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陳繼儒 書名︰珍珠船

    雍熙中,君房寓泊廬山開光寺,望黃石岩瀑水中一大紅葉,泛泛而下,僧取之,乃紅蓮一葉,長三尺,闊一尺三寸。《廬山記》清源池生蓮花,大如車輪,此也。君房因分花葉,磨湯飲之,其蓮香經宿不散。

    供奉官郭垣,在母胎余年不育。有善針人百余針,竟亦不動。至二十二月生,子母俱安,唯胸臆中有黑點數十處,乃當日針痕也。

    蜀侯繼圖,倚天慈寺樓,飄大桐葉,上有詩曰︰“拭翠斂雙蛾,為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書成相思字。此字不書石,此字不書紙。書向秋葉上,願逐秋風起。天下有心人,盡解相思死。天下負心人,不識相思意。有心與負心,不知落何地。”後數年,繼圖卜任氏為婚,雲是妾所書葉也。

    海東有姓劉人,善作酒,盛暑可寄千里,謂之騎上杯。

    韓退之晚年,二侍女合彈琵琶、箏。

    神不明,謂之魍。精不明,謂之魎。

    蜀葵點作火把,雨中不滅。

    安祿山押字,以手指三撮而成。

    楊相召崔相飯,前香爐中煙成樓閣,雲是賓國香。

    王使君家有筆管,中間刻從軍行,人馬、毛發、山水,無不精絕,用鼠牙筆刻之。雲鼠牙著緋。

    張衡死,蔡邕母方娠,時謂邕即衡後身。

    魏凌風台至高,韋誕書榜,即日皓首。榜有未正,募整之。有鈴下卒,著履登緣,如履平地。詰之,雲︰“無術,但兩腋各有肉翅數寸。”

    衡州花光長老寫梅花,黃魯直觀之,曰︰“如嫩寒春曉,行孤山水邊籬落間,但欠香耳。”

    張天覺好草書,不工。得詩,疾書滿紙,使佷錄之。當奇險處,罔然而止,問︰“此何字?”丞相熟視,詰曰︰“胡不早問,致吾忘之。”

    荊公在鐘山,因奕棋作數語,曰︰“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惟其不敢先,是以無所爭。惟其無所爭,故能入于不死不生。”公笑曰︰“此持棋隱語也。

    陳摶隱華山,幼時戲C水,一青衣媼抱置懷中,乳之曰︰“令女更無嗜欲,聰悟過人。”

    江南有道士厲歸真,嘗游洪州信果觀。內塑像,是玄宗時夾,雀蛤糞穢其上。歸真于壁畫一雞,筆跡奇異,自是鳥雀無復棲者。

    廬山有上霄峰,可千仞,上有石跡,雲夏禹治水時泊舟之所。鑿石為竅,系纜其上。有磨崖碑,皆科斗文字,隱隱可見。

    孫知微圖畫道釋,有女巫識鬼形狀。知微問之,雲︰“今道途人鬼各半,人自不辨。”知微曰︰“冥中所重者何罪?”曰︰“殺生與負心爾。”

    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則能威眾。

    峨眉山中婆羅花,苞大如拳,葉似枇杷,凡二十余葉。

    南中旱甚,即以虎骨投有龍處,即雨,激龍之怒也。

    王M,右軍叔也。得索靖書一紙,永嘉喪亂,乃四疊于衣中以渡江。

    崔日知恨不居八座,及為太常,于廳事後起一樓,正與尚書省相望,時號崔公望省樓。

    甦威有鏡,日蝕暨,鏡亦昏黑無所見;日蝕半缺,鏡亦半昏。

    江南徐鉉善小篆,映日視之,書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曲折處,亦無偏側。

    王聖美治字學,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筆談》)

    《楞嚴經》似一器中傾出,復入一器中。

    李P為詩,慕自居易。園林畜五禽,皆以客名。白鷳曰“閑客”,鷺鷥曰“白雪客”,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隴客”。

    諺曰︰“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浙辜負口。”

    古棋圖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為亂交雜難辨。徐鉉政為十九字,一天,二地,三寸,四時,五行,六宮,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閏,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星,十八松,十九客,甚于簡便。

    羽氏國人有翼,飛不遠。有獸綠毛,似豹。毛可作筆,名虎僕毛。

    徐光溥為相,喜論事,大為李F等所嫉。光溥後不言,每聚議,但假寐而已,時號睡相。

    張雲性多大言,常曰︰“吾不幸生三子,一學孫吳用兵,一學韓愈為小文,一學杜甫吟小詩,誠家門不幸所致。”

