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 郊殷議

類別︰集部 作者︰(清)嚴可均 書名︰全齊文

    案《禮記•王制》,天子先袷後時祭,諸侯先時祭後袷。《春秋》魯僖二年袷,明年春 ,自此以後,五年再殷。《禮緯•稽命征》曰「三年一袷,五年一 」,經、記所論 袷與時祭,其言詳矣,初不以先殷後郊為嫌。

    至於郊配之重,事由王跡,是故杜林議雲︰「漢業特起,不因緣堯,宜以高帝配天。」魏高堂隆議以舜配天,蔣濟雲︰「漢時奏議,謂堯已禪舜,不得為漢祖,舜亦已禪禹,不得為魏之祖。今宜以武皇帝配天。」晉、宋因循,即為前式。

    又案《禮》及《孝經•援神契》並雲「明堂有五室,天子每月於其室听朔布教,祭五帝之神,配以有功德之君。」《大戴禮記》曰︰「明堂者,所以明諸侯尊卑也。」許慎《五經異義》曰︰「布政之宮,故稱明堂。明堂,盛貌也。」《周官•匠人職》稱明堂有五室。鄭玄雲︰「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也。」初不聞有文王之寢。鄭《志》趙商問雲︰「說者謂天子廟制如明堂,是為明堂即文廟邪?」鄭答曰︰「明堂主祭上帝,以文王配耳,猶如郊天以後稷配也。」袁孝尼雲︰「明堂法天之宮,本祭天帝,而以文王配,配其父於天位則可,牽天帝而就人鬼,則非義也。」太元十三年,孫耆之議,稱郊以祀天,故配之以後稷;明堂以祀帝,故配之以文王。由斯言之,郊為皇天之位,明堂即上帝之廟。徐邈謂配之為言,必有神主;郊為天壇,則堂非文廟。《史記》雲,趙綰、王臧欲立明堂,于時亦未有郊配。漢又祀汾陰五,即是五帝之祭,亦未有郊配。

    議者或謂南郊之日,已旅上帝,若又以無配而特祀明堂,則一日再祭,於義為黷。案古者郊本不共日。蔡邕《獨斷》曰︰「祠南郊,祀畢,次北郊,又次、明堂、高廟世祖廟,謂之五供。」馬融雲︰「郊天之祀,咸以夏正,五氣用事,有休有王,各以其時,兆於方郊,四時合歲,功作相成,亦以此月總旅明堂。」是則南郊、明堂各日之證也。近代從省,故與郊同日,猶無煩黷之疑。何者?其為祭雖同,所以致祭則異。孔晁雲,言五帝佐天化育,故有從祀之禮,旅上帝是也。至於四郊明堂,則是本祀之所,譬猶功臣從饗,豈復廢其私廟。且明堂有配之時,南郊亦旅上帝,此則不疑於共日,今何故致嫌於同辰。又《禮記》︰「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歲彳扁。」《尚書•堯典》︰「咸秩無文。」《詩》雲︰「昭事上帝,聿懷多福。」據此諸義,則四方、山川,猶必享祀,五帝大神,義不可略。魏文帝黃初二年正月,郊天地明堂,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以武皇帝配天,文皇帝配上帝,然則黃初中,南郊明堂,皆無配也。

    又郊日及牲色,異議紛然。《郊特牲》雲︰「郊之用辛,周之始郊也。」盧植雲︰「辛之為言,自新也。」鄭玄雲︰「用辛日者,為人當齋戒自新也。」漢魏以來。或丁或已,而用辛常多。考之典據,辛日為允。《郊特牲》又雲,郊牲幣宜以正色。繆襲據《祭法》雲,天地パ犢,周家所尚,魏以建丑為正,牲宜尚白。《白虎通》曰,三王祭天,一用夏正,所以然者,夏正得天之數也。魏用異朔,故牲色不同,今大齊受命,建寅創歷,郊廟用牲,一依晉、宋。

    謂宜以今年十月殷祀宗廟。自此以後,五年再殷。來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宜以共日,還祭明堂。又用次辛,饗祀北郊。而並無配。犧牲之色,率由舊章。(《南齊書•禮志》上。建元元年七月。)


如果你對全齊文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全齊文》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