,文正取道人所授金法並金二兩皆封完未嘗動也,並以遺之。其勵行如此。後登科封贈朱氏父,然後歸姓。
師友淵源必有所自,未有無因而然。如周茂叔先生官守南安軍,為守所不禮。兩程之父太中公自虔州差攝南安y,與茂叔相善,力庇護之。其後兩程皆師事茂叔。
陝西侯無可先生,二程之舅,賢豪獨立,與申顏先生為友。申先生死,侯先生傾家所有予之。
關止叔嘗言伊川門弟子且是信得及師說。
陳瑩中嘗作青沈文送其佷孫幾叟雲︰予元豐乙丑夏為禮部貢院點檢官,適與校書郎範公淳夫同舍。公嘗論顏子之不遷不貳,唯伯淳能之。予問公曰︰伯淳誰也?公默然久之,曰︰不知有伯淳耶?予謝曰︰生長東南,實未知也。時予年二十九矣。自是以來,常以寡陋自愧。得其傳者如楊中立先生,亦未之識也雲雲。所謂責沈者葉公沈諸梁也。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葉公當世賢者,魯有仲尼而不知,宜乎子路之不對也。瑩中以謂世有伯淳而己不知,宜自責者也。今世之人聞己所不知其不慍而發謗罵者幾希矣,況能自責日夜以為愧乎!瑩中之所以超絕古今特立獨行而不顧,非偶然也。
瑩中為都司,上曾子宣論日錄書雲︰目今觀之成哀之世,使大臣之門有負恩之士,則漢之宗社未至危亡。然則為大臣者不欺其君盡忠之士,亦安忍負其門哉。如此等語,皆足以立懦夫之志矣。其後上呂吉甫書︰列子有言世以生人為行人,則死人為歸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此御寇未了之語。生死無時而不一,四大無時而不離,何待死乃為歸乎。其生也心歸,其死也形化。歸而待化,復何俟于言哉。其精識遠見,殆 古人。此 吉甫使之檣疲 獻鈾 ^常善救人者也。
高 守晁仲 ,有大 城下,欲攻城。守醵民金 , 乃去。範文正公富 公同在政府, 公建 守不能死守,乃以金 ,失 。範公以槭嗇荃督鶉促\橛泄Γ v不欲 ,安可 耶。既退,富公C曰︰方今患法不 ,方欲 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 ?範公密告雲︰祖宗以砦 L 枷攏 聳 輪 隆D魏屋p鬧 殼椅崤c公在此同寮之 ,同心者茲耍儈m上意亦未定也,而 道人主以 境枷隆K 帳只 m吾 亦未敢自保也。富公曰︰ 高 人欲食守肉。範公曰︰高 守既能槊袢促\,民感戴之不暇, 有欲食守肉之理。仁R卒姆豆 h。明日富公 疾不出。仁R宰蹋焊誨齪我圓懷觶糠對唬罕厥 高 事。上曰︰富弼非卿 人耶?範曰︰富弼 臣相知,然弼槿聳亓x不回心不安者,不肯囊病4甦 清齪錳。上曰︰此卻是卿好 。後範富俱 政,富以事召至京, 之者甚 。或以楦還 脅懷賈 猓 輛┌遣壞靡者累日。富公甚恐鄭 一誚ㄗh高 之非,U曰︰範六丈真 人, 吾\ 不同!
鈮公L榜文中子嫡Z於家中壁上,雲︰子之室酒不 。注雲︰用有 , 不缺也。
周恭叔行已L言︰ 呂 叔博士,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也。浩然之獬淙 斕兀 m 得而言非虛o也,必有事焉。但正其名而取之,t失之矣。又不可忘之也,忘之者不芸苗者也。正其名而取之者,非苗者也。
伊川先生L言︰成王不 以天子 貳J怪芄 冢 夭皇芤病9試霍之郊 非 也。周公其衰矣,後世儒者以櫓芄 槿順妓 荒 櫓 Γ 壽n人臣不得用之 罰 擻 毯αx也。槿順既韁芄 伎桑 試徊灰運粗 允 蚴戮 瘓雌渚 咭病 br />
範正平子夷蚍潁 ┤嘀 櫻 t者也。能世其家。L言其家家W︰不卑小官,居一官便思 心治一官之事。只此便是W 人也。若以櫓菘h之 徒諶 ,非所以W 人也。
周恭叔又 先生教人 W, 自格物始。格物者, 理之 也。欲 理,直 思始得。思之有悟 始可。不然所W者恐有限也。恭叔又言︰ 不y之 神(橫渠先生雲兩在故不測),仁者 之 之仁,知者 之 之知。然t 人之道,仁知者皆不能y也。一 一 之 道,仁,且知夫子所以既 也。乾坤之於易, 之於道,仁知之於 也。故曰乾坤其易之 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to以 易,易不可 ,t乾坤或綴蹕 印 br />
李君行先生 武王導q之罪曰︰郊社不修,宗R不享。s 砸越 ι紜Iw郊者所以祭天,社者所以祭地也。南郊北郊五帝之 ,皆出於周 。 人 脅灰也。欄概涮 Y, 始自周公。若自古有之,t孔子何得言t周公其人也。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至周始定。若夏商以前俱如此,t 櫫 病R蜓暈嵬 W 人者, 自用意看易 呵 孟子孝 而已。中心既有所主,t散看 A 重之恚 橐矩 饉 病S盅允 鋅桑 釷喬f老, r大段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