    宗壽建之族子,得一古鐵鏡,下有篆文十二字。忽照見一青衣小兒,坐酒樓上,令人訪之。青衣隨至曰︰“此神物也,終當化去,不若還我。”與之,剖腹納鏡而去。

    廖凝十歲,作《詠白詩》,雲︰“滿汀鷗不散,一局黑全輸。”

    如意中,有女子七歲能詩。則天召見,令賦《遂別兄弟》,雲︰“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馮道之子,能彈琵琶,以皮為弦。世宗令彈,深善之,因號琵琶為繞殿雷。

    廖凝覽裴說《經杜工部墓詩》,曰︰“擬鑿孤墳破,重教大雅生。”笑曰︰“裴說,劫墓賊耳。”

    武行德以采樵為業,而甚有力,自謂一谷之薪,可以盡負。鄉里號武一谷。

    莊宗雅好音律,凡用軍前後隊伍,皆自撰詞,使揭聲而鳴唱。至入于陣,不問勝負,馬頭才轉,樂齊舉,故人忘其死。亦用兵之一奇也。

    僧貫休入蜀,上王建詩曰︰“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建大悅,賜號,因名為得得和尚。[已上]

    真元中,宋清進《博經》一卷。強名爭勝,謂之撩零。假借錢貫,謂之囊家。計一而取,謂之乞頭。

    于令客彈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箏聲,二分琵琶,全無琴韻。”

    黨魯使西蕃,烹茶帳中,魯曰︰“滌煩鎖渴,所謂茶也。”番人曰︰“我亦有之。”乃出數品,曰︰“此壽春者。此顧渚者。此蘄門者。”

    董仲舒墓,門人至,皆下馬,謂之馬陵。

    顏峴家僮名銀鹿,後事魯公終身。

    趙璧彈五弦,曰︰“吾始則心摳之,中則神遇之,終則天隨之。浩然眼如耳,耳如鼻,不知五弦之為璧,璧之為五弦也。”

    苗夫人,其父太師,其舅張河東,其夫張延賞,其子弘靖,其婿韋皋。近代婦人之貴,無如此者。

    劉闢得心疾,人自外至,輒欲吞之。同府崔佐時肥碩,闢據地而吞。

    耳中忽聞金聲玉響,是真氣來入,道欲就也。

    常以雞鳴時,念目中各有一人,成三寸黑衣而立,名念眼,令人見萬里外事。

    淵材嘗曰︰“平生所恨者,五事耳。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沈東陽《野史》曰︰晉桓溫少與殷浩友善,浩嘗作小詩示溫。溫曰︰“汝慎勿犯我,當出汝詩示人。”

    王榮老官于觀州,罷。渡江風作,不得濟。父老曰︰“公篋中有奇物。此江神極靈,當獻之。”榮老以玉麈尾獻之,不可。又以端硯,皆不驗。有黃魯直草書扇子,題韋應物詩,獻之。香火未收,南風徐來,一帆而濟。江神必元遷客之鬼。不然,何嗜之深也。

    梵志詩曰︰“城外玉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黃魯直曰︰“既是餡草,何緣更知滋味。”見之曰︰“預先以酒澆,且圖有滋味。”

    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是也。葉類碗豆,作小叢生,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館時,得數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閣,今不復存。香草多異名,所謂蘭蓀,蓀即菖蒲也。

    照夜清,螢也。百花醴,蜜也。崖蜜,櫻桃也。

    有漁者得魚甚易,雲取燕肉和面為餌。

    漁人以猢猻毛置網四角,則多得魚。雲魚見之,如人見錦繡也。有人見垂釣布網,但志心默禱揭諦,咒七遍,可使終日無獲。

    皇中,穿地得碑,乃宋宗愨母墓志。載其妹名鐘馗。又《北史》︰堯暄,本名鐘葵,字闢邪,生于魏道武時。又有于勁者,亦字鐘馗。

    鄭光業有一巨皮箱,凡投贄有可嗤者,即投其中,號曰“苦海”。

    李伯時至騏驥院,見外國所進六馬,乃畫圖之。未幾,六馬繼死,人以為李畫入神,奪其精魄。

    歐公知潁州,有官妓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

    舊傳燕巢人家,巢戶內向,及長過尺者,吉祥也。集賢張公每歲燕巢正寢,其長可容匹練,戶悉內向,數年遂登庸焉。

    明皇時,有獻牡丹者,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于花上。詔栽先春館。來歲花開,上有指印跡,帝名為一捻紅。

