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後六經

類別︰子部 作者︰宋•羅璧 書名︰羅氏識遺

    經焚于秦,《易》以卜筮獨存,孔子言《詩》三百一十篇,《詩》亦全書(《漢•藝文志》謂風,諷也。以諷謂以諷人,蓋歌《詩》以侑燕饗,春秋皆無,漢興章句有因流傳者)。浮邱伯受《詩》于魯申公,申公高祖初人,則《詩》傳漢興矣。後蒼為高祖定章程,而蒼修《春秋左氏傳》,則《春秋》亦出漢初,二書今次序連貫,亦全書也。《尚書》初出伏勝口授,繼出孔氏壞壁,頗多殘缺。《禮》則傳自高堂隆,今之《儀禮》也。逮河間獻王好古,構求先秦古書,得古經五十六篇,並科斗文字,梁沈約因謂漢初典章簡略,諸儒拓拾遺文片簡與禮事   相關者,編次篇帙,皆非聖人之言。《月令》取呂不韋《春秋》,《中庸》《表記》、《坊記》、《緇衣》取子思,《樂記》取公孫尼子,《檀弓》殘雜《學記》出毛生,《王制》出漢文博士,今祖二戴文宣帝時人。若《周禮》漢文帝樂人竇公首獻《周官》、《大司》、《樂章》,他如汲冢雲武帝時出自山岩屋壁,成帝時劉歆校書天祿閣始列上其書。漢興六經來歷如此,考秦焚書之歲至高祖之興,僅十六年,書雖萌芽,而挾書之律未除。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然後斯文始暢。但遭秦火,後儒于經各有餘論系辭,著子曰字。歐陽公謂非夫子親書,必後世講師所增(乾卦亦兩著“子曰”)。《漢•藝文志》謂《尚書》有張霸之偽(唐李漢亦曰《書》、《禮》別其偽)。唐以李言《左傳》非邱明者數人,朱文公折《詩》序各置,謂序語多與《詩》背(按《後漢•衛宏傳》言︰作毛詩序。則但小序出毛萇)。《禮記》則古今議其雜,《周禮》劉歆列上之時,包周、孟子、張林碩、何林已不信為周公書。近代司馬溫公、胡致堂、胡五峰、甦潁濱晁說之、洪容齋直謂作于劉歆,蓋歆佐王莽書與莽苛碎之政相表里,且《漢•儒林傳》敘諸駱有傳授,《禮》獨無之,或者其詳密,謂聖人一事有一制,意其果周公之遺,不知孔子于禮多從周,使周公禮書如此精詳,當不切切于杞、宋求夏商遺禮,與夫逆為繼周損益之辭。又自衛反魯,刪《詩》定《書》,系《易》作《春秋》,獨不能措一辭《周禮》。即孟子生戰國,周室猶存,北宮 問周室班爵祿之制,孟子已有其詳不可得聞之答。一聖一賢,禮樂所宗,周室無恙時已莫可考,而謂秦焚後周公禮書燦然完備如此,吾不信也。兼其中言建國之制與《書•洛誥•召誥》異,言封國之制與《書•武成》及《孟子》異,書設官之制與《書•周官》六典異,同之制作大抵出周公,豈有言之與行自相矛盾乎?又《左傳》、《論》、《孟》皆晚周書,三經于《易》、《詩》、《書》多見之援引,胡俱無一語援《周禮》耶(朱文公亦曰︰左氏記周制處甚詳,魯不及府史胥徒,《周禮》後緊要事亦甚多,而略不見之他書,果出自周公,當是草定未行書)?又參二《禮》語意相類處不一,其出漢儒無疑。但文字自成一家,可以配經,而中用字亦奇,歆子嘗從楊子雲學奇字也。                    


如果你對羅氏識遺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羅氏識遺》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