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邑土高水少,農家樹藝,粟菽、棉花參半。向來種粳稻有三種,而秫不與焉。其最貴者曰瓜熟稻,計漬種以及收成不過七八十日,大約三月終下種,六月中便可登新谷,收成後尚可種ト豆也,然而收數不能豐,最上之田,畝不能過三斛,故種者亦罕。其次早者曰百日稻,計漬種迄收成百余日,皆于立夏漬種,布散于水田,不必插秧成列,總謂之川珠,其性柔而甘味,惟吾東土有之,鄰邑所無也。其晚者有白芒稻,則種秧于別田,夏至前後移種至田畝,成列分行,霜降時收割,謂之晚白稻,收數較豐。自順治五年戊子秋蟲災後,往往既秀而為蟲所蝕,農家懲此,相戒不種。近年從鄰郡傳至一種,曰香梗、曰沙梗,穗上俱有紅芒,並性堅而粒大。香梗味香而尤美,收數亦豐,種法收成俱如晚稻,今參種之,較盛于川珠稻矣。
青靛,初出閩中。夏、秋兩次之間,取其葉淘汁澄清,用染藍青色,此地所無也。自順治初年,八閩未平,福靛難致,有覓得其種者,按其法而種之,獲利數倍。其後八閩盡歸版圖,福靛既多,本地所產又眾,利亦微矣。況所染之色終不若福靛,故土靛價亦日賤,近年來,種者亦少。
煙葉,其初亦出閩中。予幼聞諸先大父雲︰福建有煙,吸之可以醉人,號曰干酒,然而此地絕無也。崇禎、之季,邑城有彭姓者,不知其從何所得種,種之于本地,采其葉,陰干之,遂有工其事者,細切為絲,為遠客販去,土人猶未敢嘗也。後奉上台頒示嚴禁,謂流寇食之,用闢寒濕,民間不許種植,商賈不得販賣;違者與通番等罪,彭遂為首告,幾致不測,種煙遂絕。順治初,軍中莫不用煙,一時販者輻輳,種者復廣,獲利亦倍,初價每斤一兩二三錢,其後已漸減。今價每斤不過一錢二三分,或僅錢許,此地種者鮮矣。
糖蔗,取其漿為糖,產于江右、嶺南諸郡,此地從未有也。康熙十五年丙辰春二月,廣東兵叛,江西吉安道梗,糖價驟貴。吾邑濱浦,有人攜得蔗種,歸植成林,依法軋漿,煎成白糖,甚獲其利;但糖色不能上白,想亦地氣使然。其後平藩歸正,廣糖大至,然種蔗煎于此地,價猶賤于販賣,故至今種者不輟,浦東六里橋、周渡一方最盛。
萬壽果,一名長生果,向出徽州。近年移種于本地,草本蔓生,而果結如豆,每莢數顆,成實之後,采莢去殼,用沙微炒,以色淡黃為度,則味松而香,可充籩實,且以其名甚美,故賓筵往往用之,亦此地果中,昔無而今有者。
江西橘柚,向為土產,不獨山間廣種以規利,即村落園圃,家戶種之以供賓客。自順治十一年甲午冬,嚴寒大凍,至春,橘、柚、橙、柑之類盡槁,自是人家罕種,間有復種者,每逢冬寒,輒見枯萎。至康熙十五年丙辰十二月朔,奇寒凜冽,境內秋果無有存者,而種植之家,遂以為戒矣。
佛手柑,向出閩、廣,江南絕無。自康熙九年庚戌,郡紳顧見山,十六年丁巳,吾家蒼岩叔,相繼榷關贛州,兩家人種之于巨瓶載歸,其枝葉與此地香櫞無異,而垂實累累,金碧可愛,及移植土中,大概與香櫞相似,畏寒亦相同,故鮮見有開花結實者。
樹之可以編籬者,向惟冬青及槿。其他如桂、如柏,間或用之而不可多得。若楊枝細枝者,產自北土,以及浙之嘉禾,往往剪其條,去其皮,用作笆斗,此地未嘗有也。順治以來,吾鄉始植,不過與嘉湖等用耳。其後村居種之,編成籬落,較于槿及冬青堅固過之,惟冬殘葉脫時,望之不能蔥翠,故今人往往間冬青而兼植之。
西瓜之產于吾郡者,向惟閔行、周浦稱最美。順治中,南橋一種,兩頭銳而腹圓,狀類橄欖,名曰橄欖瓜,其味尤為香美,超出諸種之上。康熙甲寅,予館于南橋,此時瓜味,較之昔年,稍覺平淡,詢諸土人,雲︰昔年價昂而多利,故一本留瓜甚少,而滋溉極厚,培護亦力;今價日賤,故培溉亦不能如法,一本所留瓜數亦倍,所以味不及前,然較他處種類,猶遠勝也。
冬蘭,開花于冬月,葉如建蘭而短小,出湖南諸郡。康熙戊申,吾友施緩宜佐道州歸而帶回,開于秋蘭之後,草蘭之前,而以蕙介秋蘭之前,草蘭之後,則四時之蘭可以不絕,故樂得而種之,但風土不同,開花甚難,所謂遷乎其地,而弗能良也。
燈草,種于水田,睫如地栗,本昔惟產于浙江嘉、湖之境。今松江城外,往往種之。
當歸,葉似牡丹而小,開花成串如紫藤,花圓滿如小荷包,色姣紅而吐絲,俗呼為西施牡丹,甚言其嬌艷也。
桔梗,草本,葉銳而小,花如青蓮色,清雅可玩。
天門冬,蔓生枝細,施于竹屏風上,如水松狀,惜亦草本,秋冬不耐耳。
生地,草本,葉如粗枇杷而微圓,抽梗開花如茄花,紅色稍深耳。此皆近年來見之,昔所無也。
水蜜桃,惟吾邑顧氏露香園有之,其種不知何自來,大者如小瓜,色紅艷而味甘,每斤不過二三枚,其價值銀一錢外,大約三四分一枚,年來傳枝接本,種日廣而味日淡,質亦漸小。今每斤有四、五枚,而價亦賤,不過四五分而已,然較他境販來者,味猶甘美,相懸甚遠也。
昔年吾鄉作屏藩圃,惟槿與冬青,無所謂小枝楊也。順治以後,始傳其種,村落間往往種之,編籬取其易成,二三年即高與牆等,歲歲修結,亦頗堅固,至日久干老難結,則去本留根,一二年,嫩枝復長,又可重編,不異新種,此亦昔無而今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