    帝詔郡國鑄開元錢,妃指甲誤觸模,治吏不敢換,迄今錢背有甲痕焉。

    蔡君謨謂範文正曰︰“公采茶歌雲‘金黃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今茶絕品,其色甚白翠綠乃下者耳,欲改為“玉塵飛,素濤起”,如何?”希文曰“善”。

    石晉吐谷渾酋長自承福,家甚富,飼馬用銀槽。

    李道古便佞巧宦,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門。角賭之際,偽為不勝而厚償之,故得一時虛名,而嗜利者悉與之狎。

    江南李景,宮中作高樓,眾皆嘆羨,蕭儼曰︰“恨樓下無井,以此不及景陽樓。”

    朱梁趙凝,氣貌甚偉,每整衣冠,使人持巨鑒,前後照之。烏巾上微覺有塵,即令侍妓持紅拂去之。

    張易之昌宗,命畫工圖武三思、李嶠、味道等十八人形象,為《高士圖》。

    五代周仁裕,夢剖其腸胃,引西江水以浣之。又睹水中砂石,皆有篆文,取吞之。既寤,心意豁落,自是文性陡高。有詩百卷,號《西江集》。

    隋薛道衡,每為文,必隱坐空齋,踏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

    《魏略》曰︰“大口國以水晶為屋柱,以玻璃為牆。赤土國在海南,出異香。每燒一彈丸,香聞數百里,號一國香。”

    彈琴輪指曰蟹行,側轉指曰鸞鳴。若全用甲則聲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則聲重濁而不勻。

    《李賀小傳》曰︰“賀連眉,長指,苦吟,疾書。”

    梁山有漢武帝廟,至今有祭者。往往有一二百蝴蝶降祠所,享其食,近之不驚,徹饌然後群去。時謂武帝侍從,捉之者病。

    唐李衛公收硯至多,其尤妙者名結鄰,言與相結為鄰也。

    魏賈將,有奴善別水,嘗乘舟于黃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經宿色如絳。以釀酒,名昆侖觴,芳味絕妙。

    晉祖台州與王荊州書︰“古人以酒為戒,願君屏爵棄卮,焚毀},殛儀狄于羽山,放杜康于三危。”

    李白每醉為文,未嘗差,人目為醉聖。白樂天自稱醉尹,皮日休自稱醉士。

    唐宗楚客,造新第,沉香、紅粉以泥壁,開門則香氣蓬勃。

    瓜惡香,香中尤忌麝。唐鄭注赴河中,姬妾百余盡騎,香氣數里,逆于人鼻。是歲自京兆至河中,所過瓜盡死,一蒂不獲。

    李後主得青石硯,墨池中有黃石如彈丸,水常滿,終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隨。後歸朝,陶谷見而異之。硯大不可持,乃取石彈丸去。後主拽其手,振臂就馬。後主請以寶玩為謝,陶不許。後主曰︰“惟此硯能生水,他硯皆不可用。”陶試數十硯,水皆不生。後主索之良苦,陶不能奈,曰︰“要,當碎之。”石破,中有小魚跳出,地即死。自是,硯無復潤澤。

    石晉時,關右有李處士,能畫馴狸,復能補端硯。百碎者齎歸,旬日即復舊,如新琢成,略無瑕類。世莫得其法。

    《永嘉郡記》雲︰“硯溪一源,多石硯。”

    《述異記》雲︰“洞庭湖一坡,有範蠡石床、石硯。”

    伍緯之《後征記》雲︰“魯國孔子廟中,石硯一枚,甚古樸,孔平時物也。及顏路所請車,亦存。”

    《異物志》雲︰“廣南以竹為硯。”

    青州以熟鐵為硯,甚發墨,有柄可執。晉桑維翰,鑄生鐵硯。

    鎮潼留後李克伯,得玉材,琢為圓硯,發墨可愛。丁恕有水精硯,大才四寸許,為風字樣,用墨即不出光,發墨如歙石。

    會稽有老叟雲︰“右軍之後,持一風字硯。大尺余,色正赤,用之不減端石。雲是右軍所用者。石陽休以錢三萬得之村舍。”

    李後主留意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圭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冠。

