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序 佛引

類別︰子部 作者︰洪應明 書名︰仙佛奇蹤

    慨嘆濁世機巧之心如浪遮天空,迷亂之情如雲掩去明月。萬姓墮入茫茫

    苦海,渺渺之中何處是岸。佛祖羅漢諸菩薩放出大光明,明光普照世上億兆

    生靈。佛生慈悲憐憫心,存救苦救難之願,先立“止”、“觀”兩法門,為

    眾生撥開迷茫除掉心障,使人自視自己的本來面目。從古以來稱佛法為苦海

    中的慈航寶筏,絕非虛妄的贊美。洪自誠先生幼年心向世上浮華虛名,晚年

    潛心向佛,于是他追尊諸佛菩薩的故往,著書傳紀釋者事跡,播流法性精神。

    書以“寂光境”為名,因從“止”法入,可得寂滅之界,從“觀”法出,可

    生明察之光。本佛家的真諦,在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法中,為世人指點出

    修行的方便法門。洪工真可稱是佛門行慈悲之人。可是有人會說,洪氏此書

    在所不包的佛理中再立言辭,是不是多此一舉,平地生波,怎能使人進入佛

    家的清淨樂土呢?這話不確。求佛之人本身機緣有深有淺,並不一樣。所以

    修行便有頓悟和漸悟的不同。最高者無所依托,從真空便可知悟法理,他們

    無需借助言辭和物相,當然也不以這本書為贅。但那些機緣還淺,認識在聲

    聞乘水平上的人,還需要看到佛的具體善跡,才心向皈依;還需要听到佛理

    的教授,才能得到啟發。他們還有待外部的幫助,不利用舟船,他們怎能跳

    出苦海而走向覺悟之岸呢?盡管如此,但一切實有都不能遮住本質的“無”,

    一切色相都不能影響本質的“空”。言辭的意思在于無言之處,具象的感受

    在于無象的地方。具有真識佛眼的讀者,願你們不要因讀此書而生事理障。

    【原文】

    慨自識浪障空,迷雲鎖月,茫茫苦海,渺無津崖。世尊羅漠諸菩薩放大

    光明,普照河沙世界。用是興慈發願,首建止觀二法,為群生祛迷剔障,今

    各自矚本來。古稱慈航寶筏語不虛已。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緣

    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因以“寂光境”標焉。蓋從止得寂,

    緣照生光,宜竺乾氏宗風,為世人開一方便法門。於三乘教中亦庶幾哉真實

    行慈者。乃譚者又謂於所有中妄立名相,是謂平地生波,從何得入淨樂國土。

    是不然,機有淺深,教有頓漸。大善知識悟般若真空,不落聲聞,不墮色相,

    洵無藉此贅疣。彼初機小乘,睹善相而皈依,听法輪而悟入,不假以舟楫,

    誰為出迷途而登覺岸哉!雖然,有不障無,色不異空,言一無言也,相一非

    相也。具摩醯眼者,願無生事理障。

    真寶居士馮夢禎題


如果你對仙佛奇蹤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仙佛奇蹤》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