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論非之。老歸林下,享堂落成,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雲︰“三朝元老。”一聯雲︰“一二三曰五六七,孝弟忠信禮義廉。”不知何時所懸。怪之,不解其義。或測之雲︰“首句隱亡八,次句隱無恥也。”
洪經略南征,凱旋。至金陵,醮薦陣亡將士。有舊門人謁見,拜已,即呈文藝。洪久厭文事,辭以昏蠔。其人雲︰“但煩坐听,容某頌達上聞。”遂探袖出文,抗聲朗讀,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遼陽死難文也。讀畢,大哭而去。
【譯文】
有某一個內閣大學士,是過去明朝的宰相;他曾投降過農民暴動隊伍,社會輿論對他很有非議。年老之後,他退休回到山林之中,他家里供奉祖宗的祠堂正好落成,有好幾個人住在里面。天亮之後,只見大堂上方的一個匾額寫著︰“三朝元老。”一付對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禮義廉。”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懸褂上去的。大家感到很是奇怪,又不知道它的含意。有人推測它的意思是說︰頭一句隱含著“亡八”之意,第二句隱含著“無恥”之意。曾經略湖廣等地的洪某人,勝利而歸。到了南京,要祭祀悼念並進獻祭品給陣亡的官兵。有個過去的門人去拜見他,拜過之後,就把一篇文章呈了上去。洪某人早就厭棄文墨之事了,就以老眼昏花為托辭不願意看。那個門人說道︰“只麻煩您坐著听一下就行了,請讓我讀一下使您听一听。”那個門人就從袖子里抽出文章,高聲朗讀起來,原來是已故的明代思宗皇帝親手所寫定的祭奠洪某人在遼陽死難的文章。朗誦完畢,這個門人大聲哭泣著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