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星正時,未佔災祥,春秋始有焉。然燕為析木,趙為大梁等說始戰國鄒衍之言,《左傳》及之。故昔賢疑《傳》為戰國時人作。班固《漢書》直以秦、魏、周、韓、燕、齊、魯、宋、鄭、衛、吳、楚十二國分配二十八宿,遂為古今不易之佔。但封建法行,唐虞稱萬國,夏、商各二三千國,周之初封亦一千八百國,春秋時國名見經傳者一百二十四,星則止于廿八,春秋末十二國上與列宿參,何也?又晉在春秋為大國,戰國韓、趙、魏分晉則晉裂為三,今十二分野中不應趙、魏而缺晉,至指鶉火為周地,厲封鎬,西周固為豐鎬,其在洛陽又隸何星乎?魏陳卓于十二分野中復別以度數,言星一次三次為天之一度,言天一度直地三十 里,古制九州,州方三千里(堯五服制),則一州之廣僅當天之一百度也,故昔賢謂班固以國直星之說,不若《周官》保章氏州配之說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