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孔子刪 《詩》、定《書》、系《易》、修《春秋》,正雅頌,而《禮》無的書,故漢以來諸儒但言五經,今二《禮》皆出漢儒。先儒因謂制禮王者事,孔子無位,不敢作。又曰︰禮以義起,難立定制,經多合禮義,言者謂禮當臨時以義斷行之。如三代忠質文異尚,子、丑、寅建正隨時損益,事固有古宜而今不宜者,況人性稟不同,仁或柔,義或剛,聖人因禮節文,使得其中,故曰禮因人情。《禮記》述孔子言禮有多為貴、少為貴、大為貴、小為貴、文為貴、素為貴之辨,至羔豚太牢之祭名求其稱,則禮亦求其當而已。漢儒二《禮》皆欲補聖人之道,但未折衷于聖人,記不免雜,禮不免鑿也(如歷代樂名曰《六睫》、《五英》、《韶》亦不同,漢唐以來日《文德舞》、《武德舞》,皆隨功德之異名名。樂主和人心,聖人不能強之,必同所主者,雅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