    張仲舒在廣,天雨絳羅箋甚多。

    永徽中,定州僧欲寫《華嚴經》,先以沉香種楮樹,取以造紙。

    賈弼夢易其頭,明日人見皆驚,遂能半面笑,半面啼。

    吳道玄,字道子,畫《地獄變相》,後成都人咸觀,皆懼罪修福。兩斑市,屠沽魚肉不集。

    蕭誠采野麻土谷,作五色斑文紙。

    李邕書仍自刻,多假立刻人名字,如茯苓、芝黃、仙鶴之類是也。

    竇泉謂李陽冰篆為筆虎。又善小篆,自謂蒼頡後身。鶴頭、蛟腳二書,皆漢詔板所用,各象形也。釋懷素自言草聖三昧。又雲︰“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師之。夏雲因風變化,乃無常勢也。”

    崔璦善章草,王子敬雲︰“絕似章伯英。”王隱謂之草賢。

    李邕書,始變右軍行法,頓挫起復,李陽冰謂為書中得仙手。

    隋釋智果,謂永禪師雲︰“和尚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藏放膚內。”

    越家藏《洛神賦》,是子敬小楷,用烏絲欄寫成。

    唐太平公主,愛《樂毅論》,則天與以織袋,盛置箱中。及籍沒,咸陽老嫗竊去。縣吏搜捕,嫗驚懼,投之灶下,香聞數日。

    安石不重獻之書,得獻之書,斷作紋紙。

    李賀學語時,呼太夫人為阿彌。

    張長史雲︰“獻之謂之古肥,張旭謂之今瘦。”

    漢相國蕭何,善篆籀,嘗使禿筆。

    詩僧祖可,身被惡疾,人號為癩可。善權,亦能詩,人物清 ,人目為瘦權。可詩如“清霜群木落,盡見西山秋。”又“谷口未斜日,數峰生夕陰。”

    黃魯直八歲能詩。

    蛺蝶大者為鳳子。

    蕭楚材知溧陽縣時,張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見公幾案有一絕雲︰“獨恨太平無一事,淮南閑殺老尚書。”蕭改“恨”作“幸”字。公出,視 曰︰“誰改吾語?”左右以實對。蕭曰︰“公功高位重,奸人側目之秋。且天下一統,公獨恨太平何也?”公曰︰“蕭,一字之師也。”

    陶隱居雲︰“得為才鬼,猶勝頑仙。”

    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瑞錦窠。

    戴嵩善畫水牛,畫飲水之牛,則水中見影;畫牧童牽牛,則牛瞳中有牧童形。

    肅宗乃召祿山飲,教宮人進鴆杯,祿山將飲,會燕餃泥墮杯中,祿山疑,乃不飲。

    段維嗜煎餅,一餅熟,成一韻詩。

    高祖呼裴寂為裴三,明皇呼宋濟為宋五,德宗呼陸贄為陸九。

    裴廷裕,乾寧中在內庭,文書敏捷,號下水船。姚洎,號急灘船、上水船。

    謝廷浩以詞賦著名,號錦繡堆。

    蔣凝應宏詞為賦,止及四韻,頃刻播傳。或曰︰“白頭花鈿滿面。不若徐妃半妝。”

    徐商相公,于中條山寺讀書,隨僧洗缽。

    唐新進士,尤重櫻桃宴。

    處女得道者,居舍台。童男得道者,蕭台。

    齊桓公為三官都禁郎,主生死簡。晉文公為水官司命,此等名位,是三官之僚,無預真仙家事。

    秦始皇為北帝上相,劉季為南明賓友。

    北斗君天門亭長,令臧洪、紀瞻與虞潭更直。一日守天門,殷浩侍帝,晨與何晏對,溫太真為監海開國伯,取杜預為長史。

    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亦以上獻仙官。

    青牛道士口訣︰“暮臥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上,闢千鬼萬邪,致玉女來降。”

    東華真人,服日月之象,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夜不廢,使人聰明,五藏生華。太虛真人曰︰“以月五日夜半,存日象在心中,日從口入,使照一心之內。”

    數遇惡夢,一曰魂妖,二曰心試,三曰尸賊。夢覺以左手躡人中二七遍,啄齒二七遍,反凶成吉。善夢覺,當摩目二七。叩齒二七。

    經曰︰“坐常欲閉目內視,存見五藏腸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

    欲使心正,常以日出三丈,錯手于兩肩上,以日當心。心中開暖,則心正矣。有姜伯真行道采藥,值仙人。仙人使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篤志學仙,不知心不正之為失。”因教,以此得道。(陶弘景)

