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眾 第五

類別︰子部 作者︰司馬穰苴(戰國) 書名︰司馬法

    凡戰之道,用寡固,用眾治。寡利煩ヾ,眾利正。用眾進止,用寡進退。眾以合寡,則遠裹而厥之。若分而迭擊,寡以待眾,若眾疑之,則自用之。擅利ゝ,則釋旗迎而反之;敵若眾,則相眾而受裹;敵若寡若畏,則避之開之。

    凡戰︰背風背高,右高左險,歷沛歷圮,兼舍環龜ゞ。

    凡戰︰設而觀其作,視敵而舉,待則循而勿鼓,待眾之作攻則屯而伺之。

    凡戰︰眾寡以觀其變,寬而觀其慮,進退以觀其固,危而觀其懼,靜而觀其怠,動而觀其疑,襲而觀其治。擊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襲其規,因其不避,阻其圖,奪其慮,乘其懼。

    凡從奔勿息,敵人或止于路,則慮之。

    凡進敵都,必有進路。退,必有反慮。

    凡戰︰先則弊,後則懾,息則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懾。

    書親絕,是謂絕顧之慮;選良次兵々,是謂益人之強;棄任節食,是謂開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注釋】

    ヾ寡利煩︰兵力寡少利于戰術變化而出奇制勝。煩,多,這里指戰術變化頻繁,出奇制勝。

    ゝ擅利︰敵方已佔據主動。

    ゞ兼舍環龜︰晝夜兼程進佔。環龜,指四周有險可守。

    々選良次兵︰選拔人才,配備兵器。次,排比,引申為安排。  

    【白話譯文】

    用眾,篇名。本篇現存八節。主要闡述“用眾”和“用寡”的方法。進而論述陸陣時待敵觀變、避實擊虛、觀察部隊情況、鞏固軍心的辦法。

    70、凡戰之道,用寡固,用眾治,寡利煩,眾利正。用眾進止,用寡進退。眾以合寡,則運裹而闕之,若分而迭擊。寡以待眾,若眾疑之,則自用之。擅利,則釋旗迎而反之。敵若眾,則相眾而受裹。敵若寡若畏,則避之開之。

    [譯文]

    指揮作戰的要領,兵力弱小應力求營陣鞏固,兵力強大,應力求嚴整不亂。兵力弱小利于變化莫測出奇制勝,兵力強大利于正規作戰。兵力強大要能進能止[穩重如山],兵力弱小要能進能退[出沒無常]。用優勢兵力與劣勢敵人交戰,應從遠處形成包圍並留個缺口“讓他潰逃”,或者分批輪番攻擊敵人。用拐勢兵力對付優勢敵人,就要虛張聲勢迷惑敵人,采用出敵意外的方法爭取勝利。如果敵人已佔據了有利地形,就卷起軍旗,假裝敗退引誘它出來,然後反擊它。如果敵人兵力很多,應當察明情況並準備在被圍攻的情況下作戰。如果敵人兵少而行動謹慎,就應先退讓一步,然後乘隙消滅它。

    71、凡戰,背風背高,右高左險,歷沛歷圮,兼舍環龜。

    [譯文]

    凡是作戰,要背著風向背靠高地,右邊依托高地左邊依靠險要,遇著沼澤地和崩塌地要迅速通過,宿營要選擇四面有險可守、中間較高的地形。

    72、凡戰,設而觀其作,視敵而舉。待則循而勿鼓,待眾之作。攻則屯而伺之。

    [譯文]

    一般作戰,先擺好陣勢,不忙于作戰,看敵人怎樣行動,再采取相應的行動。如果發現敵人已準備好圈套,等待我去中它的計,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就暫不發起進攻,而等待觀察敵人主力的行動。如果敵人進攻,就集中兵力看準敵人的破綻去打擊它。

    73、凡戰,眾寡以觀其變。進退以觀其固,危而觀其懼,靜而觀其怠,動而觀其疑,襲而觀其治。擊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襲其規,因其不避,阻其圖,奪其慮,乘其懼。

    [譯文]

    一般作戰,應使用或多或少的兵力去試探敵人,以觀察它的變化。用忽進忽退的行動,以觀察它的陣勢是否穩固;迫近威脅敵人,看它是否恐懼;按兵不動,看它是否懈怠;進行佯動,看它是否疑感;突然教擊,看它陣容是否整治。在敵人猶豫不決的時候打擊它,乘敵人倉卒無備的時候選攻它,使敵人戰斗力無法施展。襲擊敵人並打亂它的部署,利用敵人冒險輕進的錯誤,阻止它實現其企圖,粉碎它既定的計劃,乘它軍心恐懼時殲滅它。

    74、凡從奔勿息,敵人或止于路則慮之。

    [譯文]

    凡是追擊潰敗的敵人,一定不要停息,敵人如果在中途停止,就要慎重考慮它的企圖。

    75、凡近敵都,必有進路。退,必有反慮。

    [譯文]

    凡是迫近敵人都城的時候,一定要先研究好進軍的道路。退卻的時侯,也一定要預先考慮好後退的方案。

    76、凡戰,先則弊,後則懾,息則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懾。

    [譯文]

    凡是作戰,行動過早易使兵力疲憊,行動過遲易使軍心畏怯,只注意休息會使軍隊懈怠,總不休息必然使軍隊疲困,但是休息久了,反而會產生怯戰心理。

    77、書親絕,是謂絕顧之慮。選良次兵,是謂益人之強。棄任節食,是謂開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譯文]

    禁絕士卒和親人通信,以斷絕他們思家的念頭。選拔優秀人才,授予兵器,以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舍棄笨重裝備,少帶糧食,以激發士卒死戰的決心。這些,都是從古以來治軍作戰的方法。


如果你對司馬法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司馬法》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