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地理 ○石頭之名有二

類別︰子部 作者︰宋•吳曾 書名︰能改齋漫錄

    韓退之有《次石頭驛寄江西王十中丞閣老》詩,敬今洪州石頭驛,皆以為證。大觀三年,汪藻彥章為江西提學,作《石頭驛記》雲︰“自豫章絕江而西,有山屹然,並江而出,曰石頭渚,世以為殷洪喬投書之地。《晉史》及《世說》稱,洪喬為豫章太守,去都日,得書百余函,次石頭,悉投之江中。逮今且千歲,而洪喬之名,與此山俱傳。石頭于他書無所見,以圖志考之,唯唐武德中,嘗以豫章之西境為西昌縣,俾縣令治其地,蓋今石頭是也。及觀韓退之《次石頭驛寄江西王中丞詩》,則白晉以來,知其為石頭,至退之時,又知其嘗為驛也。其大略如此。”後又雲︰“自洪喬而知有此山,至退之而驛之名始傳。”然則石頭之名,汪彥章徇流俗之失,竟以為洪喬投書之地,失之矣。予嘗考之,蓋江南有兩石頭︰“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與夫王敦、甦峻之所據者,此隸乎金陵者也。余孝頃與蕭勃即石頭作兩城,二子各據其一,此豫章之石頭也。洪喬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行,致書百余函,次石頭,皆投之。蓋金陵晉室所都,都下人士,以羨出守,故因書以附之。投之石頭,謂羨去都而投,而非抵豫章而投也。後人以羨嘗守豫章,而豫章適有石頭,故因石頭之名,號投書渚矣。意者將記洪喬之剛介,以增重石頭。殊不知豫章之石頭,非金陵之石頭。按,梁廣州刺史蕭勃舉兵逾嶺,聲搖江西。新吳洞主余孝頃應之,遣其子守郡城,自出豫章。勃之別將歐陽軍苦竹灘,陳武帝遣周文育總師,唾手而禽。勃時尚居南康,麾下聞之,斬其首以獻。于是孝頃退走新吳,帝遣文育、黃法 討之。文育率眾軍入象牙江,舍舟進據三陂,卒為豫章內吏熊曇朗所賣,無成功。南康,今虔州也。新吳,今奉新縣也。三陂,今海昏之墟落也。象牙江,今隸南昌。苦竹灘,今隸豐城。江西之江,兆源于庾嶺,而豫章承其下流。南康、苦竹灘、象牙江,蓋通一貫者也。文育自象牙而趨三陂,以今觀之,正得間道。蓋是時孝頃居新吳,其于猶據石頭之舊柵。法 雖受詔見助,而尚駐軍新淦。文育若欲徘徊江滸,縱能擒舊柵之豎子,曾未搗新吳之巢穴。且令屯營于三陂,庶幾法 順流而應之。則首尾薄戰,孝頃父子無遺 矣。不幸奸人得而賣焉。予家江西,往來洪、撫之間,又以法 之為鄉人也。因史冊所書,考石頭之誤,俯江山之形勝。想古人之所以倚伏往來者,則石頭之險,蓋有在矣。而終不得與金陵並馳,豈非所托非人哉。


如果你對能改齋漫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能改齋漫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