    徐晦嗜酒,沈傳師善食楊梅。復雲︰“徐家肺,沈家脾,其安穩耶?”(《語林》)

    訶陵國以柳花為酒。

    水君狀如人,乘馬,眾魚導從,一名魚伯。有人見之,人馬皆有鱗甲,如大鯉,手、足、耳、目、鼻與人不異,視人良久乃入水。

    藥工許雲封善笛,自雲學于外祖李牟。韋應物示以古笛,雲天寶中得于李供奉。雲封熟視,曰︰“此非外祖所吹。”公問︰“何以驗之?”雲︰“取竹之法,以今年七月望前生者,明年七月望前伐。過期,則音實;不及期,則音浮。浮者,外澤中乾,受氣不全,則其竹夭。此笛,其夭者也,遇至音必破。”果試吹之,一疊未盡,笛忽中裂。

    陶峴,彭澤之後。日制三舟,一舟自乘,一舟載客,一舟載酒饌。

    俗雲,蝦蟆一跳八尺,再跳丈六。從春至夏,裸袒相逐,無地取作,掉尾肅肅,或雲夏馬。

    梁武帝造五色繡裙,加朱繩真珠為飾。隋煬帝作長裙十二披,名仙裙。

    滑台南一二里,有沙嘴橫出半河,上立浮圖,塔中按拂,發長及二丈有奇,拳為巨螺,其大如容數升物之器。發之色,非赤非青非綠,人間無此色。發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漸殺焉。

    道州有舜祠,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群聚,到祠傍以千百數。跳浪奮擲,狂奔疾走,如是者五日而後去。次猿亦如之,三日乃去。土人謂之狙猿朝廟。

    韓忠憲公少年,學書無紙,在莊門前有大石,就其上學字,晚即滌去。遇烈日及小雨,張弊自蔽,率以為常。

    九井口邑縣南十八里,曰瀨鄉,有老子廟,中九井,或雲每汲一井,而八井水俱動。

    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府庫,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青玉九枝燈,高七尺五寸。下作盤龍,以口餃燈,燈燃則鱗甲皆動,爛炳若列星。有琴長六尺,按十三弦,二十六徽,用七寶飾之,銘曰“渥之樂”。玉笛長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嶙相次。吹息,則不復見。銘曰“昭華之管”。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直來照之,影則倒見。高祖悉封閉以待項羽,並將以東,後不知所在。

    漢高祖手敕太子雲︰“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汝是元子,早有立意,兼群臣咸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自為汝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榮陽枝渚津,原上有厄井,父老雲︰“漢高祖曾避項羽于此井也,為雙鳩所救。”漢廟每正旦,輒放雙鳩,或起于此。

    釋仲珠《花品序》,每歲禁煙前後,置酒饌以待來賓。賞花者不問親疏,謂之看花局。故里雲“彈琴種花,陪酒陪歌。”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閑暇,歷觀諸集,及六韜、商周書,益人意智。

    《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並蔡琰作。”李肇國史補曰︰“唐有董庭蘭,善泛聲,蓋大小胡笳雲。”以此校之,王觀國謂非文姬所撰,非也。謝齊選《琴論》曰︰“平調,明君三十六拍。胡笳,明君二十一拍。清調,明君九拍︰濁調,明君十二拍。吳調,明君十四拍。杜瓊,明君二十一拍。”凡有七曲。然則明君亦有胡笳,觀國謂昭君不能制曲,又非也。

    《荊州記》曰︰“小酉山上石穴,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學,因留之。”

    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紅,最堪為笏。潮循人或捕其象,爭食其鼻,雲肥脆偏堪作炙。楚越之間,象皆青黑,惟西方佛林、天食國,多白象。

    綠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耆老雲︰“汲此井者,誕女多美麗。”識者以美色無益,以巨石填之。迨後,雖產女,而七竅不完。

    丁晉公重影。

    裴令公常訓其子︰“凡吾輩但可文種無絕,然其間有成功,能致身為萬乘之相,則天也。”

    上官昭容,有文集一百卷。

    孝子王漸,作《孝經義成》五十卷,事亦該備。而漸性鄙樸,凡鄉里有斗訟,漸即詣門高聲誦義一卷,反為漸謝。後有病者,即漸請來誦書,尋亦得愈。

    退之常說,少時夢人與丹篆,令強吞之,傍一人撫掌而笑。覺後,亦似胸中如物噎,經數月方無恙。尚由記其一兩字,筆勢非人間書也。後識孟郊,熟思之,乃夢中傍笑者。

    廣東老嫗,江邊得巨蚌,剖之得大珠,歸而藏之絮中,夜輒飛去,及曉復還。嫗懼失去,煮之。明日納于官府,今在饒州軍資庫。大如彈,光如水晶,其中有八斗七星,隱然而見,煮之半枯矣。(《雜錄》)

