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于六宗

類別︰子部 作者︰清•方浚師 書名︰蕉軒續錄

    “于六宗”,《祭法》曰︰“埋少牢于泰昭,祭時也。相近于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東坡先生從之,朱文公亦以《祭法》為主,蔡沈集注遵師說也。浚師按︰胡氏三省《資治通鑒》注雲︰“《尚書》‘于六宗’,而諸儒互說不同。王莽以《易》六子,遂立六宗祠。王肅亦以為《易》六子。摯虞以為《月令》‘孟冬天子祈來年于天宗’,天宗,六宗之神也。劉邵以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六宗者,太極沖和之氣為六氣之宗者也,《虞書》謂之六宗,《周書》謂之天宗。孔穎達曰︰‘王肅六宗之說,用《家語》之文,以四時也,寒暑也,日也,月也,水旱也,為六宗。孔注《尚書》同之。伏生與馬融以天、地、四時為六宗。劉歆、孔晁以《乾》、《坤》之子六為六宗。賈逵以為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今《尚書》歐陽、夏侯說六宗者,上及天,下及地,旁及四方、中央,恍惚助陰陽變化,有益于人者也。古《尚書》說天宗日、月也,辰、岱、河、海也,日、月為陰、陽宗,北辰為星宗,河為水宗,岱為山宗,海為澤宗。鄭玄以星也,辰也,司中也,司命也,風師也,雨師也,為六宗。虞喜《別論》曰︰‘地有五色,太社象之,總五為一,則成六。六為地數,推校經傳,別無他祭也。’劉昭以為此說近得其實。張髦曰︰‘父祖之廟六宗,即三昭、三穆也。’魏文帝以天皇太帝、五帝為六宗。杜佑取之。鄭氏曰︰‘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此一則胡氏薈萃諸家,敘而不斷,今之說經者罕有其匹。


如果你對蕉軒續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蕉軒續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