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王司馬

類別︰集部 作者︰蒲松齡 書名︰聊齋志異

    新城王大司馬霽宇鎮北邊時,常使匠人鑄一大桿刀,闊盈尺,重百鈞。每按邊,輒使四人扛之。鹵簿所止,則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動。司馬陰以桐木依樣為刀,寬狹大小無異,貼以銀箔,時于馬上舞動。諸部落望見,無不震悚。又于邊外埋葦薄為界,橫斜十余里,狀若藩籬,揚言曰︰“此吾長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機其下,北兵焚薄,藥石盡發,死傷甚眾。既遁去,司馬設薄如前。北兵遙望皆卻走,以故帖服若神,後司馬乞骸歸,塞上復警。召再起;司馬時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辭。上慰之曰︰“但煩卿臥治耳。”于是司馬復至邊。每止處,輒臥幛中。北人聞司馬至,皆不信,因假議和,將驗真偽。啟簾,見司馬坦臥,皆望榻伏拜,撟舌而退。

    【譯文】

    新城大司馬王霽宇名象乾在鎮守北方邊境時,常讓工匠鑄一把長柄大刀,寬一尺多,重三百斤。他每次巡視邊防時,就讓四個兵扛著這把大刀。扈從儀仗隊停下時,就把大刀立在地上,故意讓北境的兵將拿起它,他們用盡全力也紋絲不動。王大司馬暗中讓工匠用桐木依著原樣另做了一把大刀,寬狹大小沒有一點區別,大刀上用銀紙貼上,他常常在馬上舞動這把大刀。北境各部落看見,沒有不震驚害怕的。王大司馬又在邊境外面埋上葦簾做為邊界,橫斜十余里,形狀像是藩籬,揚言說︰“這是我的長城。”北境的兵將到了,統統把葦簾拔了並燒光了。王司馬派人再埋上葦簾,不久北兵又燒了。燒了三次後,他就派人把炮石火藥埋在葦簾下面,北兵又拔燒葦簾,此時火藥炮石一齊爆炸,烤死炸傷很多士兵,北兵趕快逃跑了。大司馬繼續像以前一樣埋設葦簾,北兵遙遙望見都退卻逃走,從此把王大司馬當成神對他服服貼貼。後來王司馬向皇帝乞求告老還鄉,北邊塞外又發生警報。皇帝召回他再鎮守邊防;王司馬八十三歲時,又極力稱病要拜辭皇帝。皇帝安慰他說︰“只麻煩愛卿你安臥治軍,借重你的名望罷了。”于是王司馬又到邊境,每到一處,常常高臥在軍帳之內。北軍听說王司馬到了,都不信,于是假裝議和,準備驗證一下真假。他們進入軍帳內,看見王司馬坦然高臥,都望著床榻一起伏拜,驚訝嘬舌而退出了。


如果你對聊齋志異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聊齋志異》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