    繁舉,字彥舉,陝人。性嗜酒工詩,客京師十余年,竟流落以死。同時有鄭雲表者,慕彥舉之為人,作詩挽之。雲︰“形如槁木因詩苦,眉鎖愁山得酒開。”人以為寫真雲。

    徐孺宅,在梅福宅東,又塘東百步。又雲孺宅,北去城一里,亦曰書台。

    黑蛺蝶,大如蝙蝠,橘蠹所化,北人或名玄武蟬。鬼蛺蝶大如扇,四翅,好飛荔枝上。

    猿雄能嘯,雌不能也。猿性不耐著地,著地輒瀉以死。

    南方以鸚鵡為酢,又以孔雀為臘。

    南人養鸚鵡,發瘴噤戰,以徐柑飼之則愈;不然必死。白鸚鵡大如小鵝,亦能言,羽毛玉雪,以手撫之,有粉沾指掌,如蛺蝶翅。

    鳥鳳如喜鵲,色紺碧,頸毛類雄雞鬃,頭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長一尺四五寸,大略如鳳。鳴聲清越如笙簫,能變曲,妙合宮商。又能為百蟲之音。生左右江溪洞中,極難得。

    石梅,生海中,一叢數枝,橫斜瘦硬,形色真枯梅也。

    伏波岩,有懸石如柱,去地一線不合,俗名馬伏波試劍。

    漢高帝,封兄子信為頡羹侯。《括地志》實有頡羹山,在局蓴橙窒囟 鮮 謇鎩br />
    李遵最為駙馬都尉,折節待士。宗楊億為文,于第中築室塑像,晨夕伸函丈之禮,刻石為記。(《國老談苑》)

    人夜夢他好惡事,欲令彼夢與己同者,覺則倒番被頭,易枕而臥,以氣三呼,則彼之夢還同己夢。明日說同焉。

    慧遠曰︰“順境如磁石遇針,不覺合而為一。”

    唐諸陵皆無碑記,惟乾陵西南隅有大碑,高三十余尺,螭首龜趺巋然,表里無一字,亦不知其何為而立。凡視五色,皆損目,惟黑色于目無損。李氏有《江南日中書》,皆用皂羅糊屏風,所以養目也。王丞相在政府,亦以皂羅糊屏障。

    韓干,藍田人,少時嘗為貰酒家。王右丞兄弟未遇,忽一貰酒漫游,干嘗征債于王家。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歲與錢二萬,令干畫十余年。(已上《寺塔記》)

    杜鵑相推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嘗有人山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初听其聲者,主離別。鵲巢中必有梁。崔圓相公妻在家時,于姊妹戲于後園,見二鵲構巢,共餃一木如筆管,大尺余,安巢中。眾悉不見。俗言,見巢上梁必貴。

    東王公諱傀,字君明,佩雜色綬,綬長六尺六寸。西王母姓楊氏,諱回,治昆侖西北隅。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

    舜祠東有大石,廣三丈許,有鑿“不醉無歸”四字于其上,或曰非令德語,鑿去之。

    琉璃馬腦,先以自然灰煮令軟,可以雕刻。自然灰生南海,馬腦兒血所化也。

    爨釜不沸者,有物如豚居之,去之無也。

    洛陽報德寺梨重六斤。

    高堂縣南城傍,有盜跖冢。冢極高大,賊盜嘗祈焉。

    大歷已前,士大夫妻妾妒悍者,婢妾少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黥、錢黥。

    盧城之東,有扁鵲冢。雲魏時針藥之士,以卮臘禱之。

    《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痕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免萬毒。

    右手中指有黑毫,左旋如黑子,引之長尺余。

    程迥者,伊川之後。一日有物如燕,瞥然自外飛入,徑著堂壁。家人就視,乃一美婦。僅長五六寸,而形體皆具,容服甚麗。見人殊不驚,小聲嚦嚦可辨。自言︰“我玉真娘子也。偶至此,非為禍祟。苟能事我,亦甚善。”其家乃就壁為龕,至以香火奉之。能預言休咎,皆驗。好事者爭往求觀,輸百錢,乃啟龕。期年,忽飛去。


如果你對珍珠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珍珠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